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家政策的倾斜之下,房地产行业正在迎来复苏。中信证券报告指出,房地产市场在2023年前4月出现明显的复苏,15家大企业的销售同比增长26%,大多数大中城市房价止跌。

对于后续市场趋势的研判,易居研究院表示,今年房地产市场复苏的总趋势不变,在4月份调整的基础上,预计5月份会有一波新的行情。当前各地依然在积极提振楼市交易行情,即便是一二线城市,也通过各个层面刺激住房消费需求。

得益于市场的复苏,不少房企也纷纷重启招聘。智联招聘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人才市场热点快报》显示,今年春招季企业招聘规模逐月回升,2、3月全国招聘职位数分别环比增长23%、10.8%。

其中,房地产/建筑/建材/工程、教育/培训/院校两大行业的招聘职位数在全国占比均有提升,分别从去年四季度的5.9%、3.4%,提高到今年一季度的6.8%、3.5%。

在行业整体复苏之际,卓越地产被指暴力式裁员。据了解,本次裁员主要集中在北京分公司,有的员工被约谈结束,要求三天内离职;此外,还用背调作为条件,如果被裁员工接受,背调时能够讲些好话。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裁员没有正式书面通知,而是以邮件形式解除劳动关系……

很难想象,这样的事情居然出现在卓越地产,要知道在去年行业最艰难的时候,卓越都没有裁员新闻。并且,按理说今年卓越地产销售数据非常好。据媒体报道,卓越地产2023年第一季度位列房企销售TOP20,进一步巩固其在湾区的优势地位。

具体来看,2023年第一季度,卓越集团位列深圳市住宅成交金额及套数TOP2,东莞市商办成交销量同频。其中,深圳和奕府第一季度成交近300套,深圳市商品住宅成交套数TOP1;北京北清云际第一季度昌平区成交额TOP6,3月昌平区成交金额TOP4,套数TOP5。

苏州湖东未来,2021至今,苏州吴中区成交销冠TOP1,无锡上城壹号连续六个月蝉联无锡市销冠TOP1;南京晴翠府江北核心区1-3月成交金额/套数/面积均位列TOP3;徐州晴翠第一季度成交超200套,徐州市住宅成交金额TOP1……

但就在未来充满光明的节点之下,卓越地产上演一波暴力式裁员戏码,确实让很多人都觉得意外。

架构调整带来暴力裁员

如果真的要追溯本次裁员的源头,还要回到今年年初,卓越地产进行了一轮组织架构优化,其中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区域合并为华东大区,北京、青岛合并为华北大区,西安、重庆合并为华西大区。

就在组织架构调整不久后,卓越地产三名“万科系”管理人员分别离职,包括原华北公司总经理胡博、原西安公司总经理白涛以及原杭州公司总经理谢巍。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原华北公司总经理胡博离职后,外界展现出很不一致的想法。有人认为胡博离职是因公司组织架构调整,也有人认为北京、青岛合并后,华北大区的话事人由原青岛公司总经理邹国发担任,这也是胡博离开的直接原因。

不管是何原因,无法否认的事实便是,卓越地产北京、青岛合并,合并后华北大区的话事人落到原青岛公司总经理的肩头。

据了解,卓越地产北京分公司作为本次裁员风暴中心,裁掉的大多是原北京分公司的员工。有人认为卓越青岛在售项目面临清盘,短期内无拿地计划,但北京项目起码有大概200亿货值,因此卓越青岛才跑到北京来裁员。

但这种说法真伪性有待考证,因为在今年3月的业绩会上,越秀地产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林昭远表示,北京会是要重点发展的城市,其它北方的城市像青岛、济南这些也会考虑拿地。这就意味着青岛仍然会有拿地可能,但毫无疑问,北京项目价值并非青岛能比。

众所周知,卓越地产进军北京的决心非常大,集中供地政策刚施行的时候,卓越一口气拿了五块地,震惊北京地产圈。今年越秀地产的计划拿地金额约400亿元,从年初至今,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热点一二线城市拿下不少地块,拿地总金额已突破百亿。

多年以来,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因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而成为房企眼中的战略制高地,“进京”也一直房企全国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其实本次卓越地产北京、青岛合并让很多人意外,新区首居然落到原青总经理。

而新区首上任后市场上第一个传言,居然是将卓越独立操盘项目北清云际交给合作方。这则传言真伪性还有待验证,但如果消息为真的话,确实有些让人摸不到头脑。

要知道这个项目可谓是热销盘,自2021年10月入市以来便持续热销,仅半年多的时间,就获得北京市、昌平区及其他分类销冠达20余次。今年一季度,北京北清云际昌平区成交额TOP6,3月昌平区成交金额TOP4,套数TOP5。

都说一代君王一朝臣,很多人心里也明白新官上任三把火,但裁员应该讲求合规性,更应该尊重这些跟随卓越奋斗的人,不然一旦舆情爆发,到底是因财务状况问题,还是组织架构原因就很难说清了。

多次陷入暴力裁员传闻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卓越地产首次陷入暴力裁员的传闻。2020年,5月8日下午,卓越集团召开内部会议,宣布调整公司架构,深圳地产公司与深圳置业公司合二为一,成立新公司“深圳公司”。

虽然是两家公司进行合并,但卓越内部人士称,实际上是裁撤了整个深圳地产公司。合并后深圳地产公司原有惠州项目(含在售项目)全部打包划归至东莞公司,目前项目数据表已迁移完成。

人事任命上,原深圳地产公司高管几乎悉数退出,卓越集团执行总裁沙骥兼任新的深圳公司董事长,原深圳置业总经理卜炜任深圳公司总经理,主导实际日常工作。卓越集团原营销中心负责人调至深圳公司,分管运营和营销。

针对此传闻,卓越的工作人员向南都记者透露,公司即将发年报,不至于裁员,“不差这点钱”。

就“变相裁员”一事,卓越方面回应南都记者表示,这次属于正常架构调整而非裁员。原“深圳地产”的住宅开发经验对新公司来说同样举足轻重,因此不存在裁撤整个深圳地产公司一说,卓越方面透露,新成立的深圳公司还在进行公开社会招聘,将增加更高配置的团队和提供更优资源,从而提振团队活力和创造力。

但更早之前,也有员工向媒体讲述自己的经历。在2018年卓越集团裁员中,11月中旬,投资部的张霞(化名)成为第二波被裁员工。

根据张霞的描述,公司的HR跟她谈话时称:“我看你加班根本不够,没把公司当家,表现也不突出.....”最后对她说:“我建议你还是自己提离职,不然公司写裁员清退,挺影响你日后的工作。”

“HR当时对我说那些话时,我真的很愤怒。我在公司加班绝对不算少,不说数一数二,中间位置也是有的。而且我入职时,部门领导看见我加班都催促我回家,他说集团并不提倡加班,结果HR用这种理由让我走人!”张霞表示。

“对公司很失望,我走之前已经裁了一波卓越生(管培生),但裁员之前秋招又没有缩招,我们那会也根本没意识到公司打算裁员了,据说第二波裁完之后还要继续裁,感觉公司对员工一点都不负责。”张霞说。

张霞没有拿到任何赔偿,在与HR不断拉锯,给自己争取到五天缓冲时间,办理离职手续,离开了公司。

最后我们想说员工提供的信息,未必全然真实,这就需要企业一方更加详实和诚恳的回应。破解迷雾的,唯有真相的细节和痕迹。

其实组织架构调整,势必带来人员的变动,这一点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如果说组织架构调整带来暴力式裁员,那么值得审视的便是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