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周纪五:周赧王 四十五年(辛卯,公元前270年)

【原文】

王乃令赵奢将兵救之。去邯郸三十里而止,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秦师军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屋瓦尽振。赵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译文】

赵王于是令赵奢率领军队前去援救。赵奢刚离开邯郸三十里就停止不前,下令军中说:“如有人谈及军事,一律处死!”秦国军队驻扎在武安城西,列阵大喊大擂,武安城内的屋瓦都为之震动。赵军中一个军吏忍不住提议急救武安,被赵奢立即斩首。

【解析】

这是著名的阏与之战,也是关于赵奢作战记录的唯一一次。这一战打的比较奇幻,不去从军事兵法角度考虑,最有意思就是赵奢在出兵作战之前发布了的命令“有以军事谏者死!”赵奢不是唬人,而是真的做了,有人提建议了,赵奢将此人杀了。但是后来又有人违反了这条规则,赵奢却没有处置这个人。

正所谓事有反常必为妖,出兵前的这个命令是反常。命令发布之后,再次有人违反不处理,又是反常。不过这两次反常中却包含不同的信息。

为什么赵奢要把这个提建议的军官给杀了?有这么几个原因。

1.立威

按照记载。赵奢出道之前是赵国负责税收小吏,后来经过平原君的推荐,赵王任命他为税收官员,负责赵国全面税收工作。赵奢并没有实际带兵经验,这可以说是赵奢第一次带兵。所以,他要立威。而对于赵奢来说,杀人立威就是最好的办法。通过杀那些违反自己将令之人,快速让军中只有他赵奢一个人的声音。

2.责任

被杀军官忧心武安战事,提出建议救援。从战术战略上对不对先不说。从政治上,这个建议非常对。但是这个建议却是坑!对于这个军官的建议,同意了,那是应该的。不同意,就是政治不正确。说到赵王那里就是见死不救。好,且算赵奢同意了这个意见。赵军解救武安。如果胜了,这个军官要不要奖赏?不赏,赵奢就是赏罚不明。赏了,就是打自己脸。

赵奢之前就说了“有以军事谏者死!”现在这个人不但没死,而且还得了奖赏。可见赵奢这个人好欺负,说话前后不算数。还有个可能,赵军解救武安,如果失败了,甚至导致阏与战败,那么责任算谁的?算提建议军官的?他不过是提了一个正确的建议,至于做不成那是赵奢能力不行。

所以,面对军官这个建议,不但不能同意,而且连回复都不能回复,直接用违反军令的名义杀掉,什么事都没有!

3.战术迷惑

从后往前面看,赵奢想迷惑秦军。而秦军想要获悉赵奢的作战意图。阏与之战,秦军兵分两路。一路攻打阏与,一路攻打赵国都城旁边的武安,用来威胁牵制赵军主力,防止赵军支援武安。如果赵军救援武安,作战意图就是救援武安之后,北上救援阏与。那么秦军算准时间要严阵以待,甚至可以打赵军一个埋伏。如果赵军不救援武安,而是安营扎寨,那么作战意图就是确保邯郸安全,至于阏与就成为弃子了。可以肆无忌惮全力攻取阏与。

当一个人集中精神做一件事,他的注意力就无法照顾到其他事情,就这给了别人机会。想要让秦军以为赵军的作战意图是确保邯郸,光停在这里还不够。杀个军官来表示态度,就是苦肉计的变种。

4.保密

为什么赵奢要说“有以军事谏者死!”?一方面是不开军事会议,另一方面是让别人不要提关于军事的事情。这样,赵奢不用解释自己的战略战术意图,只要让赵军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就是了。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赵军到底想干什么,只能推断。而真正赵军要什么,只有赵奢知道。这样最大程度地保密,避免了秦军间谍的打探泄密。

战事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