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eVTOL行业有多火?

2021年9月,美国电动航空公司Archer成功登陆纽交所,继亿航、Joby、Lilium、Vertical、Eve后,成为第六家上市的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整机企业。

国内,2021年仅有6家融资,2022年超过了10家,2023年刚开年就有好几家融资。

作为国内eVTOL的领军企业,时的科技这一年可谓顺风顺水,全尺寸原型机即将下线,拿了上百架意向订单,Pre-A融资过亿,呈现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今天,时的科技2周年,是以文为传记。

主笔/ 村口有牛

文章架构师/ 花哥

出品/ A轮财经

01.

01.

公司档案&创始人背景

公司档案&创始人背景

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时的科技”)是一家研发制造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eVTOL)的企业。

创始人黄雍威,祖籍厦门,出生在马来西亚,有着20多年航空方向研发和管理经验。

2009年,黄雍威进入空客(Airbus)中国工作,从项目总监,升任至总工程师,后续作为科技人才引进,获得中国绿卡,并已在北京定居。

在空客工作的十年,他不仅仅积累了深厚的专业知识,更参与主导了多项世界级航空企业工程项目和管理,为日后创业的企业管理打下坚实基础。

2018年,黄雍威离开空客,加入吉利太力飞车,担任中国区总经理,全球副总经理,负责主导eVTOL项目的研发和管理工作。

eVTOL全称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相比于传统直升机,载人eVTOL纯电驱动无污染、噪声更低、更加绿色可持续,是一种更符合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系统的产品形态。

和电动汽车行业类似,在短短数年内,电动化已经被验证切实可行,并重塑了产业链竞争的格局。

2021年5月7日,黄雍威创办时的科技。

时的(TCab Tech)意为“时间的士”,旨在提供更高效快捷的智能立体出行服务。

02.

02.

2周年大事记:全尺寸原型机即将下线

2周年大事记:全尺寸原型机即将下线

  • 关键词:倾转构型

得益于对产业的深刻洞察,时的科技从一开始,选择的就是「倾转构型」技术路径,少走了很多弯路。

截至2023年1月底,公司已圆满完成了25%、50%缩比验证机的地面测试、风洞测试和倾转过渡飞行测试。

截至目前,公司研发的E20 eVTOL,全尺寸原型机已完成部件级别的制造,将于近期完成总装下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E20 eVTOL最大载荷是450公斤,相当于可搭载5个成人,经济巡航速度260公里/小时,在当前电池能力密度下,最远可达200公里。

公司从创立之初就组建了复合型研发团队,其中研发人员占比高达85%,拥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高达40%,涵盖了航空、电动化、智能化等多个方向。

在团队的集体努力下,公司形成了多项核心技术专利,并取得重要研发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11月15日,时的科技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并获得主管机构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荣誉证书”。

03.

03.

2周年大事记:上百架意向采购订单

2周年大事记:上百架意向采购订单

  • 关键词:意向订单

2023年2月17日,时的科技与亚捷航空集团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签署了50架意向采购订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会上,双方对eVTOL产业和中国空中交通市场的发展潜力,展开了详细的沟通和交流。亚捷航空集团充分认可时的科技的E20 eVTOL产品,尤其是四个关键特点:

①适用于30~150公里的短途空中出行,可作为现有交通工具的补充,也是目前亚捷短途运输和低空旅游航空业务的极佳延伸;

②运营价格可做到亲民,飞行器成本和后续运营维护成本可大幅度降低,规模运营时,用户所需要支付的价格与出租车价格将达到相同水平;

③飞行噪音可以融入城市背景噪音,不会对社区居民造成困扰,更有利于运营;

④速度比其他eVTOL构型更快,经济巡航速度260公里/小时,最大巡航速度可达320公里/小时,能够帮助用户更快的达到目的地。

未来,亚捷航空集团也将作为E20 eVTOL的MRO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维修、培训和维护保养等服务。

04.

04.

2周年大事记:和中飞院达成战略合作

2周年大事记:和中飞院达成战略合作

  • 关键词:行业标准

2023年4月27日上午,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简称“中飞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的科技CEO黄雍威(左三)与中飞院副院长唐庆如(右三)现场签约

双方将在eVTOL的飞行标准、试飞、空管、维修及产教融合培养高水平人才等领域,展开长期的、全面的、深度的合作,共同推进eVTOL行业的发展。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创建于1956年,中国民航70%以上的飞行员、80%以上的机长毕业于此,被称为“中国民航飞行员的摇篮”。

05.

05.

2周年大事记:1亿元Pre-A融资

2周年大事记:1亿元Pre-A融资

  • 关键词:严肃航空

2023年2月8日,时的科技宣布,完成1亿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远翼投资领投,昆仑资本、KIP资本以及老股东蓝驰创投、德迅投资跟投。

时的科技创始人黄雍威表示:

“作为eVTOL主机厂,公司一直以来秉承着“市场需求是定义产品的唯一准绳”的理念,按高可靠性、低成本、和符合商业化落地要求,致力于打造绿色可持续的数字化交通生态圈,为社会提供安全便捷的空中出行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轮领投方远翼投资合伙人裴耘表示:

“不管叫它飞行汽车也好电动飞机也罢,本质上属于严肃的航空产业,整个赛道依然处于早期阶段。我们也对时的团队、构型选择、原型机开发进度和供应链伙伴做了长期的跟踪,很高兴最终能和时的走在一起。”

昆仑资本表示:

“时的科技选择的倾转旋翼构型路线,能够实现航程、载荷和速度的最优化,核心团队行业经验丰富,在局方适航审定、缩比机型试飞、供应商选择和国内外商业化的探索上稳步推进。我们看好时的科技,会成为国产eVTOL的代表,并在未来登上世界的舞台。”

06.

06.

战略复盘:在最合适的时机入场

战略复盘:在最合适的时机入场

  • 关键词:跑步入场

时的团队专业勤奋,无论是产品技术,还是商业化前景,都收获满满信心十足,但对其过去一年进行战略复盘,根本原因还是顺势而为。

时的的时,是天时的时。这里交代下三个宏观背景。

全球背景:

在全球范围内,包括美欧日韩等在内,eVTOL都被公认是未来交通方向。

近日,美国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呼吁,在飞行汽车(eVTOL)的研发方面“击败”中国,他在视频中说:“我想确保美国,而不是中国,引领这场城市空中交通的革命。”

今年3月,白宫发布《国家航空科技优先事项》文件,美国政府将大力支持并优先发展eVTOL等新先进航空器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6家eVTOL企业在美国上市,同时有超过300家企业在此方向开展研发。

国内背景:

在产业发展方向上,与新能源车崛起路径类似,中国企业也在这场空中交通变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尤其是各地城市政府,都积极出台相关引导政策,希望积累出产业链先发优势。

  • 2022年10月,上海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将在浦东、闵行等多个区域打造未来空间产业集群,并明确提出要突破倾转旋翼等技术,研制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
  • 2022年12月,深圳市印发了《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相关低空经济产业计划,培育空中交通新业态,建设UAM示范城市,加快城市空中交通运营模式及保障体系建设。

低空经济,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增量市场。

产业背景:

中国工业制造的基础强大,过去十多年,基于电动车产业链的蓬勃发展,中国在“三电”领域拥有全球领先竞争力,很多关键生产要素,也适用于eVTOL行业。

这些产业链优势,能促使整机研发投入和生产成本显著降低,在中国从事eVTOL整机的研发,0到1的研发成本可能只有欧美公司的1/4,甚至更低。

同时,国内eVTOL创新企业发展,也会反刍带动一大批上下游的进步。

总结:三大背景下,要做的就是瞅准后,跑步入场,时的把握的时机恰到好处。

07.

07.

战术复盘:将有限精力专注在一款产品

战术复盘:将有限精力专注在一款产品

  • 关键词:刚需、减法、聚焦

虽然连续多轮融资,但时的科技保持极度克制,做到了三点:

其一,紧贴刚需。时的从创办开始,就聚焦于解决当下低空旅游及短途出行的痛点,而不是在科幻电影的“未来场景”上浪费时间;

其二,做好减法。一个交通工具如果什么业务都能做,那意味着什么都做不好,每个型号都应该相应的使用场景,不要幻想用一款产品,去解决所有需求;

其三,聚焦突破。把有限的时间、有限的资源,都聚焦在一个产品上,加快产品研发和取证的进程,取得阶段性进展。

正常情况下,研发成功一个eVTOL型号至少需要5年,而时的科技只用了2年时间。其原型机也许不是最快的,但产品成熟度却是最高的。

总结:eVTOL这个赛道,已经有很多巨头和创业公司入局,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回归客户,回归需求,回归产品,这是一种极致的定力。

08.

08.

国内竞争:凭硬核实力,在向头部靠近

国内竞争:凭硬核实力,在向头部靠近

  • 关键词:追求务实

目前,国内eVTOL赛道,仍然处于早期阶段。

绝大多数入局企业都处于A轮融资前后阶段,主流有四类玩家:整车企业、互联网企业、航空企业、创新企业。

此前,VC资本更偏爱于整车企业,比如小鹏。小鹏汇天融资5亿美元,是目前行业内最大的一笔投资。

随着亿航智能上市,峰飞航空、时的科技等创新势力崛起,以及共识沉淀,目前行业更关注三个层面:飞行器设计和集成能力、适航认证、刚需市场的差异化满足。

而这三点,务实的时的科技,相对都更匹配,也让中腰部的时的科技,有机会向头部企业迈进。

总结:炒完概念,最终拼的还是落地能力。

09.

09.

未来预测:低空出行的商业确定性

未来预测:低空出行的商业确定性

在适航取证方面,根据财报显示,亿航的适航取证进度已经完成了90%,很大概率在今年就能获得适航证。

美国JOBY的标准适航取证已经完成第二阶段,预计在2024年底获得适航证,2025年全面商业化。

行业普遍的共识是,2024年巴黎奥运会及2025年大阪世博会,大概率能看到eVTOL商业载客运营的场景。

时的科技从成立之初,就秉持产品思维,聚焦载人eVTOL的商业化。

未来几年,时的科技将专注在两类场景,一类是低空旅游,一类是城际空中出行。

方向清晰,路径纯粹,就看未来2-3年,能否狠稳准拿下这两块市场的商业结果。

10.

10.

A轮财经点评:未来呼啸而来

A轮财经点评:未来呼啸而来

在《未来呼啸而来》一书中。

彼得·戴曼迪斯和史蒂芬·科特勒总结道:当某些独立加速发展的技术与其他独立加速发展的技术融合时,奇迹产生了。

中国eVTOL的大幕,才刚刚拉起;

属于时的科技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