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远见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自孩子出生那刻起,每个家长就对他的成长、教育操碎了心。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1、自己能独立完成的事情,不管

抢着扫地、擦桌子的时候不妨放手,将这项“工作”交给他,家长只需要布置一个适合他“工作”的环境即可。

下面是一些为孩子布置环境的原则:

  • 家具要轻巧,摆放在方便孩子移动的位置上;
  • 家里面的东西要符合孩子尺寸,要让孩子能够使用;
  • 让孩子多参与一些家庭的日常事务,比如穿衣服、梳头洗脸,甚至扫地、清理地毯等。
  • 家里孩子使用的物品应该坚固而具有吸引力。

孩子自己能对完成的事情,不要管,你越早放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孩子的未来才会走得更稳。

2、孩子自己分内该做的事情,不管

当孩子具备一定能力之后,他自己分内的事情就要自己完成,比如穿衣、吃饭、洗漱、作息等。

从最近的心理学研究发现,那些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往往对家长依赖性非常强。

这也进而导致了这些孩子缺乏责任感,意志力薄弱,遇到困难容易退缩。

因此,孩子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家长就要及时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

自己动手去做,才能让孩子在手眼协调中促进心智的发展,“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值得父母们深思。

“照顾自己和照顾环境”,这些孩子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可以不管。

3、孩子能承受的事情,不管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爱的表达不仅仅是给予和满足,更不是迁就。

要知道,孩子成长路上难免磕磕碰碰,父母要是帮助孩子排除一切障碍;

无疑剥夺了孩子独自面对困难的勇气,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自然也会随之退化

如果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只能接受快乐,不能承受一点点痛苦,问题是很严重的。

在社会竞争压力之下,众多父母拼命催着孩子往前跑,教孩子怎么成功,却从不教他们如何面对失败。

很多孩子,因为一点点小事不如意,到处发脾气,遇到一点挫折,就萎靡不振。

所以,当孩子3岁之后,就可以让孩子体验挫折感,孩子能承受的一些事情,就不要惯着他。

比如,积木歪到了,发脾气、哭闹;游戏输了,就再也不玩了…

如此这样的情景,作为家长一定不要一味地迁就孩子、让着孩子,他能承受的挫折,就不要管。

适当的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课。

养育孩子,千万别嫌费事儿,早期省过的事,早晚有一天会加倍偿还。

简而言之,你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子,你就要做到什么样。做到这两不惯三不管,孩子自然会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