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打水仗、下河摸鱼、体验农事劳动……“五一”假期,邹城市大束镇大洪沟民俗文化村热闹非凡,富有乡野气息的旅游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学习到农耕文化,还能使人迅速放松下来。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济宁旅游市场可谓火爆,不仅游客量和旅游消费激增,更涌现出像大洪沟一样的全新文旅面孔。济宁精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体验游、乡村民宿游、休闲度假游、研学知识游等新业态竞相“出圈”。4月29日至5月3日,济宁22家旅游监测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138.02万人次,同比增长473.76%;营业收入5671.58万元,同比增长1545.43%。

追根溯源——找回孔孟之乡“文化之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印信,即印证诚信,‘印’是‘信’的物质载体。曲阜是儒家思想发源地,山东的印学底蕴深厚,在这里举办‘印信’文化展有特别的意义。”前段时间,首届中华印信文化精品展在孔子博物馆举行,谈到举办此次精品展的初衷,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协顾问、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直言,200余件珍贵文物级展品和相关体验活动的背后,其实是中华民族血脉中本就流淌着的诚信文化。

办展,不仅是为了呈现文物印章的实体之美,更是在诠释文化之美。专程从北京赶到曲阜看展的印信文化爱好者孙传明表示,传统文化要展现出更强的感染力,就离不开追根溯源的深度挖掘和创新阐释,这次印信文化展显然是做到了。

文旅融合的原点,依然在于文化本身。为紧紧守住孔孟之乡的“文化之魂”,济宁市始终坚持文物保护与传承发展并重,一方面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签订文物影响区域评估合作框架协议,构建起省、市、县三级考古协作服务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强化文旅项目和活动的内涵呈现,持续放大文化本身的影响力,文化旅游的厚重感越来越足。

文化赋能——塑造文化旅游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矧逢阳节献,默听时禽鸣。”春末夏初,泛舟于悠悠的古运河之上,眼前是一片花红柳绿,耳边传来阵阵船桨推开的水花声。下船沿河漫步,古色古香的街道中,文创产品商店、文化体验项目、特色餐饮等店面营造出了浓浓的运河商贾氛围,往来游人无不沉醉其中。

文化旅游要讨人喜欢、贴近需求,只“深”是不够的,还要强化文化旅游的“体验感”。

为提升文化旅游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济宁在繁荣“日游夜演”旅游市场上持续发力,各地先后推动《金声玉振》《微山湖》《礼门义路》等一批优质旅游演艺节目登上舞台。同时,对各地特色文化资源进行体验式转化,推出了运河泛舟、梁山习武、微湖听涛等极具文化代入感的旅游项目,并结合重要节庆、时令适时举办文化灯会、赛诗会等充满创意巧思的活动,为文旅融合持续注入源头活水。

消费驱动——提升游客消费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购买景点门票享减免,购置旅游纪念品享优惠,就连景区连接线上的交通通勤也有了多样化的打折政策……近期到过济宁旅游的游客总是会忍不住地感慨:“在济宁旅游也太实惠了吧!”

为打造“近悦远来”文化旅游目的地,济宁将消费驱动作为强化产业“体内循环”的重要手段,推出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拉动政策。今年年初,出台了《大力提振文化和旅游消费的政策措施》,集中发放文旅惠民消费券,并鼓励景区免首道门票或降价优惠。

门票价格下来了、产品优惠上来了,济宁又瞄准自驾游等文旅消费“新热点”,加速景区“串点成线”,精心设计了一批精品旅游路线,再加上“一码游济宁平台”提供的车辆出租、旅游咨询、导游讲解等一站式服务,游客的消费体验显著提升。

记者从济宁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下一步,济宁将继续以消费驱动激发市场活力,加大文创产品的开发力度。目前,济宁在鼓励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连续举办七届“创意济宁”文化产品设计大赛,面向海内外征集作品4000余件,先后推出“诗礼夫子”“尼山五常杯”“五常印”等优秀作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