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日的清晨,天刚微微亮,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宝邻社区“邻里缘”的垃圾分类志愿者们已经早早“上岗”了,社区四处垃圾分类投放亭内是他们忙碌的身影:擦拭垃圾箱房、清扫散落的垃圾,检查分类垃圾桶内是否有混装。一切就绪后,准时迎接前来投放垃圾的居民们。

黄兆伦、刘真苓夫妇,被宝邻社区居民热情地称呼为“创卫夫妻档”,从事社区志愿者多年,一直身体力行致力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从平安志愿者到“垃分”志愿者,小区内到处留下了他们的身影和足迹。两人参加志愿服务并非心血来潮,而是把它当成了“事业”。每天早晚都准点准时“上岗”,一站便是两个多小时,投放时间结束之后又齐心合力将满载的垃圾桶拖进厢房、清点收集的垃圾桶数、清洁点位周边卫生,等待环卫收运车辆的到来,风雨无阻、烈日无惧。去年天气寒冷时,刘阿姨的类风湿关节炎复发,无法长时间站立,轮到她值岗的时候,便从家里搬了个木凳,站不住了就稍微坐一会休息一下,一有居民前来投放就又立马站起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黄师傅还没有退休,白天在厂里上班,每天在结束垃圾分类工作之后又赶紧上班去,下班之后匆匆吃完晚饭又继续“上岗”,有人问他累不累,身兼两份工作,一份还是没有报酬的,黄师傅却说,现在政府好,自己家里条件也跟上了小康的步伐,在吃饱穿暖之余,就想为社会做点事情,做志愿者虽忙却心理很快乐、很踏实,通过垃圾分类,也是在环保上付出一份绵薄之力,都是应该的。从寒冬到酷暑,从一开始的垃圾分类培训、做宣传,到后期的值岗,夫妻俩是“行走的宣传单”,是有力的“垃分”监督者,是社区文明的守护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