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姑苏区白洋湾街道富强社区的“老手艺传承人”陈巧娥阿姨身着传统服饰挽着她满满一箩筐的麦秸秆走进了姑苏区爱心幼儿园。

小朋友们张望着箩筐里的材料跃跃欲试,陈阿姨拿出一把自己在家制作好的麦秸扇成品介绍道“一把精致的麦秸扇,从最初的选麦秸到最终成型总共要经过十几道工序,每一道都必须手工完成,一道道工序衔接紧致,一折一剪都需要耐心与定力。现在桌上有两捆麦秸秆,这边是硬的,还有那一捆柔软有韧劲是因为我在家用水泡过了,为了避免编织过程中出现断裂,大家可以摸下比对一下触感。”

到了动手环节,家长们争先学着编网的手势与步骤,陈阿姨手把手教了一个又一个。“小时候的夏日夜晚,时常坐在门前的藤椅上乘风凉,奶奶轻轻摇动扇子扑面而来的是麦秸淡淡的清香,带着丝丝清凉……”随着时代的发展,电风扇、空调等家电取代了传统扇子,悄然而起的是它的文化艺术价值,这份艺术之美带来了更多的经济效益。麦秸扇,是传统手工艺的代代相传,是祖辈们勤劳智慧的结晶,其中也蕴含着简约艺术与坚韧人生相融合的哲理。大概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这么一把扇,挥动在童年的夏季夜晚,记录着曾经的美好与温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