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迈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突出的三大特征是:美国霸权根基摇摇欲坠,G7政治经济实力下滑,金砖国家力量整体崛起。而新冠疫情、俄乌冲突、中东和解等突发变量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整再造。在各种力量的博弈进程中,如何构建新的世界发展格局、摒弃霸权霸凌霸道逻辑、推动国际储备结算多元、废除石油美元霸权体系等最具挑战最为现实的重大议题摆在各国面前,亟待做出果断抉择。

毋庸置疑,中国面向世界提出的全球发展、安全、文明三大倡议,充分体现出公正公平合理的正能量和大智慧,代表着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诉求。站在这一道德高地,必将对惯于专横跋扈的美国以及G7形成巨大遏制,也才能符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新格局理念。无疑,中美两国是构建新的世界格局最为关键的变量和因素。

世界银行:2017年购买力平价计算GDP,中国超越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界银行:2017年购买力平价计算GDP,中国超越美国

一、中美软硬实力对比

自去年年底开始,美国三大发动机房地产、华尔街投行、资产管理巨头、科技寡头接连爆雷。3月份,全球最大商业地产巨头美国黑石集团5.31亿欧元规模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违约,高达710亿美元的旗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BREIT)已经连续4个月触发赎回上限。3月8日到12日,专门服务于高科技企业融资贷款服务的硅谷银行(SVB)、服务于加密货币放贷的银门银行(Silvergate)和签名银行(Signature Bank)相继轰然倒塌。SVB成为2008年金融危机后倒闭的最大一家美国银行。而第一共和银行(First Republic Bank)的存款同比流失超过千亿美元,今年以来市值跌去95%。

评级机构穆迪公司以最快的速度,将美国整个银行体系的评级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尽管监管机构努力支持该行业,但运营环境正在迅速恶化。

第一,中国国家财富总额超过美国

2021年11月,美国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发布全球财富研究报告显示,过去20年,全球净资产增长2倍,由2000年的156万亿美元增至2020年的514万亿美元。中国贡献增长额的近1/3,财富总额由7万亿美元暴增至120万亿美元,增长16.1倍。成为全球总财富量最高的国家。最近五年就增长了80%。美国财富总额仅增长1.25倍,由40万亿美元增长到90万亿美元。美国过去五年反而下降了10万亿美元。中国总财富比美国高出约30万亿美元。中美两国占全球财富总额的40.85%。中国占全球的23.35%,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第二,真实GDP较量中国完胜

最科学权威正式的数据来自世界银行(IBRD)。按照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购买力平价计算GDP,中国连续10年超越美国。世界银行充分考虑各国的实际物价水平,对2500种货物和服务,34种政府、教育和医疗的行业,186项器材货物及20项建造工程作为重要参考数据,再赋予一定系数进行计算。

2020年5月19日,世界银行发布《购买力平价与世界经济规模——2017年轮国际比较项目(ICP)结果》报告,根据购买力平价(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计算,中国2017年GDP为19.6万亿美元,比美国同年GDP多出98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GDP总量的16.4%。世界银行确认“这是自1872年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体以来首次在购买力水平衡量的GDP上落后于另一国家”。 而IMF的报告显示,根据购买力平价计算,2014年中国GDP为17.6万亿美元,全球占比16.32%,美国的17.4万亿美元,占比16.14%。2022年中国GDP已经高达28.89万亿美元,美国GDP为25.45万亿美元。

即使按照汇率法计算,美国虚增幅度惊人。自2014年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GDP被中国超越后,美国开始了GDP的疯狂注水举措。在美国采取的支出法本就重复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操控汇率,制造通胀,狂发美债,GDP年均虚增5至8万亿美元。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特朗普政府推出共计约3.6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拜登两年时间累计超过4万亿美元。GDP计入幅度年均12%至15%。而中国采取的生产法计算GDP,不仅避免重复计算、无用计算,且很容易低估和忽略很多非生产性的服务业产值。特别是医疗、文化、教育、法律、金融、中小微和个体工商户、地摊等经营服务性规模很难充分计入。而地下灰色经济甚至完全忽略。

中美500强,中国连续四年超越美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500强,中国连续四年超越美国

第三,世界500强排行中国连续力压美国

1995年第一次发布“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只有3家企业进入榜单。美国入围151家,领跑全球。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年进入排行榜的企业为12家,以后逐年迅速增加。2019年中国公司数量达到129家(含中国香港7家、中国台湾10家),历史上首次超过美国的121家。

2022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国145家((含中国香港7家、中国台湾5家),比美国多出21家。中国家数占比29%,营收占比31%,历史上首次双双超过美国。前10名中,中美各有4家企业。前100名中,中国企业为35家,美国企业34家。中国在最头部的企业数量同样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含香港)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达到809.8亿美元,平均总资产3,580亿美元,平均净资产431.8亿美元,均超过世界500强的平均水平。

美国财务真相网站最新披露,美国的债务总额已经高达148万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财务真相网站最新披露,美国的债务总额已经高达148万亿美元

第四,中美国家债务对比

美国饮鸩止渴的无限量发行美债终于成为金融霸权的终结者。2000年,美国的GDP为10.25万亿美元 ,占全世界的30.4%,美债总额5.674万亿美元。自1980年以来,平均每8年美债规模翻番。目前债务上限比2000年暴增近500%。债务增速是同期GDP平均增速的3.5倍。美国已经实质性陷入资不抵债的破产处境。2023年1月19日美国国债时钟再次跳过2021年12月设定的31.45万亿美元的最高上限,最新数据已经接近32万亿美元。

美国在持续多年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同时,美债市场完全被“高债务、高利率及低增长“有毒组合覆盖,债息支出成倍飙升。美元所锚定的财富价值不仅未能增加,相反,今天100美元的真实购买力仅为70多年前的5%。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今年1月的报告认为,未来十年,美国需要增加13.8万亿美元的债务才能满足加息带来的8万亿美元的偿债利息成本。未来30年接近66万亿美元。到2049年,国债将超过整个美国DDP的2.3倍。到2052年,最终将接近联邦总收入的40%。

美国公开的债务规模已经接近32万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公开的债务规模已经接近32万亿美元

同时,美国权威财务监督机构揭露的“大瓜”更加令人惊愕。2019年9月,全球资产管理公司联博控股(AB.US)研究得出,美国实际债务水平接近GDP的19倍。2022年12月份,美国非营利公共财政监督组织会计真相(TIA)的y最新报告,美国实际国家债务总额,除32万亿美元的国债,未经美国政府认同的实际债务总额高出公开数据的数十倍。全部债务总额高达148万亿美元,每个美国纳税人平均背负92万美元的债务。

2022年末,中国中央财政国债余额258693亿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余额143945亿元、专项债务余额206706亿元,都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债务限额以内。外债余额24528亿美元(不含包我国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外债负债率为13.6%,债务率为66%,偿债率为10.5%,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例为42.8%,上述指标均在国际公认的安全线以内(分别为20%、100%和20%以内)。

第五,中美工业增加值对比

2011年,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2.9万亿美元,美国2.4万亿美元,中国是美国的123%。这是美国登上世界工业产值第一以来首次被超越。

目前,我国建成了全球独一的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覆盖联合国产业分类的全部工业门类。2022年,中国全部工业增加值和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双双突破40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接近30%,制造业规模已经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美国制造业增加值2.81万亿美元,在全球占比为16.63%。欧盟2.43万亿美元,占比14.38%。日本0.84万亿美元,占比4.97%。

同时,中国是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世界最大境外消费来源国、全球最大的利用外资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是全球大约150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第六,美国对华发动贸易战一败涂地

2018年,特朗普以所谓“301调查”结果为由,对中国价值3700多亿美元的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单方面挑起贸易战。时过五年,结果如下:

2018年,中美贸易6335.19亿美元。对华贸易逆差总额4192亿美元,反而比上年扩大436亿美元。

2019 年,中美贸易5415.60亿美元。对华逆差3452亿美元。虽然减少738亿美元,但逆差“窟窿”被加大从中国进口的墨西哥、越南、加拿大、瑞士和爱尔兰等国完美“填补”,所以美国全球贸易逆差扩大520亿美元。

2020 年,中美贸易5869.79亿美元,对华贸易逆差3103亿美元,减少350亿美元。美国似乎看到逆转希望。可惜,一切又变了。

2021年,中国贸易顺差为6764.3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29%,打破世界纪录;美国贸易逆差扩大27%,创下8591亿美元的纪录高位。中美贸易7557.76亿美元。占美国总额的41%。逆差3553亿美元,增长14.5%。

2022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42.07万亿元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首次突破了40万亿元人民币关口,在2021年高基数的基础上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贸易顺差8776.0亿美元,扩大30.9%。其中,中美进出口总值5.05万亿元,增长3.7%。按美元计算,中美贸易额为7594.3亿美元,比2021年增加0.6%。其中,中国对美出口上升1.2%。

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贸易出口额3.01万亿美元,增长17.7%,进口额3.96万亿美元,增长16.3%。货物贸易逆差额上涨9.3%至1.19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额下降0.6%至2437亿美元。整体的对外贸易逆差再次创出历史新高,达到9,480亿美元,比2021年的8,900多亿美元增加1030亿美元,增幅超过12.2%。中美贸易进出口总额为6906亿美元。美国的逆差增至创纪录的3829亿美元。比2021年的3530多亿美元,增长7.7%。美国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加大自身反噬程度。

美国企图遏制中国高科技领域的脱钩断链,导致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由2021年22.6%的正增长转为2022年2.2%的负增长,降低24.8个百分点。直接导致科技巨头们业绩暴跌,开启裁员狂潮。

第七,中美两国加入的国际组织费用缴纳情况

中国不存在任何拖欠问题。而美国绝对是拖欠国际组织会费的第一无赖。不仅百般狡辩逃避义不容辞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甚至按照利己主义选择入群和退群。特朗普甚至把拖欠世卫组织会费作为要挟诬陷中国的手段。2022年5月,联合国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继续蝉联联大“欠费榜”首位。美国拖欠联合国维和摊款、会费等费用累积已经超过了24亿美元,占联合国“代收款总额”的比例高达64%。

金砖五国经济体量与全球占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砖五国经济体量与全球占比

二、金砖五国与G7的经济体量发展潜力对决

作为俄乌冲突的始作俑者,以美国为首的七国集团(G7)本想以排山倒海之势,对俄罗斯布下天罗地网般的制裁棋局,一举将俄罗斯置于死地。但是,俄乌冲突持续一年多,俄罗斯依然挺立,而骄横跋扈的G7已成强弩之末,黔驴技穷态势尽显无疑。而最近爆发于华尔街的一系列银行倒闭案,更将反噬报应推向极致。而金砖国家的强势崛起,代表着全球最广泛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和话语权的飞速上升。预示着世界百年以来的最大变局正在疾步而来。

第一,G7和金砖国家组织经济实力对比

1975年,G7成立之初的GDP总额为4.01万亿美元,同期全球GDP为6.48万亿美元,G7的GDP占全球61.88%(其中:美国GDP1.87万亿美元,日本5900亿美元,德国5200亿美元,法国3700亿美元,英国2300亿美元,意大利2200亿美元,加拿大2100亿美元),G7实力可见一斑。

1995年,G7国家占全球GDP比重的46%,金砖国家占17%。

2022年,全球GDP总额101.6万亿美元,G7的GDP之和43.56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42.87%。和最初相比,全球占比下降19个百分点。而且,这还是G7各国伴随平均超过8%的历史最高通胀率计算得来。相比2021年,名义虚增总量接近4万亿美元。

近年来,金砖五国相得益彰的经济体结构,已经成为全球独一无二的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的力量。金砖国家面积占世界领土总面积26.46%,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2.58%。金砖国家具备的有市场、有资源、有实力、有潜力,有活力的“五有能力”更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2022年,金砖国家GDP总量合计为25.91亿美元,同比增长4.5%,连续两年超过G7中的霸主美国。尤其是20国集团(G20),除G7之外的包含所有金砖国家的13个经济体GDP总量连续两年超过G7。

截至2022年10月金砖五国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了G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2022年10月金砖五国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了G7

仔细分析发现,G7国几乎都是依靠连破历史纪录的高通胀虚增经济体量。2022年,美国开启的近三十年的最猛烈的加息周期,名义上是抑制连续爆表突破41年新高的通胀,实际还是为了显示美国GDP独一无二的碾压能力。依靠通胀和操控美元汇率虚增GDP2万多亿美元。美国实际增长2.1%,但名义增量却为24670亿美元,关键依靠全年平均8%的通胀充数。G7中其他国家,除加拿大增加1382.66亿美元外,日本42287.95亿美元,下降7704.34亿美元;德国40721.92亿美元,下降1877.43亿美元;法国27829.06亿美元,下降1749.67亿美元;意大利20104.32亿美元,下降1039.24亿美元;英国30688.16亿美元,下降545.24亿美元。

金砖国家不断崛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砖国家不断崛起

金砖国家总体保持上升势头。中国增长3%,增6420亿美元,等于一个中等国家的全年GDP。印度名义GDP总量33769.52亿美元,增量3022.07亿美元,力压英国,上升至第五位。如果不是2022年印度卢比兑美元贬值10.19%,印度绝对有冲击德国的潜力。俄罗斯正好相反,全年实际增长为-2.1%,但是,因为卢布兑美元升值7.78%,名义GDP总量达到22158.12亿美元,增量3792.75亿美元,全球排名超越加拿大和意大利,上升2个名次,居第八位。

IMF认为,到2028年,金砖国家的这个指标将达到33.6%,G7将降至27.8%的水平。中国在今后五年全球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中国占全球GDP增长的比重将达22.6%。印度以12.9%位列第二,美国11.3%将位居第三。

日益褪色的G7旗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益褪色的G7旗帜

第二,G7由全球经济领头羊沦落为危害世界和平发展的罪魁祸首

G7体系曾经主导了全球经济。现在不仅丧失主导地位,甚至成为专门寻衅扼杀新发展势力和潜在对手的倒行逆施者,死守特权重新分配和再造平衡的关卡。必须对它们继续主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联合国、G20和其他组织的现状进行彻底改革。

G7引以为傲的号召力早已江河日下。最具说服力的是,G7遏制俄罗斯的拉拢威胁利诱多种手段失效。全世界跟随美国制裁俄罗斯的主权国家仅有32个国家。基本都是以美国为主的北约、G7、五眼联盟等。美洲35个国家中,只有美国、加拿大;亚洲48个国家,只有日本;非洲54个国家全部缺席;大洋洲14个国家只有澳大利亚。世界 78亿人口中,参与制裁的国家仅有10亿左右而已。尤其是金砖国家,不约而同的一致反对态度,更让美国霸权威胁手段破功。反观美国,过去屡屡采用的将外交关系化为武力胁迫的恩威并施手段失效,反而四面树敌,导致自己站在众多国家的对立面。

2022年消失了其中2个,2023年会消失几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消失了其中2个,2023年会消失几个?

第三,G7内部因为美国的独断专行和利益独霸,展开相互残杀,注定彻底分崩离析

G7整体深陷通货膨胀漩涡难以自拔,正处于近20年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之中。能源供应短缺,贸易环境恶化,通胀连续爆表。但是,美国选择的是,直接向内部人捅刀子。美国在挟持G7不断拱火扩大俄乌冲突的同时,直接把“欧洲之危”变成“美国之机”。不仅达到向G7其他成员国以及欧盟甩卖高价能源的目的,还专门针对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日本等颁布《通胀削减法案》,使得G7内部美国与其他6国的对抗和分裂昭然若揭。这必然成为肢解G7的直接导火索。而激进加息开启的美元指数强势周期,让欧元、英镑、日元贬值幅度超过10%以上。尤其G7内部,虽然美国加拿大基本实现能源自给自足,但是,其他都是资源匮乏重症监护室里的成员。甚至因此可能爆发相互残杀的内部战争。

第四,美国主导的“奥库斯”联盟正在加速撕裂G7

美国既有“退群总统”特朗普,也有“建废群总统”拜登。为遏制中国,制裁、打压、诬蔑、抹黑等肮脏手段并用,拉帮结派建群,挑动阵营对立,威胁论崩溃论交替炒作。两年时间,裹挟G7,号令北约,沆瀣一气,建了一堆围堵中国制裁俄罗斯的这联盟那论坛,成为恶意颠覆全球和平稳定合作发展秩序的罪魁祸首。把持早已过气的五眼联盟(FVEY),构建奥库斯联盟 (AUKUS)、“四方安全对话”(QUAD)、“芯片四方联盟”(CHIPS4)、“印太经济框架”(IPEF),召集美国东盟特别峰会(U.S.-ASEAN Special Summit)和美洲峰会,强迫荷兰、日本就限制向中国出口先进芯片制造设备达成所谓神秘协议,等等,罪恶目的只有一个,遏制、围堵、诋毁中国在全世界蒸蒸日上的关键影响力。

美国的三大支柱散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的三大支柱散架

特别是美国企图建立白人之中的特等生“奥库斯”联盟,以此重温昔日美梦更像痴人说梦。不仅彻底把和德国法国意大利加拿大的貌合神离面具撕破,三国内部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独立分裂浪潮,强力反噬报应不断降临。英国的苏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的民族主义独立派政党势力不断坐大,成为推动英伦三岛分崩离析的最大动力。

美国自拜登以来多州掀起浪潮。2021年7月,英国舆观YouGov集团和美国政治科学学术团体“明线守望”(Bright Line Watch)公布对美民意调查:包括得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乔治亚州、佛罗里达州、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弗吉尼亚州、肯塔基州和田纳西州共计13个州,约66%的受访共和党支持者希望脱离美国联邦,与邻近的州一起建立自己的国家。在同一地区,50%的无党派人士和20%的民主党支持者也支持脱离联邦。

西澳大利亚州始终在觊觎独立自治地位。

中国为全人类无私奉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为全人类无私奉献

第五,美国裹挟G7拉帮结派,挑战中国的“一带一路”一败涂地

美国裹挟G7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已经成瘾。实则是恐惧万分。特别是近两年的G7峰会,主导做局的美国臭棋频出。

2021年6月的G7峰会,推出名为“重建美好世界”(Build Back Better World,简称“B3W”)的基建计划。狂吹在全球范围内推动“数千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将重点投资应对气候变化、健康和卫生安全、数字技术、性别平等和公平四个领域。目的是“帮助发展中国家缓解高达40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但会后也就没有了下文。

2022年6月的G7峰会最大看点也是笑点,即把上次峰会提出的“B3W”修正为袖珍迷你版,将巨无霸版打了个鼻青脸肿,面目全非。宣布在2027年之前,斥资6000亿美元发起“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计划(PGII),以重塑其一年前推出的“重建更好世界”计划,并抗衡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PGII”和2021的“B3W”倡议相比,从40万亿美元到6000亿美元,无异于在愚人节愚弄发展中国家的丑恶滑稽表演。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直接指出,这个计划不会在竞争中击败中国,而更糟糕的是最终还是“将发展中国家留给中国”。原因是过去十年,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建合作伙伴不仅心甘情愿、准备充分,而且有足够担当。而G7的基础设施投资是以价值观为导向,按照G7的“严格标准”,非洲大陆没有多少国家有资格获得它们的投资。

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点点透问题实质:美国新的“全球基础设施和投资伙伴关系”意在修补和重新包装成果寥寥的“重建美好世界”倡议。世界各国反过来都会感谢中国。因为,如果没有中国的一带一路,华盛顿绝不会如此慷慨大方,美国不是想通过PGII计划支持发展中国家,只是为了对抗中国。所以,美国果真推出PGII计划,世界各国应该感谢中国。

相比之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践行十周年。截至2023年1月6日,已经和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13年至2022年,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年均增长8.6%。2022年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进出口总额13.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9.4%,连创历史新高,占我国外贸总值的比重达到32.9%,其中,出口7.89万亿元,增长20%;进口5.94万亿元,增长18.7%。

特别是资金融通不断扩大。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丝路基金,从《“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到《“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逐步建立起多元、稳定、可持续的“一带一路”投融资体系;已有30多个共建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共建“一带一路”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从东南亚到欧洲,设施联通形成叠加效应,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打开更加广阔的空间。

中东走出震惊世界棋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东走出震惊世界棋局

三、中东巨变,金砖扩员,G7内忧外患,形成全球去美元化的巨大力量

进入2023年,从美国视为自家后院的拉美到能源聚宝盆中东,从美国欧洲盟国再到亚太和非洲,世界多国不约而同开启扫除美元霸权进程。至少从表面看,是美国采取疯狂加息周期血洗世界各国财富的卑劣行径引起。2022年7月份拜登的败走沙特,本身意味着以沙特为主的欧佩克国家将走出开启多元化货币结算的棋局。中东国家要想真正掌握大宗能源全球定价权,破除美元独霸特权,绝对离不开与中国的密切合作。

第一,中东走出震惊世界棋局,开启“向东看”的战略定位,在全球掀起巨大示范效应

2023年3月10日,中国以震惊世界的外交斡旋能力,向世界宣布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标志着中东地区开启新时代。被美国精心操纵分割多达50多年之久的沙特和伊朗化敌为友。更为可喜的是,不足一个月,4月6日,在中国的见证下,沙特和伊朗双方再次来到北京,签署立即恢复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这意味着整个中东地区和穆斯林世界揭开新的一章,标志着中东两个自然资源和经济潜力最为巨大的国家,为充分发挥优势,为两国人民实现共同利益彻底打开了天窗;标志着美国在中东地区一手遮天挑拨离间的日子成了穷途末路;标志着全球众多国家深受其害的石油美元体系必然瓦解有了找最令人信服的注解;标志着美国煽动俄乌冲突继续大规模收割能源大国财富的图谋只能以“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悲惨结局收场。和平与发展将会成为中东国家和地区人民追求的核心目标。中东命运被列强主宰多年的历史必将作古。可以说,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件,用惊天动地毫不为过。

中东的多元化愿景呈现出整体“向东看”的态势和“一带一路”倡议有机结合的历史趋势。沙特的“2030愿景”,卡塔尔的“2030年国家愿景”、科威特的“2035年愿景”、阿联酋的“我们阿联酋2031年愿景”等,饱含着“愿景”背后的这些国家实现经济转型的迫切期待。中国与沙特共同签署了多达34项合作协议,其中涉及的领域包含了通讯、光伏、信息技术、云服务、运输、物流、医疗、住房和建设工厂等多个行业。今年3月份,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沙特国家银行已经达成首笔人民币贷款协议,并且已经落地执行。

2022年12月份举行的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中国—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峰会和对沙特的国事访问,标志着中海、中阿、中沙关系的高峰时刻已经到来。

中阿峰会宣布双方同意构建面向新时代的中阿命运共同体,并发表《中阿全面合作规划纲要》。落实该纲要的第一步,即在未来3到5年,中阿将在支持发展、粮食安全、卫生健康、绿色创新、能源安全、文明对话、青年成才、安全稳定等8个领域推进“八大共同行动”。

中海峰会双方一致确定,未来3到5年,中国与海合会国家构建能源立体合作新格局。中国将继续从海合会国家扩大进口原油、液化天然气,加强油气上游开发、工程服务、储运炼化合作。充分利用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平台,开展油气贸易人民币结算,开展本币互换合作。必将成为终结美元石油霸权体系的加速器。

第二,美国的霸权霸凌霸道成为反噬美国美元双重霸权的最佳助攻手

美国将美元政治化、武器化、霸权化,滥用泛用金融制裁,终于让全球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迎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全球刮起去美元化浪潮。表现在:加大减持美债力度、放弃锚定美元、扩展非美元货币交易商品、增加黄金对冲美元风险、外汇储备多元化、国际贸易中使用双边和多边货币、加大互换协议结算交易、建立独立于美元之外的结算体系等。

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7年10月以来,共有49个月全球央行都在净抛售美债,呈现减少投资或远离美债的状态。IMF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元储备和美元资产吸引力逐渐下降,在全球央行外汇储备中占比从2016年第一季度的65.46%降到了2022年第三季度的59.15%。美元在全球使用份额已从2001年的71.5%降至2022年5月的38.97%。

最具讽刺的是,G7非美成员和美国的众多盟友们不断反水,正在成为全球去美元化浪潮的最佳助攻手。G7内部货币水火不容的态势急剧扩大,货币基本崩溃。美元兑欧元、英镑、日元展开的疯狂围猎惨不忍睹。美联储的激进加息直接导致全球非美货币严重贬值。欧元、英镑、韩元、日元兑美元贬值幅度都超过10%,几乎都跌破历史关口。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跌破平价,英镑兑美元刷新历史新低,日元兑美元创32年来的低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1月,全球有124个经济体的货币主管机构正在研究或已经推出数字货币,比上年同期增加62个。IMF根据特别提款权机制计划推出类似于主流加密货币的全球数字货币IMF。

到2022年,美元的份额急剧下降至全球总储备 4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2022年,美元的份额急剧下降至全球总储备 47%

国际清算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11月,已有25个国家建立了独立于美元之外的金融清算系统。其趋势也意味着美元控制的SWIFT也将被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的新支付系统取而代之。全球主要国家央行之间签订本币互换协议的势头愈加高涨。

日本、欧洲央行、瑞典、瑞士、英国、加拿大等多个发达经济体的央行和国际清算银行共同组建试图绕开美元限制的联合加密货币小组,旨在部分商品交易或金融结算领域实现去美元化。欧元区19国和日本、英国、加拿大、瑞士、以色列等在内,至少有25个发达国家共同开始用数字货币的方式去美元化。德国和法国更是一致呼吁建立一个独立于美元的全球货币支付系统,使欧盟国家正式开始全方位去美元化。

国际权威机构和投资银行一直认为美元被严重高估。2021年8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专家公开表示“美元被高估了”。按照他们的研究,以美国经济、贸易、国际收支等多项数据评估、核算,2020年美元估值被高估程度在“5.2%至11.2%区间”。2021年年底,高盛集团的经济学家们发布报告,认为美元被严重高估。以多项标准综合衡量被高估程度约为10%。美元被高估,自然表明美国GDP虚高。

吉姆·奥尼尔:金砖国家中的中国一次次超出我的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吉姆·奥尼尔:金砖国家中的中国一次次超出我的预期

第三,金砖组织成为凝聚新兴市场国家加快构建新的结算体系的核心力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显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截2022年10月,金砖五国在全球GDP中所占份额已经超过G7。金砖国家GDP总量51.49万亿美元,G7国家GDP总量49.37万亿美元;金砖国家总人口32亿,G7国家人口7.77亿。

“金砖四国”(BRIC)的提出者、前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Jim O’Neill)由衷感叹,21年前创造“金砖国家”(BRIC)概念,绝对没有想到今天的金砖国家成为创造全球多极货币的新推手。

2023年3月26日,他在《全球政策》(Global Policy)杂志就金砖国家发展展望发表文章,核心要点:在促进贸易增长、增加气候融资、关注医疗保健、参与全球治理之外,金砖国家的下一个重要议程是发展一个更稳定、安全、公平的多元货币体系。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金砖国家应当建立更明确和严格的扩容标准。包括:一定的人口与经济规模、有助于金砖国家合法性的提升、有助于金砖国家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能力的提升。他坚持认为,金砖国家的出现是过去20年全球最重要的积极发展。但也需要在政治合作方面有所突破。

金砖国家的“金砖+”扩员机制已经至少吸引19个新兴市场国家提出加入申请。沙特、伊朗、阿根廷、阿尔及利亚、土耳其、墨西哥以及成为金砖银行成员的孟加拉国、阿联酋、乌拉圭、埃及。金砖扩员机制势必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的革旧鼎新导向作用。

正如奥尼尔所建议的那样,金砖国家和金砖银行扩员,要需要将适当标准和实现目标纳入“金砖+”。

首先要明确国家的人口和经济规模。规模过小,对金砖国家的总体表现而言助力不大,新成员的声音也不会真正得到聆听。比如,而奥尼尔早先研究的“薄荷四国”( MINT,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土耳其)、“新钻11国”( Next-11,包括孟加拉国、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菲律宾、土耳其和越南等)都应该是备选之列。特别是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的和解,两个世界上极为重要的石油巨无霸紧密结盟,将为金砖组织带来资源后盾和广泛支持。

其次,有利于提升整个集团的合法性。沙特阿拉伯、伊朗、泰国、墨西哥、土耳其以及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埃及等重要非洲国家,不仅增加新兴强国集团的后劲,更能够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广阔前景。而委内瑞拉、阿根廷、阿尔及利亚、巴林、苏丹等国都希望加入,将使金砖组织更加具备全球特色,

提供保驾护航作用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NDB),自2015年7月在上海开业以来,已经批准、提供资金支持的项目累计90多个,贷款总额约320亿美元,撬动了数倍于这一规模的资金。金砖五国一致决定新开发银行对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开放,致力于成为一家全球性银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新开发银行为成员国提供了100亿美元与危机相关的援助。到2023年3月份,新开发银行正式成员国共有8个,包括金砖五国、孟加拉国、阿联酋和埃及,以及准成员国乌拉圭。

第四,人民币开始焕发多国加入到终结美元霸权队列的巨大效应

美国最为忌惮的是:中国在自身实力不断跃进的同时,不断通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平台,积极联合希望摆脱美元霸权的国家地区经济体,在整体实力实现飞跃的同时,将显著改变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带动全球政治格局加快向多极化转变。

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大幅提升人民币国际使用效率。目前,SWIFT、CNAPS(结算)与CIPS共同构成我国人民币跨境清算体系。人民币国际支付已经开始由最初的贸易结算驱动转向“贸易结算+金融交易”双轮驱动态势。截至2022年10月底,CIPS系统的参与者已达1353家。其中直接参与者77家,间接参与者1276家。间接参与者,亚洲975家(境内552家),欧洲185家,非洲47家,北美洲29家,大洋洲23家,南美洲17家,服务遍及全球3900多家法人银行机构,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前三个季度,CIPS系统累计处理人民币支付业务308.62万笔,金额70.63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和21%。

2022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是42万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3.4倍。人民币在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中占比近50%, 今年一季度进一步提升。为降低跨境交易货币错配风险夯实了基础。最新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国家之间的贸易中,人民币的使用实现翻番。占整个市场的4.5%,紧追欧元的6%。

人民币的IMF特别提款权权重世界第三。目前已有超过25个国家在与中国结算时使用人民币,超过80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

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的使用不断扩大,我国债券先后被纳入三大主要国际债券指数,到去年底,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的余额为9.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2倍,其中股票和债券的规模分别为3.2万亿元和3.5万亿元。境外发行人累计在我国的债券市场发行熊猫债6300亿元人民币。

央行先后与40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协议总额超过4万亿元。去年与我国香港特区金管局签署常备互换协议,互换规模扩大至8000亿元人民币。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得到进一步扩展。目前已经在29个国家和地区授权31家人民币清算行,覆盖了全球主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资产的余额为9.6万亿元,较2017年增长1.2倍。目前,全球80多个境外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并做出展望前景: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动能的恢复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资产投资属性和避险属性凸显,人民币资产将会展现出良好的投资价值。

2018年3月26日,作为我国首个以“国际平台、净价交易、保税交割、人民币计价”为创新特点的人民币计价的国际期货品种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标志着我国以人民币计价、以黄金为基础的原油期货交易体系建设开始起步。截至2022年,备案的境外中介机构达77家,境外客户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六大洲的25个国家和地区。现已成为亚洲最大并与布伦特原油、WTI原油并驾齐驱的国际三大原油期货交易市场。成交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2022年累计成交量达到5358万手,同比增长25.6%。

2021年6月21日,INE原油期权正式挂牌交易,在进一步丰富原油价格风险管理工具的同时,增强了我国对重要大宗商品的价格影响力和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2022年660.1万手。日均成交2.73万手、日均持仓2.18万手,分别较2021年增长132.17%、56.65%,均呈现快速上升的特点。从联动来看,原油期权价格与标的原油期货价格联动紧密,相关性超过0.9。这说明市场积极利用原油期权、期货两个市场共同管理风险。

2021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与我国香港金管局、泰国及阿联酋央行宣布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Multi-CBDC Bridge,简称“多边货币桥”),旨在探索利用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用于金融机构间的大额转账和汇款,提升跨境支付的效率。截至2023年初,全球共有约100个国家/地区的中央银行开展了CBDC的研究与实践。作为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在“多边货币桥”中,所有涉及中资机构业务的交易都有更大概率使用人民币CBDC来支付,这也会增加交易双方使用人民币计价的可能性,对人民币国际化产生促进作用。

今年3月中旬,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沙特国家银行达成首个人民币贷款合作协议。为两国实现贸易结算本币化创造条件。

3月底,海合会成员国阿联酋作为资源提供方,中海油和法国道达尔能源公司完成了首笔以人民币结算的进口液化天然气采购。标志着我国在油气贸易领域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交易探索迈出实质性一步。

自2022年9月2日,我国允许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参与原油、黄金等23种商品期货、16种期权合约。近一年,境外投资者的人民币原油期货交易额增加近一倍。

长远看,这从根本上摆脱了全球原油期货市场由布伦特原油期货与WTI原油期货垄断分全球与美国的原油现货定价权,而亚太地区作为全球最大原油进口地,缺少类似的权威原油定价基准的难题。而结合中国在原油进口市场的地位与强大的综合国力,我国的原油期货将成为亚太地区原油现货更好的国际定价基准,更多地反映中国的供需情况,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动能。

俄罗斯财政部确定:人民币最具有储备货币的特点,在我们国内外汇市场上有足够的流动性。联邦福利基金(NWF)将不会再投资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新的联邦福利基金的结构,人民币资产占比上限为60%,黄金占比为40%。

自2023年2月以来,俄罗斯最大的交易所莫斯科交易所人民币与卢布交易量连续超过美元与卢布交易量。俄罗斯已经成为除我国以外的第三大人民币交易市场。从整体占比上看,人民币占主要货币交易总量的40%,美元占比38%,欧元占比为21%。而一年前美元交易量占87.6%,欧元占11.9%,人民币仅占0.32%。

3月30日,巴西政府官宣与中国开展本币结算。截止2022年中巴贸易额连续5年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连续14年成为巴方最大贸易伙伴。中巴两国将有望避开使用美元结算成本及风险,便利贸易投资。巴西央行的人民币储备已经超越欧元,成为第二大外汇资产。中国工商银行与巴西中央银行签署在巴西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

希腊财政部已决定国家福利基金(NWF)的货币新结构,欧元,日元和英镑被排除在希腊国家福利基金的构成之外,最多80%的基金允许投资人民币,最高40%投资于黄金。

欧亚经济联盟五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和亚美尼亚同中国经过系列磋商,双方将制定独立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方案。五国均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全球名列前茅的资源强国。

根据《2022年人民币东盟国家使用报告》数据,2021年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4.8万亿元,同比增长16%,十年增长近20倍。中国—东盟多元货币合作不断升级。截至2021年末,中国分别与越南、印尼、柬埔寨签订了双边本币结算协议,与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金额约8000亿元。东盟国家金融机构深耕人民币市场,支付清算网络不断健全。2021年,新增16家东盟金融机构成为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间接参与者,CIPS全年处理中国—东盟跨境人民币业务3.3万亿元,同比超50%。

截至2022年,伊朗的外汇储备中人民币资产占比已经达到21%。人民币、欧元、阿联酋迪拉姆并列三大外汇货币。伊拉克作为欧佩克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今年2月确认两国之间的贸易采用本币和人民币结算。

2022年12月,中非跨境人民币结算中心(浙江)揭牌成立。中心将搭建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协同联动机制,设置清算平台、结算平台、融资中心、配套服务中心,为中非建立良好的合作提供更加便捷的结算渠道,推动人民币与非洲经济的深度融合。非洲的经济强国肯尼亚、尼日利亚和南非等国已经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人民币已成为覆盖非洲的金融货币。

澳大利亚在2022年7月10日完成了首次人民币在铁矿石贸易中的结算。

成绩喜人,但是,我们必须汲取欧元英镑日元教训,坚定捍卫人民币的一切正当权益。

第五,新兴市场国家全力推进彼此之间和区域合作的去美元化进程

“美元微笑理论”提出者、前摩根士丹利货币专家、英国对冲基金Eurizon SLJ Capital的CEO兼联席首席信息官Stephen Jen Jen和同事Joana Freire的报告认为,2022年,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份额以过去20年平均速度的10倍下降。对俄罗斯的协同制裁提醒了许多国家,促使他们寻找替代货币用于贸易结算和储备积累。调整外汇汇率变动后,自2016年以来美元市场份额已经下降约11%。自2008年以来达到这一数据的两倍。

俄罗斯启用了自2015年就开始开发的“俄版SWIFT”金融信息传输系统SPFS来部分替代SWIFT的功能。该系统以石油、天燃气作为刚需支撑,得到包括印度、伊朗、埃及等众多亚非国家认可。截止到2022年,已有12个国家的70家金融机构接入SPFS系统。同时,计划推出石油美元的替代品石油黄金( Petro Gold),用黄金来结算石油。筹备构建锚定黄金或数字黄金支持的亚洲新货币体系。与印度正在测试本币结算的新支付机制。

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呼吁在全球贸易中以本国货币或其他货币替代美元。2022年7月,外汇市场启动伊朗里亚尔与俄罗斯卢布货币交易。伊朗将原油、黄金等资源作为实物抵押,发行数字货币,寄希望于石油币能打破美元封锁。与俄罗斯签订石油换商品协议,与土耳其建立黄金-石油交易法则。提议在海湾国家之间建立与数字货币相关的支付系统。与巴基斯坦签署多个以货易货的贸易协议。和日本签署多份海关合作文件以寻求加快货物清关、金融结算、数字货币合作以促进未来的商贸合作关系,为在石油结算领域去美元化作为准备。与委内瑞拉用相似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易能源产品。

土耳其与俄罗斯协商双边货币协议,土耳其用卢布购买俄罗斯能源,并接受俄罗斯游客在土耳其使用卢布消费等。

委内瑞拉自2019年开始与我国的石油交易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自2021年以来,委内瑞拉要求客户应该用该国推出的以锚定石油的数字石油币(PETRO)。

2022年7月,印度央行对外宣布推出国际贸易卢比结算机制,允许所有的一级授权交易商银行以卢比结算的机制来购买货物。

截至2022年8月,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相互结算中本币占比为74%,成员国正在推动以本币结算,停止使用美元。

非洲国家的货币自主意识不断增强。2022年1月,以“连接支付,助力非洲贸易”为主题的泛非支付结算系统(PAPSS)在加纳启动。PAPSS可以让非洲国家实现买家以本国货币付款,另一国家卖家以本国货币收款。

3月30日,东盟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围绕“金融自主自立”议题,各成员国同意通过本币交易(LCT),进一步延伸已经在东盟成员国之间实施的本币结算(LCS)计划,减少对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等主要货币的依赖。

阿联酋央行与沙特央行共同推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Aber。并且通过新加坡央行的参与实现支持人民币目的。

第五,美国的芯片法案成为美国芯片产业步入寒冬的魔咒,或给美元霸权致命一击

美国的《2022年芯片与科学法案》规定,在5年内投资2800亿美元,为美国半导体企业设立四个基金,提供527亿美元的政府补贴;为芯片厂提供约240亿美元的税收抵免;为科学研究提供约2000亿美元的资金。芯片法案非但没有任何魔法,等来的是最为剧烈的反噬效应:全美科技企业业绩接连不断暴雷,裁员狂潮此起彼伏,魔法转换为芯片企业整体坠落的魔咒。

自芯片法案出台以来,全美掀起科技公司裁员浪潮。2022年,美国已经有1525家科技公司裁员,超过30万人受到波及。新年开始,美国的科技巨无霸们再次掀起力度更大的裁员潮。亚马逊启动新一轮裁员,裁员人数达1.8万人,成为亚马逊历史上最大规模裁员。微软正式宣布将在3月底前裁员1万名员工,占公司员工总数的5%。这也是微软一年之内的第三次裁员。谷歌宣布在全球裁员约1.2万人,占全球员工总数的6%,是该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裁员,Meta启动了1.1万人的大裁员,约占员工总数的13%。

特别是芯片巨头阵营里的英特尔、高通、泛林、IBM、Synopsys、SK海力士、美光、格芯、Marvell、DELL等全部加入裁员大军。仅美光科技一家就宣布在2023年将裁员10%。随之而来的是,去年四季度,美国科技巨头们的业绩呈现史诗级暴跌。苹果、微软等巨头无一幸免。特别是芯片巨头英特尔亏损6.6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净盈利46亿美元下滑114.3%。亚马逊八年来首次亏损,谷歌母公司Alphabet同比下滑34%。脸书母公司Meta公司同比降幅55%。AMD净利润同期相比下降98%。

而那些闷头愿做美国走狗的国家和公司,美妙幻想被美国的补贴陷阱的一记闷棍敲得稀碎。申请补贴超过1.5亿美元的企业不仅要交出产能及利用率、晶圆良率和投产售价等商业机密,而且要上交利润超出预期部分的75%。不仅补贴很难拿到,反而赔了夫人又折兵。

欧盟毫不示弱,近期已经推出补贴总额为430亿欧元的《芯片法案》,力求到2030年使欧盟芯片产量占到20%的全球份额,与美国分庭抗礼态势凸显。

第六,无论是世界政要还是美国的政客,一致看衰美元前景

面对全球迅猛的推进本币结算和“去美元化”趋势,引发美债史诗级灾难的美国财长耶伦依然嘴硬,但不得不承认对俄罗斯、伊朗等国的金融制裁,可能会破坏美元的主导地位。狡辩认为,我们还没看到任何其他国家拥有这种体制基础设施,使其货币能够像美元这样为全球服务。中国和俄罗斯尝试开发另一种避免使用美元的系统非常困难。相信美元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可是,世界各国和美国的政客们和她一样认为吗?

2022年6月,金砖五国发布的《北京声明》明确提出以金砖国家为中枢构建金融防火墙,努力建立一个联合支付网络,减少对西方金融体系的依赖。并根据金砖国家2021年通过的《金砖国家建章立制文件(修订版)》,通过包容、平等和灵活的做法和倡议,进一步推进金砖外围对话和“金砖+”合作。

俄罗斯总统普京多次表示,金砖国家正在努力建立以五国货币篮子为基础的新的全球储备货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认为,在国际贸易中放弃使用美元结算转而使用本国货币的“去美元化”进程已经开始,加速趋势不可逆转。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问中国时呼吁欧洲减少对“美元治外法权”的依赖。

巴西总统卢拉,访问中国时,专门针对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使命任务,公开质疑“为什么所有国家都要用美元来结算?为什么不能用自己国家的货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这到底是谁决定的?”“为什么像金砖国家的银行不能有一种货币来为巴中之间、以及巴西和其他金砖国家之间的贸易提供资金?”呼吁“终结美元主导地位”。

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美国警告,中美竞争引发的地缘政治分歧可能会推高通胀5%,并威胁到美元和欧元的领先地位。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出口国,随着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增长,一些国家倾向于促进多极化,增持人民币作为储备。这一切表明,美元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并非理所当然。她更加担忧,美国在14种关键材料上“完全依赖”进口,欧洲98%的稀土供应依赖中国,“全球供应链中断”将打击电动汽车等关键行业。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访华时提出,亚洲国家经济实力已今非昔比,马来西亚“没有理由继续依赖美元”。建议成立属于本区域的本币交易体系“亚洲货币基金组织”,逐渐摆脱“美元依赖”。

著名经济学家、《货币战争》一书作者詹姆斯·里卡兹(James G. Rickards)警告:尽管中国在努力削弱美元的地位,但美元的最大敌人来自美国自己的财政部。从各国之间的实际交易看,美元确实已经受到了“威胁与挑战”。

特朗普哀叹:美元彻底完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朗普哀叹:美元彻底完蛋了!

美国政客们的担忧更具代表性。特朗普更是感叹美元正在崩溃,很快就不再是世界标准。如果这一切发生,将成为美国“200年来最大失败”。

专靠反华捞取政治资本的共和党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哀鸣到,“在一个以中国人民币、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等货币交易的世界中,美国现有的经济制裁将毫无用武之地”。美元霸权衰落无法阻挡。我们在5年后不必再提制裁,因为将许多国家以美元以外的货币进行交易,未来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制裁他们。

“末日博士”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末日博士”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

而美国首富、科技大佬马斯克直言,美元“武器化”次数太多,别国自然选择抛弃。而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精准“预测帝”、“末日博士”努里尔·鲁比尼的最新《我们将面临地狱般的循环》一文提出的“美国各银行2022年的未实现证券损失达到6200亿美元,相当于其总资本的28%。如果考虑到高利率带来的风险因素,美国各银行的未实现损失将高达1.75万亿美元,相当于其总资产的80%”的警告,不知道耶伦是否体味出了其中的五味杂陈。

珍妮特•耶伦:天哪!美元真要完蛋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珍妮特•耶伦:天哪!美元真要完蛋了吗?!

特别是耶伦半年内近乎歇斯底里的几十次警告国会如果不提高政府的债务上限将引发美国的“经济灾难”和她对美元自信到忘乎所以之间的巨大落差,虽不好说是精神分裂,但至少证明她骨子里确定美债危机失控程度超出想象,也意味着美国寅吃卯粮的日子必将寿终正寝。因为,一系列银行倒闭事件不断打脸,也为她做着最精准的反向注解。

我们坚信,美国企图依仗霸权霸道霸凌手段,转嫁全身上下缠满的债务危机、银行危机、金融危机,继续独霸世界货币体系图谋必然失败。世界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一个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多极化货币体系必将率先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