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处传统礼仪大国,自古就强调孝顺和感恩。无论是名言“父母在,不远游”,还是俗语“狗不嫌家贫,子不嫌母丑”,都是要大家对家庭和长辈常怀有感恩之心。

然而,在当下,啃老好像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遇事扛不过,就抱怨父母无能,这未免有点过于滑稽。

1

和原生家庭的和解,向来是近年来互联网讨论的热点话题。对很多人来说,即使是三十而立,也没法和解,甚至还会越来越抱怨或恨父母没用。

最近,Lisa浏览到一位博主的失业帖子,让我很有感触。在今年艰难的大环境下,博主失业,没有收入来源,日子艰难。虽然已经毕业多年,但因他没有理财和存钱意识,再加上偶尔补贴家里,也没有存款。

生活捉襟见肘,博主第一反应就是责怪父母。在他看来,父母一大把年纪了也没有家底,不能给他提供助力,让子女很是疲惫,属实有些失败。

其实,普通人羡慕那些优渥家庭无可厚非,任谁也想在生活艰难的时候,父母能提供依靠,能够扶自己一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自己经营不好生活,把错推给父母,这显然有些说不过去。博主毕业多年,没有丝毫可以抵御风险的存款,根本原因是“过度消费”,明明是自己没有存钱意识,但是他把这个锅推给原生家庭:都是因为以前上学时,家里没法给我买这些,才导致我现在出现报复性消费。

平心而论,这位博主的家庭并不算他的拖累,父母有买社保并且身体健康,送他成功念完大学,这已经比大多数人的情况好很多了。

不知道满足和感恩,失业了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怪父母无能,这种自私的言行,任谁看了都生气。评论区的一条高赞留言是:借口真多,怎么就不承认自己没能力呢。

攒不下钱可以怪大环境不好,怪报复性消费,怪时运不济,怪父母没用……或许更关键的原因是自身没用吧。

2

工作养不活自己,错在父母?

曾经,啃老是人人鄙视的贬义词,说一个人啃老,那就是在说他是废物。现在,啃老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能啃老说明家里条件不错,年轻人不仅不会歧视那些啃老的同龄人,反而会羡慕他们能够躺赢,甚至还会憎恨自己父母无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轻人不卷自己了,以拼原生家庭为荣,对长辈进行反向歧视。像上文提到的博主,并不是少数。

那个月薪3000元的母亲,拒绝给女儿买8000元的手机后,女儿带着浓浓的恨意说“你是废物,却要生下我来受罪”。

那个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的年轻人,抱怨父母不能给自己安排工作……

把自己的贫穷和无能,归咎于父母,是很多人在做的事,但显然这并不正确,而且非常愚蠢和自私。

3

反向教育父母,被很多人视为正确。

小时候只有父母教育我们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你怎么这么不争气,现在孩子们长大,也把这套话术原样复制过去:人家的爹妈年入千万,给孩子安排好工作,找对象也是门当户对,要不是你们一生不求上进,我会这么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