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众号为一线语文教师个人原创公众号,所有文章均为个人独立撰写,欢迎点击上方的“水寒说语文”关注。

2023年第四十一期(总第711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昨天开家长会,开会之前一周多,我就思考要在家长会上讲点儿什么。作为老师,我特别不喜欢在家长会上唠唠叨叨,啰里啰嗦,因为那样会很招人烦。

如果老师在家长会上把家长当学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所有的话都是重要的话,家长会是什么感觉?如果老师不仅在家长会上讲具体考试成绩,甚至还要拿出具体试题来,讲学生为什么出错,到底该怎样改正,家长又会怎样想?

哪些话是要对学生讲的,哪些话是要对家长讲的,要区分清楚;哪些事是该学生做的,哪些事是该家长做的,也要思考明白。这些都是家长会前必须要反复斟酌的问题。

因为我平时每次上完课都会写课后总结与反思,记录一下这一节课讲的什么,怎么讲的,为什么这么讲,我会把这个总结与反思发给家长,有感兴趣的家长看一看,他就能了解我的课堂什么样,所以,更没有必要把一些教学实操问题放在家长会上来说。

基于以上考虑,抓住和家长见面的机会,借助《论语》中的内容,和家长分享一个教育理念,就成了我这次家长会的选择。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第十》

哀公和有若关于征税多少的问题发生了一个见解上的冲突。哀公是直线思维,认定既然税收不足,那就要增加税收比例,而有若则正相反,认为非但不能增加税收,还要减少税收。前者的做法是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后者则强调要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用今天的观念来看,把经济的“蛋糕做大”,才能有更多的税收。这个道理对成人而言并不难理解。因此,当我问家长是赞同哀公的做法,还是赞同有若的做法时,没有任何一个家长赞同哀公的做法。

不过,我讲《论语》的这个内容,实际上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是要讨论关于治国税收的问题,而是希望家长要思考一个关于教育的问题。

当我们面临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眼前利益和根本利益有所冲突时,到底该如何做出选择,做出取舍呢?可以说,一个抽象的道理容易理解,但是当要把一个抽象的道理落到具体的实践中去时,好像就没那么容易了,就会因为考量因素更多而产生更多的纠结了。

家长会上我只用五分钟,分享一个最基本的教育理念问题。最后,我建议针对学生具体的问题,可以单独具体沟通交流。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版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分享,若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授权。

一以贯之,倡导多读书,多读书才是学好语文的唯一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