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排行榜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是1982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推出的「美国新闻世界最佳大学排名」(U.S NEWS & World Report Best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2004年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与泰晤士报合作,也推出了一个世界大学排行榜。「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 )。2010年以后开始和路透社合作。这两家都是世界知名的大学排行榜。目前这两者在谋求合作,试图建立世界大学排名的强强联手,控制世界大学排名的话语权。

美国新闻世界最佳大学排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新闻世界最佳大学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除了这两个大学排行榜之外,世界影响力比较大的还有西班牙、荷兰、沙特,以及美国的另一家机构推出的Scimago世界大学排行榜。还有英国夸夸雷利西蒙兹教育咨询公司Quacqurell Symonds推出的大学排行榜。这就是大名鼎鼎的 QS 大学排行榜。

QS 大学排行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S 大学排行榜

没有确切的统计全世界目前有多少个大学排行。至少几百个应该是会有的。因为仅仅是中国,从1992年开始有大学排行榜开始至今,至少有十几家机构发表过超过30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行榜。这还不包括台湾地区发布的排行榜。

中国发布的的大学排行榜中需要一提的是上海交通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布的大学排行榜。之所以值得一提,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更权威,而是因为它为了打破英美垄断,以及英语国家发布的大学排行榜对英语大学的偏向,联合德国和美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牵头,试图建立一个所谓对各国大学相对公平的排行榜制定原则。他们在柏林开了两次会,形成了一个所谓十六条「柏林原则」,试图为大学排名制定一个国际规则,但并没有得到多少响应。这就像世界语一样,没有人使用就没有意义。

另外,他们的这种努力其实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悖论。因为如果全世界的各个大学排行榜都按照一个规则排名。那各个不同的排行榜排出的名次就会大致相同。这样的结果似乎更权威了,但同时也就不需要那么多排行榜了?所以已经有名的排行榜不需要参加,而没名的排行榜参加了就更没有出名的机会了。

所有排行榜都是用加权平均的计算方式,排列大学排名。这就像拳击比赛,本来是要按照性别、年龄、体重分组比赛,但是现在要不分性别,不分年龄,不分体重全部混在一起比赛。然后按照各项指标的权重,加权平均计算得分。所以一个体重50公斤的女中学生,可以和一个体重100公斤的中年大汉比赛。被打倒 的不一定是输家,打倒对手的也不一定是赢家。

但是各个排行榜指标选项不同,权重不同,差之毫厘会失之千里。比如交大排行榜偏重师资实力。把教师获得国际奖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量,核心期刊对教师论文引用数量作为核心指标。而美国新闻排行榜和泰晤士排行榜则加入了大学互评,国际教师数量和国际学生数量。这明显会对英语国家的大学更为有利。而QS排行榜又加入了雇主和企业评价,这就会对以就业为导向偏重实用类专业设置的大学更为有利。

就大学而言,不同的教育理念会导致完全不同的教育安排和结果。比如偏重研究还是侧重教学。即使是同样是偏重研究的大学,不同的研究之间也不能简单地用研究成果来衡量研究能力。文科类强的大学与理工大学,既不能比论文数,引用数,更不能比专利数。而各个大学的规模,专业设置,教学安排,又和一个国家的教育政策,教育体制,学校的历史与现状等许多复杂的因素密切相关,并不完全是大学自由选择的结果。

比如德国大学是教授驱动制。有教授才有学科和专业。而中国的大学是学科驱动制。设了专业再聘教授。聘不到教授也可以自己评教授。所以中国大学只要有国家政策,财政支持,大学规模就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典型的就是清华北大两个迅速扩张的超级大学。但在德国这是做不到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

法兰克福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兰克福大学

就学校比较而言,事实上有些学校之间完全没有可比性,比如德国的达姆施塔特理工大学和法兰克福大学。达姆施塔特大学号称是德国工程师的摇篮,专而精。德国的机械制造世界第一,而达姆施塔特大学的机械制造德国第一。而法兰克福大学是德国社会科学学科的学术重镇。比如著名的法兰克福学派就来自法兰克福大学的社会学研究所。这两个学校就完全没有可比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大学没有比的必要,比如哈佛大学和哈尔滨大学。不用排名也知道谁更好。而有的大学排名不能说明任何问题。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和斯坦福大学。谁是第三谁是第二,或者谁是第一,谁是第三,有什么分别?他们一个在东部,一个在西部,他们大学所在的不同地理位置,比大学排名的名次可能对学生更有意义。还有的学校又没有比的意义,比如排名第123的大学和排名125的大学,这又能说明什问题呢?

哥伦比亚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哥伦比亚大学

所以诸多复杂的因素,非要用一个简单粗暴的方法强行得出一个结论。结论也只能是一个简单粗暴,自欺欺人的结果。既不科学,也不可靠。这就好比通过一个加权平均的机制,非要让关公战秦琼。而且还得战出结果。

所以大学排名不是衡量大学好坏的标准,尤其不是对学生而言的选择学校的标准。其仅仅是评估大学投入产出过程和质量的,教育管理部门也可以作为评估教育产业管理的一个观测指标,但其也仅仅是一个市场化的观点。绝不是标准,更谈不上权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受利益驱动,把排名作为大学招揽学生的量化直观的宣传方式。但学生对此一定要有独立的判断,不能照单全收。

对学生而言,你只能选择你能选的和适合你的和你想要的。相对于大学排名,对学生来说更具有可比性和参考性的,比如德国大学的专业排名。美国的文理学院排名,中国的人文社科类专业排名,这至少属于同类相比。

学校热衷于宣传大学的排名,成功的校友,著名的教师。其实恰恰是对教育精神的背离。成功的人之所以可以成功。是因为天分 机遇和勤奋。而这三者都不是学校可以教育的。那些成功的人恰恰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否则杭州师专既然可以教育出一个马云,就应该可以教育出一批马云才对。马云比李彦宏成功,是不是可以说明杭州师专比北大更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的目的不是给天才搭梯,而是给普通人铺路。柏拉图说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发生改变,而不是教育出改变世界的人。成功的人是教育的结果而不能是教育的目的。所以最能代表学校价值的恰恰不是毕业生中最成功的的那些人。如果说马云成功与杭州师专无关。但刘强东成功了就和人大有关。李彦宏的成功就和北大有关,这是不是双重标准?

柏拉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柏拉图

所以不以个体需求为前提的大学排名没有意义。而充分考虑个体特殊性的需求时,又不需要关注大学排名。所以大学排名就是一个看起来似乎和每个人都有关,其实跟每个人都无关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