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23-05-11 18:58·大马看报

从2022年开始,多地“清退令”的先后下发,引起了社会上的广泛讨论。随着近期“退休时间可能推迟”的话题,清退令的存在,让不少网友直呼太过讽刺。

“65岁退休,但60岁就要失业”。

这五年间的务工空缺,对普通家庭来说,完全是一种致命打击。而更多深陷“清退令”务工门槛的老人,则在疑惑“明明我还能干,为什么国家不让我干了?”清退令更像是一道无形的条陈,将上了年纪的打工人隔绝在赚钱养家之外。

但国家颁布“清退令”的目的和本意,到底是什么呢?60岁步入失业大潮的“中老年穷人”又该何去何从?

清退令的目的

从去年开始,我国多地就纷纷发文,表示男性60岁,女性50岁以上都不可以从事建筑施工行业。清退令的发布,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得到了网友们的嘲讽。但要知道清退令的本来目的,就要对我国的建筑行业从业者有个基础了解。

为求城市整体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作为最显著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创造了不少工作岗位,也让最早进城打工的一批人,尝到了“努力工作改变生活”的味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整体的老龄化,让工地成了最先受影响的地方。

近年来,工地事故的发生概率一直居高不下。而大多数事故的发生,都是熟练工的操作不慎,一招踏错,家庭要遭受灭顶之灾。但对整个社会来说,不过是形成了一个“岗位缺口”。

根据中国建设报的数据,从2016到2020年,50岁以上的农民工数量增长了11.5%,与此同时中青年农民工的数量却在不断降低。如果不加以治理,未来建筑行业本身面临的挑战,很可能比本次清退令的震动还要大。

建筑行业的危险,胜过压力

清退令下,不少六十多岁的工人都表示自己还能干,为什么国家却不让干了。这种心态不乏是生活所迫,但从建筑工地上的劳动强度看,连中青年工人都会被繁重的工作压得直不起腰,六十多岁的老人如何能适应现在的工地强度。

老农民工说自己还能干的原因,大多是半辈子时间和体力都奉献给了工地。离开了这儿,他们不知道以何为生,经济不稳定的情况下,至少有个能付出的工作和收入,还可以给家庭减轻一点负担。

但事实上,工地上很多操作都没有安全防护,一个个工人高空作业,能保护自己的操作,只有生命本能的“求生欲”。固然有六十岁的老工人历经了钢筋铁骨的捶打身体硬朗,但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的后退都不可预估的。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选择,就是即使让老年人重新面对求职的压力,也不能继续让老年工在建筑工地打工。这也是为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着想,总有人觉得活着挣钱才是最重要的,但是总有千金不换的东西就是“命”。

从未年老过的人,或许不明白随时行走在危险边缘是什么感觉,更难以理解长辈的逝去对一个家庭来说意味着什么。家庭的坍塌和至亲离世的痛苦,不是可以用金钱衡量的。当得到收入和面对的危险量不成正比的时候,及时抽身,才能躲避惨剧发生。

生活中的千难万难,都只在“活着”的前提下,才有意义。

60岁下岗的活路在哪里?

面对60岁被迫下岗的“再就业”,不少专家表示可以先回老家务农,解“一时之困”。但事实上,回老家的务农的体力劳动强度,也不亚于在建筑工地工作的劳动强度。如果要回家务农,则仅限于身体素质较好的老年人的选择。

至少在家务农,不用面对随时到来的“生命危险”。尽管收入和建筑工地比起来可能会少一点,但需要维持基本的生活支出,满足温饱还是足够的。

除此之外需要留在城市的话,就需要当地的政府部门,对老年人二次求职的情况给予相对的帮扶政策。一些不需要高强度工作的岗位,可以给老年人一个“养活自己”的机会。包括但不限于,保安、清洁工、环卫工作等岗位,虽说工作报酬不多,但胜在安全和稳定。

至于新兴的一些行业,如直播卖货等主播的岗位,对老年人来说或许无法理解,他们只能担任一些简单的打包货品、搬运货品、登记数量的重复劳动,也是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关注二维码方可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