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仿官釉器物,是由皇帝首肯,以大内所藏宋代官窑器物为样板,经都陶官在景德镇御窑厂仿制烧造的釉色品种。釉色有粉青、灰青和米黄三种色调,其中以粉青釉为正色。釉层厚,釉面有“金丝铁线”开片、“紫口铁足”、青灰色釉面散布着竖纹大开片的特点。

仿官釉一词,首见于雍正十三年唐英《陶成纪事碑记》记载:“仿铁骨大观釉,有月白、粉青、大绿等三种,俱仿内发宋器色泽”。《清宫瓷器档案》所记为“大观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务叙事碑记》 唐英 清雍正《江西通志》卷一三五

清乾隆时期蓝浦《景德镇陶录》卷十记载:“大观,北宋年号,即有官窑时也。宋本称官字,唐隽公不书官,纪观,称大观釉,盖以镇陶有厂官器,民俗有官古器,故用观字以别之。其实大观即宋官釉,或疑观、官为二,皆伪。”雍正仿宋官釉釉面没有真品肥厚匀净,也无宋官窑那种器口釉薄及其下渐囤厚釉一圈的特点。

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江南则处州龙泉县窑,质颇粗厚。政和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中兴渡江,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澈,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余如乌泥窑、余杭窑、续窑皆非官窑比,若谓旧越窑,不复见矣。”(中华书局,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