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蒲鸽翱
据贵州省某学校微信号消息,该学校5月11日发布《关于“手机泡水”视频的情况通报》称,5月10日,一段该学校“手机泡水”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网友关注。
以前就有当众摔手机、用榔头砸手机、高空抛手机等行为,都是想通过这种看似“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制止手机进入课堂,结果看来都是收效甚微。这不,又有学校或者说有老师再出“新招”,将手机泡水。这种举动从形式上看,似乎有些创新,但从实质来讲,还是和前几种行为没有太大区分,都是想通过一种特别的方式给学生以最深刻的印象和最严重的警醒,以期达成杜绝手机进课堂的目的。
至于这些方式的效果究竟如何,我们不去作追溯也无需去预测,我们想要就这件事的本身来谈一谈。当众泡手机的行为是不够慎重的,也有些欠妥。以前常听人说“起好心干坏事”,这就很有些这个味儿。本来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但采取的方法未免有些简单了!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工作,应该力求避免简单化。来个“霹雳手段”,收到“令行禁止”之功效,想来也是不太可能,也许短期内会有一定程度的收敛,但长期效果却未必很好。要想学生不带手机或是不玩手机,还得从思想上去寻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而且要下一副慢药,切忌下重药、急药,否则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产生难以预料之结果。俗话说得好“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需要慢慢的,“文火煮豆腐”,急不得,假以时日,学生带手机玩手机的现象会减少,学生的心思会逐渐回归到学习上的,凡事都需要一个过程,或长或短,急是急不来的!
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有独特个性的个体,万不可千篇一律的用一些武断的方式来处理问题,需要先找准问题的成因,再有的放矢,方可能解决问题或是部分解决问题。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不要抱着急功近利的心态,觉得来个大的猛的动作,一下子就风清气正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想象而已,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工作,尤其是思想工作,思想通了,行动就顺了!我们在管理的时候,要记得“攻心为上”,单从行为举止上来管,只能做短时间的抑制,是扬汤止沸,要从长时间的效应乃至永久的效应来看,还得“釜底抽薪”,就是从思想根源上去找问题,去解决问题,把思想这个开关拧紧了,就不会有不合规范的动作了!
再说,当众泡手机,当着学生的面,这也可能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负面影响,甚至产生一些难以预料的后果,以前就曾出现过因手机的问题引发的悲剧,还是要慎思慎行为妥。再者,育人教书,采取简单或近似粗暴的方式来处理学生存在的问题,也很草率,看似在严管,实则也是想来个“快刀斩乱麻”,三下五去二,没有那么简单的事情,还得老师们言传身教,苦口婆心,日积月累,一点点的促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有改正的动力,教师再加以引导规范监督,多方合力,多管齐下,才有可能取得效果。
手机泡水很快,但要赚取购买手机的钱很慢甚至很难。正如网友所说“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们泡之前要三思。家长赚钱给学生买了手机,本意绝不是为了让他玩的,有时是为了联系,有时是为了监管,有时是为了让孩子接触一些网络知识,有时是为了辅助学习等等,我们只能善加引导,绝不可一禁了之或是一泡了之,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分类处理。
学生管理不可简单化,而要突出针对性。管理手机是这样,在其它方面的管理也是这样。管理人是很难的工作,何况是未成年人呢!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优良的环境,是全社会的责任,学校、教师更是一马当先,当仁不让的,需要多琢磨,多尝试,寻找一条行之有效的管理途径,尤其要注意管理对象的个体化差异,绝不可模仿复制粘贴,而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的来进行管理!
图片来自网络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