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授衔仪式上,许世友突然想到了自己另外的一个老上司何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感叹道:“当年何畏可是在军中颇有能力,如果不是性格冲动,那么今日也会站在这里吧?”

那么,何畏究竟是什么人?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他为什么不在现场?

遭到驱逐,加入红军

遭到驱逐,加入红军

说到何畏此人,他在革命队伍中可是一个不同寻常的人。

1900年3月,何畏出生在海南博鳌乡的一个小村庄里。

与现在的博鳌不同,当年何畏的家乡只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小村庄。因为乡村靠海,地理位置比较复杂,导致何畏的家庭背景也比较复杂。

何畏曾经改过两次名字,并且不是纯血统的中国人,他的祖母是越南人。

因为靠海的缘故,当地人多走水路,凭借对外贸易养家糊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养家,何畏的父亲在何畏幼年的时候就将他带到马来西亚生活,并在当地的中华学校读书。

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当时的何畏了解到了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

自小认为自己命运不平凡的何畏怀揣着巨大的革命理想,刚一毕业就加入了马来西亚共产党。

颇具领导能力的何畏在当地的革命活动中大展拳脚,凭借超高的人气成为了马来西亚共产党的领导人,多次鼓动人们开展革命活动,一时间风光无限。

可是,当时的马来西亚还是英国和荷兰的殖民地,面对何畏的动作,政府怎么能够置之不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不仅打压各种起义活动,逮捕参与活动的人员,还将何畏这个“大领导”驱赶出境,放出通告:何畏不能待在马来西亚。

对此,父亲只能忍痛将他送回国内,并劝告何畏好好读书,将来找一份正经的工作,不要再想着走革命的道路了。

面对父亲的语重心长,何畏表面上答应父亲,认真的点了点头,可是背地里却动作不断,心想一定要完成自己的“大业”。

于是,回到国内的何畏不甘心只做一个小渔民,而是刻苦读书,钻研知识,充分利用自己华侨的身份,成功的考取了厦门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学向来是包容的,发展思想的地方。青年的何畏在大学里遇到了自己志同道合的人,郭沫若。

在二人齐心协力的组织下,文学史上著名的“创造社”正式成立了。

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何畏并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反而都是以郭沫若出面开展活动。

1924年之后,革命运动大规模开展,毕业后的何畏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内心,先后参加了广州、香港的罢工活动,行为活跃。

1926年3月,何畏意识到只有个人的能力进行革命是行不通的,于是参加了黄埔军校第五期。

当时入校的何畏颇为扎眼,只因为他是第一个以大学生身份进入学校的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校期间,何畏经常和党组织的人员来往密切,坚定了自己的政治方向。

一年之后,毕业的何畏成功加入中国共产党,参与广州起义。

1929年,因为何畏多次参加革命活动,经验丰富,经过党中央的慎重考虑,将他秘密调往广西进行活动。

在广西的时期里,何畏不仅时刻关注敌军高层干部的流动,灵活变动作战方案,还能处理好党内士兵的人际关系,极大的推动了广西地区革命的活动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何畏参加了百色起义,从连长升为营长。

他在战斗中有勇有谋、英勇战斗,凭借一股不要命的精神冲破敌人的防线,同时多次采用战术将敌人的阴谋诡计统统攻破,大大减少了我军的伤亡人数。

对于何畏的优异表现,军中不少的人都将他称为“拼命三郎”和“小诸葛”,声名大噪。

1930年之后,红军开始转移队伍到达中央苏区,此时的何畏成为了红军中的一员,屡次参加斗争和军事围攻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凭借出色的才能和足智多谋的手段,何畏从营长一跃成为了红四方面中的“猛虎”,将敌人“咬”的“头破血流”。

可以说,何畏为红军根据地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3年,何畏所在的红四方面军改编为红四军,人数扩充到上万。6月,何畏接到命令,连夜带领将士徒步行走,提前占领懋功地区。

“懋功会师”的顺利开展,推动了红军长征的进程。

虽然在这次“会面”的相关历史材料中没有提到何畏的姓名,但是根据当年国民党的电报中可以发现,何畏确实在此次行动中贡献巨大。

如果不是他提前占据有有利地形,那么我军将会损失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何畏的表现,在后来的会议上,他甚至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这也直接承认了何畏在革命活动中确实作出了不少的贡献。

可是,何畏本人也有不好的一面,而这些直接影响到了他将来的命运。

能力出色,性格暴躁

能力出色,性格暴躁

虽然在革命队伍中大家都对何畏十分赞扬,可是相较于何畏的性格,众人都是摇头。

因为何畏的脾气实在是令人难以招架。

当时军中不是很在意普通话,而是自己说自己的方言。

这就导致了出生在海南的何畏并不“合群”,主要是南方的方言实在不如北方的方言好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着海南方言的何畏就这样被“孤立”起来。

本来何畏的脾气就比较暴躁,常年的作战也让他火气更盛,经常用着人听不懂的方言骂下面的人,可是手下的士兵也听不懂啊。

这就导致了何畏本来骂人的时候就十分恼火,看到面前的人一脸听不懂自己的话,还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更是恼怒,脾气也更加暴躁。

直到有一天,何畏遇到了周希汉。

因为何畏的脾气,组织上为他换了不少搭档的参谋,这次调任来的周希汉心思细腻,脾气温和,十分适合做何畏的作战参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不其然,周希汉并没有一来就找到何畏报道,而是在军队中一星期都在暗中观察何畏,根据研究何畏的发音特点以及发脾气的规律,周希汉掌握了何畏的性格。

等到周希汉正式面见何畏的时候,何畏还说着他的一口方言,以为面前这位新的参谋一定听不懂,却没想到周希汉竟然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这让何畏十分开心,与周希汉称兄道弟,直说自己再也不是别人听不懂话的“野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以说,在这段时期,何畏和周希汉的关系最为要好,全靠周希汉能够听懂何畏的话,军中也算平静了一段时间。

可是,二人也有争吵的时候。

何畏急冲冲的跑进周希汉的办公室,开口大喊道:“周希汉!你怎么回事儿?这次的打仗竟然输了?”

周希汉刚要解释,何畏在众人面前对着他破口大骂,很是丢面子。

这下周希汉也不解释了,直接跟何畏争吵起来,吵得脖子都红了。

此时的何畏犹如愤怒的狮子,冲动之下,直接对着周希汉连开五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人大惊,连忙上前查看周希汉的情况。

没想到周希汉一脸平静,还调侃道:“何畏的枪法不行啊。”

原来何畏心里只是吓唬吓唬周希汉,想让他对自己求饶。

却不曾想,早已摸清何畏脾气的周希汉知道他只是吓唬自己,丝毫不躲。

结果确实如他所料,何畏打出的五枪全部打在了周希汉的身旁、脚下和房顶。

等到众人指责何畏的时候,何畏只回复到:“我怎么可能打自己的兄弟,不过是发发脾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有一次周希汉被何畏处罚,挨了二十军棍,伤势严重被送到医院。

何畏知道之后心存愧疚,硬是搞了一只老母鸡送到医院给周希汉补身体。

周希汉知道后摇摇头,直说:“何畏这个脾气还得改。”

令周希汉没想到的是,何畏的脾气不仅没改,反而随着官职的升高脾气越来越大了。

何畏甚至亲手参与了张国焘导演的“余天云自杀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何畏和余天云都在张国焘手下工作。二人观点不同,针锋相对。

余天云认为张国焘有分裂中央,分裂红军的意图,不肯听他的命令。

所以张国焘就暂停了余天云的职务,把他囚禁起来,整天写检讨书,不写就不给饭吃。

然而余天云宁死不屈,这让张国焘十分恼火。

于是他心生一计,打算用“自杀”的罪名把余天云谋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天,何畏接到张国焘的指令,要求他安排人把病弱的余天云抬上担架,走到丹巴河的时候将人扔到河里。

面对领导用心险恶的做法,何畏没有及时拯救余天云的性命,反而找人制造“意外”。

余天云就在他们的阴谋下失去了性命。

可以说,何畏是杀人帮凶。后来,他变得更加过分。

离开队伍,结局成谜

离开队伍,结局成谜

1935年8月,“毛儿盖会议”在沙窝召开。会议的主题主要是讨论红军接下来应该向北还是向南行走。

参加会议的除了何畏和他的上司张国焘,还有党中央的部分领导。

会议上张国焘和党中央的意见不和,双方争吵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脾气火爆的何畏当即拿出一把枪,指着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方向。

一旁的人看出形势不妙,当即抬起何畏的手,“砰、砰、砰”几声枪声过后,会议室一片安静,众人都被何畏的做法惊呆了,没想到他竟然在会议上开枪。

一旁的警卫员立马上前缴枪,把何畏束缚起来。

这时,毛主席摆摆手,示意警卫员退下,对着何畏语气平静的说道:“不要冲动,有意见可以提出来。”

看着毛主席平静的双眼,何畏低下了头,深感自己这次过了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到此事影响,党中央和张国焘彻底“冷战”,同年九月,双方开始走向不同的道路。

可是,脱离党中央领导的道路注定是与历史趋势相反的。

但张国焘一意孤行,他在决策方面的错误越来越严重。本来支持自己上司的何畏也深感不妙。

随着西安事变的爆发,证明张国焘主张的路线确实是错误的。

红军驻扎到延安之后,党中央开始对张国焘等人的批判,犯下“种种恶行”的何畏首当其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3月,党中央特意召开会议,主要目的是批判张国焘的政治路线错误,但也承认其红四方面军在革命道路上作出的贡献。

在会议上,何畏等人专门表态,承认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毛主席也肯定了他们的进步。

只是没想到,会议后不久,何畏竟然私自离开了队伍。

根据何畏曾经的部下许世友说道:

“当年何畏离开或许跟延安批判张国焘运动有很大的关系。被批判的时候,张国焘的手下都人心惶惶,生怕自己被关押起来,都想离开。可是没想到何畏竟然离开了......”

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何畏的离开与当时抗大的学生活动有很大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有抗大的学生将反对“批张”的名头按到何畏的头上,何畏听闻之后十分愤怒,到处散播中央和抗大“变质”,随后便被关押起来。

在禁闭室的何畏曾经发言要离开党组织。

1937年4月19日,何畏趁着月色偷偷的离开了延安,此后行为不知所踪。

这位在革命中曾经立下功劳的将军就这样抛弃了自己的理想和革命道路。

对于何畏的结局有三种传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就是何畏背叛组织,加入了国民党反动派,成为了一个地下的特务,但是不受重用,郁郁不得志而死。

第二种说法是猜想何畏成为了一个农学教授,有人曾在图书馆看到过他在埋头苦读农业书籍。

第三个说法也就是最为广泛的说法,传言何畏从延安脱离队伍之后返回自己的家乡。

据何畏的原配妻子透露说:“我曾经接到过何畏从广州的来信,说他已经有了新的妻子和孩子。”

后来一段时间之后,原配妻子竟然在家门口看到了何畏。

原来何畏没有收入来源,与自己新婚妻子发生争执。冲动之下,何畏回到了海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新回到家乡的何畏不再脾气火爆,而是沉默寡言,整日带着一本书,经常帮助左邻右舍做事。

1960年闹饥荒的时候,何畏还教村民寻找能吃的菜,自己却因食物中毒而亡。

一代“枭雄”就此陨落,令人唏嘘。

结语

结语

在革命的历史道路上,有很多人因为革命意志不坚定而逃离。

何畏可以说是令人最遗憾的一个。

回看何畏的一生革命经历,从充满热血到傲慢自负再到懦弱逃避,从侧面反映了当时革命的艰辛。

何畏逃离革命队伍是需要批判的,但是也不能否认他曾经所做出的的贡献。

就是不知道,晚年的他有没有几分后悔呢?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