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告别旧时光 图:来自网络

母亲节,我在病床上,写给90岁的老妈!

其实,这两天随着母亲节的来临,我一直想给90岁的妈妈写掉点什么。可每次提成却又茫然,不知道该从何写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我已经68岁了。我发现,人,只有岁数大了,才会知道做孩子的感觉有多珍贵,有多温馨。因为,只要母亲在,就会有那种身在一棵大树下的感觉,就有故乡、故土和家的感觉。

母亲出生于1933年。那年,19岁的她,嫁给了16岁的父亲。

我外婆去世的早,母亲在外公的呵护下,像一株小草般倔强地生长。

尽管那时的生活艰难,但等母亲到了上学的年龄时,外公还是排除了一切的困难,把母亲送进了学堂,这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外公的决定何其难能可贵。

母亲就一个姐姐,年纪轻轻就嫁到吉林的伊通县,由于离得太远,彼此之间很少联系。因此,从某个层面而言,母亲在感情世界里,有些地方是缺失的。

我的奶奶是一个非常世故的人,由于母亲娘家没人,她经常找各种理由给母亲小鞋穿。因此,在没有分家的那些年,母亲常常忍辱负重地活着。

父亲是一个初中生,是当时农村的文化人,他喜欢拉二胡,喜欢下象棋,喜欢谈古论今,但却不擅长农事,好在后来做了村里的会计,要不然,母亲的生活会吃尽苦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是一个标准的花心男人,关于他的风流韵事,在周围几个村有很多个版本,其中我自己就发现过一次。

那天的秋天,我和小伙伴们去田间去寻找马泡,突然发现光着身子一男一女,从地上起来后,快速穿上褂子提上裤子仓皇逃窜,但从衣着和背影来看,我知道那是父亲。

我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母亲,她没有吱声,也没有找父亲去闹,她擦干眼泪之后,依然开始了手中的忙碌,面对别人的流言蜚语,坚强,是岁月赐给母亲的一副盔甲。

父亲的花心,给家庭也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有四五个男人,曾来我家闹过,说我父亲勾引了他们的妻子,母亲是个要面子的人,但父亲的事却让她颜面扫地,每次走出去,都会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这让她忍辱负重了一生!

母亲性格比较沉稳,为人也非常善良,记忆中,很少听到他和父亲争吵,也很少看到她和乡邻有什么不愉快。

在村里,母亲干活的速度是最快的,生产队时期,无论是插秧还是割麦子,她都是第一名,家务活,她也是拿得起放得下。她是村里第一个学会裁缝的人。

为了养活我们兄弟三人,母亲吃了很多的苦,记忆里,她几乎没有穿过什么像样的衣服,她始终是那样的朴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我童年的印象当中,母亲的那双手,永远都没有闲的时候,那是一双皴裂着许多口子的手,有着厚厚的老茧,像男人一样。

为了让家里的生活得到改善,母亲总是家里最早起床最晚睡觉的人。

后来,哥哥和我去当兵了,我们都留了队,家里的生活才渐渐改善。

母亲尽管文化不高,但她却用古老的谚教导我们如何做人,她用亲历的世事沧桑,教我们,作为男人,要有担当,要有格局,要有责任心。

同时,母亲刚毅奋进的人格,直接影响我们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不使自己因贫困成为低俗的一员,以正能量的姿态去直面未来的人生。

一晃,我的母亲已经九十岁了。

我虽然已经退休多年,可在她眼里,我仍然是那个风风火火,常年在外忙碌,不知道顾家的儿子。

每次,我听到电话那端她反复的叮咛,我内心就会有满满的幸福感,也会有一些鼻酸。

六十八岁的我,有时像逗孩子一样逗她。她总会说,我不糊涂。其实说自己不糊涂,也是糊涂的一种表现吧。

母亲常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

每次吃饭的时候,我看着那光线里晃晃悠悠的浮尘,喜欢静静地听母亲一遍遍地复述着当年她自己和我们童年的趣事。

当一个人重复着讲一件事情的时候,是老了的正常表现。而我,却是母亲最忠实的聆听者。

人生是一本书,最好的作品其实就是自己。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与其埋怨生不逢时,还不如力所能及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

我曾说,尽管婚姻上我是一个失败者,但因为母亲在身边,我有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幸福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母亲节,躺在病床上的我,想对母亲说——老妈,祝您安康,让我们幸福地活着,不惧过往,不畏将来,与时光握手言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