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斯潘以来的美联储主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格林斯潘以来的美联储主席

无论是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还是最近美国的硅谷银行等一系列金融巨头们的倒闭,总会让美联储包揽美国和全球财经头条。而自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以来的四任美联储主席,更是成为口诛笔伐的直接对象。因为,自1987年格林斯潘执掌美联储以来,美国的GDP由4.8552万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25.45万亿美元增长500%,但是,美国的国债却增加了3000%。

自1980年以来,平均每8年,美国债务水平翻一番。特别是自2008年信贷危机以来,这两家机构甘愿堕落为干预操纵全球财富和经济权力的邪恶机构,而职能权力机构独立性基本丧失,妥协蜕变为美国政党利益和各种选举的提线木偶,难以提出且实施针对具体问题的举措,敢说真话实话变得极其困难。由此导致美国在持续多年的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同时,货币供给不断翻番。尤其是美债市场,完全被“高债务、高利率及低增长“有毒组合覆盖,债息支出成倍飙升。结果是,美元所锚定的财富价值不仅未能增加,相反,今天100美元的真实购买力仅为70多年前的5%,下降95%。

后来的格林斯潘的继任者们,本·伯南克(Ben Bernanke)、珍妮特·耶伦(Janet L. Yellen)和现任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在印钞速度上,比起格林斯潘丝毫不落下风。他(她)们所陪同的五任“美国瘾君子总统”,几乎无一例外一路狂飙不计后果发行美债。

第一,开直升机撒钱的格林斯潘及其门徒

1987年6月2日,接任保罗·沃尔克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的格林斯潘,与即将离任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并肩站在一起,说道:“在保罗的领导下,通胀以及被有效的遏制住了。现在则需要后来人确保这个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不要得而复失”。

他被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提名多次。到2004年5月18日,小布什总统提名他继任,这是他的第五次续任联储会主席,是美国美联储历史上的绝无仅有者。但是,实际结果如何呢?

从1987年到2006年,他担任美联储主席长达18年,任期横跨6届美国总统。美国实现了历史上最长的繁荣期。《财富》杂志在其封面直接吹嘘:“谁当美国总统都无所谓,只要让格林斯潘当美联储主席就可以了”。“经济沙皇”和“美元总统”等赞誉也纷至沓来。可见,格林斯潘已成魔盒。

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醒过神来的众多受害者指责格林斯潘奉行的宽松货币政策是“罪魁祸首”。

这一切,都与他秉持的强盗逻辑密不可分。

针对美国统计数据的造假,他毫不思索回答:世界上存在着三种谎言:谎言,该死的谎言,统计数字。经济统计数据就像比基尼,暴露出的那部分固然重要,但没暴露出的那部分才更要命。

美国债务经济模式的实质:“美国增加债务能力是全球化的一种职能,因为负债能力的显著提高与成本的降低以及国际金融载体范围的扩大休戚相关。”

针对2011年8月美国国债评级被标普下调评级后,他反而说,美债是一种安全投资,美元是第一大国际货币,美国能够支付一切债务,是因为可以不断加快印刷钞票的速度,应对一次次债务违约危机,所以违约几率为零。

当记者问他美国还不起债务怎么办?格林斯潘一脸惊奇地反问:美国还不起债务?请记住这个常识吧:全球债务归还、支付交易都用的是美元,美国会存在还不起债务的问题吗?

2008年的金融风暴,不仅让美国资产价格泡沫破裂,而且让格林斯潘鼓吹的诸多金融神话不再。《纽约时报》把格林斯潘称为“泡沫先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称其为“世界上最糟糕的前央行行长”。

而后来的格林斯潘的继任者们,本·伯南克(Ben Bernanke)、珍妮特·耶伦(Janet L. Yellen)和现任主席杰罗姆·鲍威尔(Jerome Powell),在印钞速度上,比起格林斯潘丝毫不落下风。因此,美国涌现出习惯饮鸩止渴的“举债瘾君子总统” 显得极其“理所应当”。

本·伯南克,2006年2月1日接任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2010年1月连任。202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伯南克主要分析了现代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揭示了经济危机中发生的银行挤兑如何成为经济危机加剧的决定性因素和在“银行和金融危机”领域的卓越贡献。

当然,伯南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讽刺挖苦纷至沓来,几乎被鹰派喷成筛子。在他的任期内,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从不到1万亿美元飙升至4万亿美元以上。经济学界始终认为美国至今也未能从他的扩张中恢复正常,还在继续为他当年的扩张政策“买单”。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不遗余力地讥讽他的这位前同事“开着直升机撒钱”。 美国波士顿学院经济学教授彼得·艾尔兰评价说,从好的方面来说,伯南克帮美国经济度过了2007年—2008年的金融危机。然而,我们也看到,在前任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和格林斯潘之后,继任者伯南克、耶伦和鲍威尔让经济发展和通胀都出现了更大波动。卓豪联合创始人斯里达尔·文布则称之为“央行与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破产时刻”。

珍妮特·耶伦,美国现财政部长,前美联储百年史上第一位女性掌门者。是近四十多年来首位具有民主党背景的美联储主席。

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副主席;2014年被奥巴马提名接替伯南克出任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任期自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

华尔街对她最恰当的评价是“一本正经地搞宽松”。正是这段时期,执政的奥巴马(Barack H Obama)美债如同脱缰野马般蹿升。8年时间连续六次上调美国债务上限,增加10万亿美元的债务,净增86%。 “美国国债崛起”的功劳,耶伦绝对独树一帜。

杰罗姆·鲍威尔,2017年,被特朗普提名接替2018年2月任满的耶伦,成为新的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2018年2月5日宣誓就任。目前架在如火如荼的美债危机炉火上接受考验。

1993年以来的美国五任举债瘾君子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3年以来的美国五任举债瘾君子总统

第二,格林斯潘们培养的惯于饮鸩止渴的“举债瘾君子总统”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债务发行开始提速,为了尽可能规避国家违约情况发生,从里根政府时期开始,债务上限被频繁上调。

以美国政府停摆为例:美国债务爆雷威胁之际所导致的21次政府停摆,无一不是两党高举欺骗旗帜,在各自获得党派利益之后继续放任债务狂奔,并期待着下一次同样的博弈尽快到来。由于攫取利益的欲望水涨船高,突破的间隔期间加速缩减。一百多年来,美国设置了110次债务上限。但平均每9个月就突破一次。每次突破之前都会向全世界发出要挟信号“美国会有债务违约的风险,这对世界经济将带来灾难”。而这种屡试不爽的“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恶行,导致世界多国特别是不少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几乎崩溃。

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是最会打脸和发生停摆次数最多的总统。1981年至1989年任内政府8次停摆。其后,克林顿任内政府停摆21天,奥巴马任内16天;特朗普更是创造了持续时间最长的34天停摆记录。

讽刺的是,里根不仅创造了停摆次数最多的纪录,而且也成为美债一举突破万亿美元大关的“先驱”。在其就职演说中,他痛心疾首地说:“为什么美国人集体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美国国债不受到和私人债务相同的制约?几十年来,我们为赤字堆积赤字,为了暂时的便利,抵押了我们的未来和我们孩子的未来。我们今天必须采取行动,以维护明天。”

谁料想他竟然成为美国第一个最口是心非的“举债瘾君子”总统。在其任内,增加1.86万亿国债,增幅达到186.36%。从此,美国开启了历任总统“举债瘾君子”大赛,“潘多拉之盒”效应一发不可收拾。里根之后的乔治·布什(George Bush)不甘落后,四年再增1.55万亿美元债务规模。

1993年,比尔·克林顿(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上任时,美国国债总额为4万亿美元。对此克林顿信誓旦旦地说:“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重大的长期债务问题。”2001年离任时,美国国债总额为5.67万亿美元。在其执政结束之后,美国经济彻底进入依赖举债和财经赤字拉动的无限恶性循环中。

乔治·布什(George Bush),转向非常积极的财政政策。美国国债也从克林顿执政结束时的5.67万亿美元暴涨至10.6万亿美元。

贝拉克·奥巴马(Barack H Obama),8年时间增加了10万亿美元的债务。连续六次上调美国债务上限。奥巴马执政8年,美国国债增加86%。

奥巴马的继任者,一心想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他在上任前表示用8年内解决美国债务问题。虽然总统只做了四年,但国债屡创新高。2017年9月份突破20万亿美元,2018年3月份突破21万亿美元。2019年10月,首次超过23万亿美元。离任时总额已达27.81万亿美元。

2021年就任的美国第46任总统乔·拜登(Joe Biden),仅用不到两年增加国债3.77万亿美元。拜登在2023年绝对会赶超特朗普的功绩。2021年第一次突破上限,2022年再次突破31.41万亿极限,目前正处于两党博弈阶段。

第三,顺藤摸瓜摸出惊天巨雷,天注定美国危矣?

3月13日,美国纽约大学研究人员发表研究结果,截至2022年底,美国银行业的未计提亏损高达1.7万亿美元。提交研究报告论文的纽约大学教授Philip Schnabel、Alexi Savov等人声称,美联储加息给美国银行业带来的损失已经几乎相当于整个银行体系2.1万亿美元的总股本。

美国经济学家、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经济学教授、精准“预测帝”、“末日博士”努里尔•鲁比尼(Nouriel Roubini)的最新《我们将面临地狱般的循环》一文指出的美国银行业风险程度:“美国各银行2022年的未实现证券损失达到6200亿美元,相当于其总资本的28%。如果考虑到高利率带来的风险因素,美国各银行的未实现损失将高达1.75万亿美元,相当于其总资产的80%”。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数据显示,自加息周期开启以来,2022年美国银行业的债券投资浮亏达到6200亿美元。等于证实了末日博士的测算结果。

高盛的报告数据更为恐惧。美国有4.5万亿美元的未偿商业/多户抵押贷款,其中40%来自银行,约为1.7万亿美元。地区性银行约占美国银行业贷款的65%,而根据FDIC的数据,中小型银行占商业房地产贷款总额的约80%。

作为美国商业地产的最大债主,地区性银行的危机正蔓延到商业地产市场。美国银行首席投资策略师迈克尔·哈特内特(Michael Hartnett)警告,随着商业地产贷款的贷款标准进一步收紧,商业地产被广泛视为下一个迟早会崩溃的领域。

明晟(MSCI Real Assets)的研报显示,美国商业房地产在2023年将有4000亿美元债务到期,2024年有5000亿美元贷款到期,未来五年内共有2.5万亿美元(约合17.2万亿元人民币)的债务到期。

彭博智库(Bloomberg Intelligence)最新报告,自硅谷银行破产后,总规模达2万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行业将面临25%至30%的投资组合减值,损失将超过5000亿美元。

美国调查新闻网站VOX一语揭穿其实质:如何解决债务问题是现在美国两党一致永远不会做的事。《纽约时报》的评论更为尖锐:“美国政治上的两极对立,将维护财政责任的工具变为了制造经济灾难的秘诀”。

无论是世界政要还是美国政客,看衰美国美元成为最大共识

即使金融巨头接连爆雷倒闭,耶伦依然装腔作势嘴硬到底。面对全球迅猛的推进本币结算和“去美元化”趋势,引发美债史诗级灾难的耶伦依然嘴硬。似乎不得不承认对俄罗斯、伊朗等国的金融制裁,可能会破坏美元的主导地位。但还是选择狡辩。“我们还没看到任何其他国家拥有这种体制基础设施,使其货币能够像美元这样为全球服务。中国和俄罗斯尝试开发另一种避免使用美元的系统非常困难。相信美元还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持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

可是,世界各国和美国的政客们和她一样认为吗?

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

最大的讽刺来自于耶伦的大师爷。今年伊始,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警告他的门徒们:由于美联储持续激进的收紧货币政策以对抗通货膨胀,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是美国将在2023年陷入经济衰退。通胀率仍远高于美联储目标的3倍”。通胀数据的回落“可能是暂时的平静”,而高通胀可能“将再次爆发”。

美国政客们的担忧更具代表性。特朗普更是感叹美元正在崩溃,很快就不再是世界标准。如果这一切发生,将成为美国“200年来最大失败”。

专靠反华捞取政治资本的共和党参议员马尔科·卢比奥(Marco Rubio)哀鸣道,“在一个以中国人民币、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等货币交易的世界中,美国现有的经济制裁将毫无用武之地”。美元霸权衰落无法阻挡。我们在5年后不必再提制裁,因为将许多国家以美元以外的货币进行交易,未来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制裁他们。

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副董事长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警告,美国商业房地产市场“暗流涌动”,正酝酿一场“风暴”,随着房地产价格的下跌,美国银行业“已充斥着商业房地产不良贷款”。所以,即使总统耶伦鲍威尔出面,向来把美国银行当成香饽饽的的伯克希尔公司拒绝伸出援手.姜还是老的辣!华尔街众多知名大行美国银行、高盛集团、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都认为商业地产可能成为继银行危机后的下一个“暴雷行业”。

以做空世界为己任的“索罗斯同党战友”、传奇投资人 Stanley Druckenmiller更是口无遮拦。5月1日,在南加州大学(USC)马歇尔商学院发表演讲。他不仅继续唱空美国,而且爆雷美国债务危机比想象的更严重,美国债务危机“就像恐怖电影”。实际负担可能接近200万亿美元。目前讨论31万亿的债务上限实在是微不足道:这位高人在十年前就持此观点。预言由此引发的金融风暴威力远超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但今天的情况“看起来比我10年前预想的要糟糕得多。

穆迪在2021年9月的报告中警告,美国国债违约可能会让美国经济陷入像大衰退一样严重的混乱。穆迪公司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赞迪警告,债务上限问题若陷入长期僵局,其引发的股市暴跌将使美国家庭财富蒸发15万亿美元,失业率将从目前的约5%飙升至约9%,GDP将下降4%,多达600万个就业岗位将就此消失。硅谷银行倒闭后,穆迪在第一时间将美国整个银行体系的评级从稳定下调至负面。理由是:尽管监管机构努力支持该行业,但运营环境正在迅速恶化。

也许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访问中国时呼吁欧洲减少对“美元治外法权”的依赖。

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在美国警告,美元欧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并非理所当然。

可以说,正是饮鸩止渴的无限量发行美债终于演绎成为金融霸权的终结杀手。目前,债务上限比2000年增长490%。新世纪以来美国债务上限平均增速是同期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增速的3.5倍。由此导致资金跑路成为必然选择。债务上限和债务违约风险的背后,是美国国内政治的又一轮博弈。其要挟违约的实质,就是要明目张胆地把美国两党的国内政治博弈完全推波助澜为国际政治化博弈失控的局面,以便浑水摸鱼收割世界各国财富。

特别是耶伦半年内近乎歇斯底里的几十次警告国会如果不提高政府的债务上限将引发美国的“经济灾难”和她对美元自信到忘乎所以之间的巨大落差,虽不好说是精神分裂,但至少证明她骨子里确定美债危机失控程度超出想象,也意味着美国寅吃卯粮的日子必将寿终正寝。

我们坚信,美国企图依仗霸权霸道霸凌手段,转嫁全身上下缠满的债务危机、银行危机、金融危机,继续独霸世界货币体系图谋必然失败。这必将成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上演的极为清晰可见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