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精密运转的社会机器下,无人再敢忽视女性的力量。

母亲、妻子、女儿、教师、外卖员、科学家、企业家...越来越多的“她”正在完成从奉献者角色到创造者角色的转变。她们野心勃勃表达欲望与野心,她们自主书写人生每一处注脚,她们开始进入舞台中央,不再依附,拒绝仰视,在成为“真正的自己”这条路上,她们不再在意他人目光,越来越多女性开始抛掉外界定义,去向内求索。

众面(ID:ZhongMian_ZM)特发起《先锋女性》栏目,本栏目通过聚焦一批不分职业、不论年纪,拥有独立自由、先锋前卫的女性,去记录、见证和书写她们的思想与人生。

本文是该系列第3篇,主角是一位来自大山的女性,她干了很多突破“大山女孩”的壮举,完成了很多别人难以想象的创造。

大山女孩黄连将做到了“逆天改命”。

如果按照正常的节奏,她的前四十年年将这样度过:像别的大山女孩,早早辍学、早早嫁人、早早生子、然后孩子重复她的命运,待在大山,直至到生命最后一刻。

但82年的黄连将在大山人眼里,是异类、别样、是“不一样”的存在:她是十里八乡第一个读书到大学学历的人、是第一个自主创业的人、是第一个走出国门的人...这种人生定义性时刻,放到父母辈那里,是“想都不敢想”的存在。她们早已习惯了在大山这片土地上见证着时间的消逝,生命的老去,这种烙在骨子里的“规矩”,是不可被打破、被挑战、被突破的,黄连将成了那个特别的存在。

一位女性如何打破桎梏,向内寻找能量,完成蜕变,黄连将的故事,或许可以成为范本之一。

1

穿越大山到新加坡

2023年年初,是41岁的黄连将第一次走出国门。

因为工作,她去新加坡看公司产品和成果。在商场,她见到了自己公司的特色编织品,被摆放在新加坡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中。

商场柔和的光聚焦在工艺品上,那是用广西博白一种藤蔓做成的编筐。它生长在大山,被贫穷的农户采摘进家门,又被一双双妇女的巧手编织成巧妙地工艺品。最后被黄连将,这个博白当地知名的女创业家通过网线送往世界各地。

从新加坡回来,黄连将激动异常,向员工们分享着国外的见闻,这是她第一次“飞”到这么远的地方。对于这些生活在博白一辈子的女性来说,世界就是群山里的村落,山围住了她们,她们的目光只能聚焦在那巴掌大的天空。

而巴掌大的天空,黄连将再熟悉不过了,她出生在广西百色,从山脚的家,到山坡的学校,再到乡镇里的高中,她眼里的天空,是随着升学而逐渐变大的。等到她大学毕业几年后,去了深圳求职,她才真正意义上来到“外面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黄连将公司运往世界各地的产品

如果故事像每个深漂那么顺利,黄连将就仅仅是个“走出大山的女孩,能够在大城市谋得一席之地”的普通人。

但是命运并没有开奖出期待的结局。在深圳求职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虽然学的是外贸专业,但是黄连将屡次求职碰壁,能拿到的工作薪水只有2000元左右,还不够她租房子;其余一些时候,她甚至连面试要求都搞不清。后来,她回忆起来那段日子,只是觉得“大城市的要求自己不适合”,“自己只会卖筐”。

失意,失败情绪围堵下,那段日子十分难熬,以至于黄连将想不出来面试了多少次。在大城市的出租房里,她焦灼地等待着一个offer,却因为之前工作之外的“副业”等来了10万余元的欠债。由于欠债,黄连将交不起深圳昂贵的房租,只好退了房再次回到大山里的博白。这里是她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地方,同样是重峦叠嶂的群山,贫困的农户们靠手作藤编谋生,她帮老板做些工厂生意。

此后18年,她就扎根在大山里,再也没有出去,她跟着博白的农妇们一起打磨产品、研究出各式各样的藤编工艺品,并且依靠阿里巴巴国际站,把这些产品卖到世界各地去。

现在回忆起来深漂岁月,如果..如果有那么一份薪水满意的工作,或者是她没有欠下10万巨款,她可能就在这大城市的洪流里留下了,就不会在博白创业出一个产值3500万人民币的公司。

2

无路可走之外的“惊喜”

黄连将走上创业这条路,可谓误打误撞。

和藤编工艺结缘,是从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开始的。刚毕业的黄连将,在博白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管吃住,还能拿3000多块,比起来深漂时候还要租房的工资,显然多出来不少。那份工作让黄连将第一次和藤编的农户有了亲密接触,她细细地观察农户们熟练地编好一个个的“筐”,觉得藤编工艺很神奇,那时候她就感觉,这个产品,有独特的竞争力,只需要有渠道就可以卖出去。

大概也是那时候,她开始接触到电商。但是PC时代,上网很慢,炎热的夏天她拉着老板去电脑看阿里上的内容,老板却大手一挥:马云都是骗人的!

但黄连将似乎是个异类,她不遵循“打工赚钱”的路子,开始自己偷偷干了起来。一开始,她就是挂在网上接几单,然后找农户来做。从博白辞职去深漂那段时间,她就靠折腾藤编赚点小钱。但是工艺品的供应链不成熟,没有人严格把关,很快就出了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黄连将和当地农户在一起

因此,黄连将拖欠了十余万欠款,没人知道黄连将欠了这么多钱,“对于我家来说,那是一笔巨款”。她说起来的时候还有一些心悸。

那是一个大单,她对接了一家外贸公司要了一批货,但是过程中产品却出了问题,客户一概不要了。最后,这批挤压的活是降价了1/3才卖出去。这笔欠款直接导致黄连将在深圳租不起房,很快又回到博白来。

比起来上次在博白打工的心态,这一次,黄连将形容自己是一个“无路可走”的人。

她回忆起来毕业这几年,或许自己真的“只会卖筐”。说干就干,她利用自己的电商优势,在网上继续售卖工艺品,又在当地挨家挨户地区洽谈藤编的货源供应。

一开始是欧洲,东南亚,后来是美国。这些距离她真实世界十万八千里的地方,飞来订单。货源成为大问题,她既不是本地人,又不是男性,创业起来困难重重。好在,她和农户的关系都非常好,偶尔农户家里遇到困难,需要提前预支款项,她都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

就这样,一单两单,她建立起来一条完整的供应链,成为当地数一数二的藤编大户,每年的营业额能到3500万左右,这一次,黄连将成了。

3

把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话过程中,借钱,是黄连将最不愿意提到的回忆。

第一次借钱,是爸妈供她读高中,她还记得是700块,对于大山里靠务农为生的父母来说,算是一笔巨款。

家里姐弟三个,爸妈是绝对供不起所有人的。读初中的时候,姐姐不得不辍学;读大学的时候,弟弟也辍学了。黄连将顶着全家人的希望,借了4万块钱,完成了学业。她记得,小学毕业之前她没吃过苹果,后来在乡镇的中学,看到那么大一个——她比划了一下,那么大一个苹果。冰激凌,水果,漂亮的发夹,这些和黄连将18岁之前的人生毫不相关。

少女拥有的只有自尊心。

她的要强,就好像要溢出来一样。高中的时候,学习并不如人意,但是她尽全力在其他方面起码有拿得出手的地方。学习是普通班,那体育比赛一定要拿第一,跑步,跳远,她要跑得比别人快,跳的比别人远,仿佛这样就可以抵抗外界若有若无的嘲笑。

她想起来入学第一天,文盲的爸爸挑着扁担来送自己。那天雨很大,他们泥泞不堪地在校门口接受保安的询问,被子湿哒哒地覆盖在扁担上,她在破旧的衣服里找到录取通知书,保安才放他们进去。她感觉到,学校里的行人都侧目注视着自己。

而后的校园生活里,雨似乎一直没有停过。她想变得出色,但是又那么普通。姐姐打了补丁的衣服包裹住她的自尊心。每天,她第一个到校,于是一位老师就给了她一把大楼的钥匙,似乎是从那把钥匙里,她感受到自己也值得被注意,敏感和好胜从这里同样滋长起来,直到她长大后决定创办一家企业。

再一次借钱,是她决定创业时。

解决掉10万的欠款后,黄连将的生意好了起来,可是随之而来的是客户的质疑,经常有网上的客户问她:给我看看你的工厂,能不能开发票啊.....她决定要开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0万,这是注册一家公司的价格,存到银行以后,注册好,就可以取出来。但是能借的人都借过了,有人拒绝的时候,还不忘了说:女人创什么业。丈夫的表姐可以借她十万块,却迟迟不出面。她上门苦苦哀求:就十天,然后还你。

女人创业,似乎是一件稀奇事,大家都不敢“赌”。

女性创业成为困在黄连将身上的枷锁。在当地,男人们在酒桌上就把生意谈了。而黄连将,是抗拒这一切的。她只能埋头在农户里,去解决一个又一个实际问题。从父母那辈的观念里,女孩子“会普通话”就很可以了,嫁人是唯一的出路,但是在黄连将的世界里,已不再是那巴掌大的天空。

异类,黄连将这样形容自己。似乎只有成为异类,才能打破“女孩不用读书”“女人无需创业”的桎梏。她一次次挑战权威,身体力行地闯出一片天来。

比起来把命运交给他人,黄连将显然更喜欢自己改变命运。

婚嫁对她来说,只是生意上添了个帮手。她称老公也并没有钱,两个人在博白这个地方白手起家,现在营业有3500万左右,成为当地销售额前三的公司。

在黄连将努力下,藤编工艺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衍生出不同的实用商品,例如家具家装,照明、家装,建材等等,品类有上万种。在她的公司里,她会给每个农户配备一个“经纪人”的角色,作为产品流程和质量监督。所以当迪奥找到她的时候,她并不感到意外。

如果说黄连将的创业中做对了什么,可能是她早早地摒弃了传统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用智慧和不断创新的体验,首先诠释自己作为“人”,在这个社会中发挥的力量。而黄连将杰出的地方,就是她用一个人的勇气,带领上千个大山女人,把中国制造送向全世界,改变了她们在家庭的命运,也改变了黄连将自己的命运。END

作者|刘星

编辑|胡展嘉

运营|陈佳慧

出品|众面(ID:ZhongMian_Z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