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是中国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一生有许多传奇和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发生过一个比较有名的一个故事,是讲述他在任杭州时,听说老百姓因为贫穷而食不果腹,于是他决定出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下令在城市里设立几个粥厂,由官府出钱购买大米、豆子等食材,每天制作一定量的粥,供给那些无力购买食物的人。这样,许多人得到了温饱,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这一举措也被后人称为“东坡肉、西施粥”。
苏东坡的这个故事,传承至今,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成长为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不断的影响着现代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的曾祖父苏杲以孝友闻名于乡里,他因为治家有道,因此家境殷实,曾说到“多财而不施,吾恐他人谋我;然施而使人知之,人将以我为好名。”所以总是偷偷摸摸地帮助穷人。因为乐善好施而散财,终其身,田不满二顷,屋子就算漏了也不怎么修理,这也是在行善积德,所以苏家的家风很好。

热心向人的人,凡事必不为己,所以淡泊名利和居家节俭,几乎是苏氏传承的家风,苏轼在为官考试之前,有一段时间过得比较清苦,和朋友谈起在怀远驿读书时,每日三餐,饭桌上只有白饭、白萝卜和盐三样食物,戏之称为“三白饭”。在考取官职之前,这段时间是虽然清苦,却有很多趣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少年时受《范滂传》中的一句话”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而下场如此。”这种朴素的价值观里蕴含着一种朴素的道德观,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他认为这个世界需要正直而勇敢的天才,立志做一个为真理而不惜以死相争的巨人,苏轼以极大的生命热情来拥抱人生,却没料到在四十年的漫长生活中,阴差阳错生活坎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轼从最初的满怀希望,求学入仕,到成为文坛和政坛领袖,这沉沉浮浮的宦海中,他这位有着真性情的知识分子,散发出了极致的人性光芒,不断地行善事做善举,最后却遭遇了人生的不公,让人感叹命运的诡异,让人感叹时代的不公,不管最后咋的,苏轼那种豁达的气质,乐观的心态,是我后辈当时时勉励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是一次次被生活戏弄,碎裂成一地荒芜,然后挣扎着起来心存善意继续做一个好人,那当个好人也太容易了些,苏轼经历了无边的磨砺,仍能够屡败屡战,还保留着内心的那份真,所以苏轼苏东坡先生,才在现代社会依然有那么大的影响力,英雄不死,只是凋零,每个普通人看苏东坡,何尝不是看自己,希望自己在生活苦难最艰辛的时候,依然像东坡先生一样去坚强的笑对生活,读《苏东坡新传》,你和我都期望拥有这一份力量,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