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室气体:大气层中自然存在的和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能够吸收和散发由地球表面、大气层和云层所产生的、波长在红外光谱内的辐射的气态成分。

注:本标准中的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甲烷(CH4)、氧化亚氮(N2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六氟化硫(SF6)与三氟化氮(NF3)。

2 二氧化碳当量: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贡献度有所不同,为统一度量温室效应结果,规定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为这种气体的质量乘以其全球增1温潜势(GWP)。

3 全球增温潜势值(GWP):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对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对地球温室效应影响相关联的系数。通常基于 100 年的时间跨度计算 GWP,记作GWP100。例如,甲烷的全球增温潜势是 25,即1 吨甲烷的二氧化碳当量是 25 吨。

4 温室气体排放量: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量。

5 温室气体清除量:从大气中清除的温室气体的量。

6 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因子:将活动水平数据与温室气体排放量或清除量相关联的系数。

7 产品碳足迹:某一产品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表示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温室气体清除量之和。

8 产品部分碳足迹:某一产品在其生命周期内一个或多个选定过程中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单位表示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与温室气体清除量之和。

9 产品:任何商品。例如钢材、水泥、化肥等。

10 产品种类:具有同等功能的产品组群。

11 产品系统:某种产品的直接生产过程和上下游相关生产加工过程(包含但不限于原材料的获取过程、下游产品的加工等)的总称。

12 共生产品:同一个单元过程或产品系统中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

13 过程: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

14 单元过程:生命周期评价中为量化输入和输出数据而确定2的最基本部分。

15 功能单位:基于产品系统性能用来量化的基准单位。功能单位可以是质量、数量单位,如 1 吨钢材,1 吨水泥等。

16 输入:进入一个单元过程的产品、物质、能量流。

17 输出:离开一个单元过程的产品、物质、能量流。

18 生命周期:产品生产过程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包括从自然界或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生命末期回收利用的所有或部分阶段。

19 生命周期评价:对一个产品生产系统在其生命周期内的投入、产出和潜在环境影响的评价。

20 实质性贡献:任何排放量或清除量大于所评价产品碳足迹预测值 1%(此 1%称为“实质性门槛值”)的温室气体排放或清除的贡献。

21 取舍准则:对与单元过程或产品系统相关的物质或能量流的数量或环境影响重要性程度是否被排除在评价范围之外所作的规定。

22 分配:将过程或产品系统中的输入和输出流划分到所研究的产品系统以及一个或更多的其他产品系统中。

23 初级数据:通过直接测量或基于直接测量的计算而得到的过程或活动的量化值,又称一手数据。

24 次级数据:通过在原始源直接测量或基于直接测量的计算以外的方式获得的单元过程或活动的量化值,次级数据可以包括数据库和公开文献中的数据、国家清单中的缺省排放因子、计算数据、估计值或其他经主管部门验证的代表性数据。

25 数据质量:数据在满足所声明的要求方面的能力特性。

26 不确定性分析:指对可能发生偏差的数据进行精准度估计,及对可能引起偏差的原因进行定性描述。

27 生物碳:源自生物质的碳。

28 化石碳:化石材料中的碳。

29 从摇篮到大门:指产品从原材料获取到产品生产完成的过程。

30 从摇篮到坟墓:指产品从原料开采、加工、制造、使用、维护等直到最终处理或再生利用的过程。

31 活动水平数据:导致了某种温室气体排放的人为活动量,例如各种燃料的消耗量、原料的使用量、产品产量、外购电量、外购蒸汽量等。

32 碳存储:从大气层中清除并储存在产品中的碳。

33 废物:处置的或打算予以处置的物质或物品。

二.原则

1 生命周期视角

产品碳足迹的评价应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阶段或某些主要阶段。

2 完整性

产品碳足迹评价应包括对产品碳足迹有实质性贡献的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与清除。

3 一致性

在产品碳足迹评价的整个过程中应采用相同的假设、方法和数据,以得到与评价目标和内容相一致的结论。

4 准确性

确保产品碳足迹评价过程是准确的、可核证的、相关的、无误导的,并尽可能减少偏差和不确定性。

5 透明性

以开放的、易懂的方式记录所有相关问题。在评价报告中要清楚的阐述评价过程相关内容。

6 避免重复计算

避免在产品系统内重复计算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清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