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叶问》四部曲的成功,叶问与咏春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一声“在下叶问”火遍大街小巷。
然而,在电影中叶问的形象,其实和真实的叶问本人还是有很大出入的。电影制作的需要,不得不经过二次创作,以影视化的手法展现情节,无法全面地展示叶问真实的一面。
叶问的人生经历曲折多变,充满了传奇色彩。本文作者通过查阅资料,并坚守客观真实的立场,以此向读者展示一代咏春拳宗师叶问最真实的一面。希望大家能够欣赏。
一、名门公子
1893年,叶问诞生于佛山著名的叶家。这个家族享有盛名,拥有一座被称为“桑园”的宏伟宅院,占据了街道的一半。因此,当地人也将其称作“桑园叶家”,可见叶家的富裕程度。
叶问出生之时,家族长辈为他取名为“继问”,后来又将名字更改为一个含义相近的“问”字。从他的出身来看,叶问是一个典型的富二代,从小就衣食无忧。
叶家在当地是名门望族,自然有其致富之道。作为叶家的公子,叶问也应该秉持这种理念,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
叶家的长辈们都希望叶问能够勤奋好学,将来成为家族的支柱,延续叶家的富贵。然而,叶问对于学问研究和仕途并不感兴趣,反倒喜爱武艺、枪术和鸟类饲养,这让叶家的人们感到非常困扰。
叶问六岁那年,陈华顺这位被人称作“找钱华”的武师,在叶家租下一间房子开设武馆。叶问对武术从小就充满了兴趣,只可惜他周围缺乏习武的家庭氛围,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而现在,武馆就开在自己家里,对叶问来说,更是来了这个屋子就不想离开。
叶问的母亲得知他对跟陈华顺学武的愿望后,并没有加以反对。因为叶问从小体弱多病,性格内向,母亲一直担心他缺乏男子气概,容易被他人欺凌。所以就想让叶问拜陈华顺为师,学习武艺。
最终,在母亲的支持下,叶问正式成为陈华顺的关门弟子。
那时,陈华顺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成为他的关门弟子实属不易。要是没有叶家的背景支持,以叶问的身体条件,想要拜陈华顺为师也绝非易事。那么,陈华顺是何方神圣?为何在七十多岁的高龄仍能开设武馆授徒?
佛山素以武风盛名,众多南派武术大师皆出自此地,包括黄飞鸿、张鸿胜、梁赞等闻名武林的高手。
其中梁赞将自己一生所学整理归纳,形成了咏春拳的拳法和思路体系,成为了当时南派拳术的大师。他的弟子中,陈华顺天赋极高,不但继承了师傅的绝学,还在原有拳法上融入了自己的武学感悟。
叶问拜师陈华顺时虽年纪尚小,但他善于逗乐,常能让陈师傅欢笑开怀。陈华顺看出叶问的天赋,对他的教导非常用心。
梁赞
在叶问学习咏春拳的这三年时间里,陈华顺还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他。遗憾的是,叶问只跟陈华顺学习了三年,陈华顺就离开了人世。但在他去世前,最放心不下的也是叶问,他曾多次嘱咐吴促素,好好教导叶问咏春拳。从此以后,吴促素一直恪守师傅的嘱托,担负起指导叶问学习咏春拳的重任。
二,香港拜师学艺
1908年,叶问年仅16岁,已非当年幼稚少年。经过多年的刻苦训练,他变得身强体壮,咏春拳的技艺已见成效,在同龄人中几乎无敌。尽管练习武术增强了叶问的身体素质,但却未能促使他的身高发育,他仍然是个个头矮小的少年,比同龄人矮了不少。
与此同时,叶问的亲戚庞伟庭慷慨解囊,资助他赴香港深造,入读于圣士提反学院。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清朝末年,朝政腐败不堪,国力贫弱,西方列强入侵之后,中国一直处于被欺压的境地,中国人被西方人戏称为"东亚病夫"。
叶问所在的学校是贵族学校,其中很多外国的留学生经常欺负中国学生。在叶问刚入学时,他们看到叶问是个文质彬彬的中国人,外表看起来柔弱无力,认为他容易欺负。然而,这些英美学生万万没有料到,当真正动手时,叶问却化身为截然不同的人,他的反击招式又快又狠,只凭一己之力,将欺负他的英美学生们打得落荒而逃。
英美学生被中国人揍了,心中自然不甘心,他们想要借助外援来挽回颜面。他们毫不顾及同窗之谊,竟然找来练过拳击的外校学生,帮助他们对付同学叶问。但即便如此,叶问也毫不惧怕,多次将他们打败。
从这之后,叶问“能打”的声名因此而扩散,不仅在校内,还传遍更远的地方,因为许多外校学生也在他的手下败下阵来。
叶问并非心胸狭窄之人,对武学充满了无尽的热爱,因此,面对如此绝佳的学习机会,他自然不会因为面子问题而拒绝。然而,令他心中有所担忧的是,虽然他能够拜陈华顺为师,但手头却没有足够的钱来支付学费。陈华顺得知此事后,表现得极为诚挚,宣称不会向叶问收取任何学费,只希望叶问在学成之后回到佛山,向他人宣称:“我是从梁璧那里学的。”
直到这一刻,叶问才得知对方的真实身份,原来他就是梁璧。对于不了解内情的人来说,很难将梁璧这个名字与咏春拳联系在一起,然而,一旦提到他的父亲是谁,一切便自然而然地明了。那就是梁赞。
梁璧是梁赞的儿子,从小就展示出了过人的武术天赋,也获得了父亲的真传。而梁春则对父亲的医术深感兴趣,跟随父亲学习医术。梁赞拥有一间名为赞生堂的医馆,在佛山颇有声望。
梁赞去世后,梁璧和梁春两兄弟各自立门户,追求各自的生活。尽管梁璧在武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赚钱方面并不擅长。而梁春却靠着自己的医术,开了医馆,生活很是富足。
生活难以维持,梁璧就要向兄弟梁春借钱,一次两次还好说,时间长了,兄弟之间的关系逐渐破裂。加上陈华顺宣称只有他才是梁赞武学的真正传人,所以梁璧便想远离佛山。
恰逢时机成熟,梁璧得知自己的朋友冯某在香港文咸东街经营一家南北行,提供许多免费客房供过往商人居住,还提供免费食物。他决定离开佛山,投靠朋友,在南北行里找到一份工作谋生计。
在香港期间,偶遇到来求学的叶问,得知他是陈华顺的徒弟,梁璧心生切磋一番的念头。在他们的交手中,梁璧大吃一惊,没想到叶问看似文弱,但对咏春拳的理解却非常独到。他想要是把我的经验传授给他,必定能无敌于天下。
那时,他便可以公开宣称,叶问是跟随自己学习武功的,这将能够改变佛山人们对他的看法,同时也能证明自己比陈华顺更强,是真正继承梁赞武学的传人。
梁璧在咏春拳的造诣上无法与陈华顺相比,但他有足够的自信,相信他可以将咏春拳的理论真正传授给弟子。这并不是说陈华顺有所保留,而是因为陈华顺的文化水平和表达能力有限。在咏春拳的学习中,很少有人能超过陈华顺,但在传授拳法的能力上,梁璧确实有一定的优势。
叶问在拜师后,在香港读书期间一直跟随梁璧学习咏春拳,弥补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的咏春拳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两位梁赞的衣钵传人先后倾囊相授给叶问,使他掌握了咏春拳的精髓。于是,在1913年学成归来时,果然如梁璧所预料的那样,叶问在佛山成为了无敌之人。
有一次,叶问和他的表妹一同外出游玩,途中遇到一个军阀排长。这个军阀排长见到叶问的表妹貌美,色心顿起,又看到叶问身材矮小,只有1.6米左右,穿着长衫,给人一种书生气息,于是大胆地上前调戏。
叶问看到这个情况,迅速出手将军阀排长击退。军阀排长被叶问击倒在地,羞愤之下,突然拔出随身携带的左轮手枪,准备开枪行凶。然而,叶问早有防备,迅速近身,当军阀排长举起枪瞄准叶问时,叶问已经用一只手夺过了对方的左轮手枪。
令人惊讶的是,当叶问仔细检查左轮手枪时,他发现枪转轮的轮芯已经被他用大拇指徒手压弯了。军阀排长惊恐万分,再也不敢继续挑衅,匆忙离开。
此后,叶问在佛山的声誉更加显赫。再加上叶问迎娶了高挑端庄的张永成为妻子,过上了安逸舒适的生活。温柔乡、安乐乡,自古以来就被人称为“英雄冢”。叶问少年成名,自然也难以抵挡住舒适生活对英雄气概的侵蚀。
叶问婚后家庭幸福,生活无忧,使得他这位从小艰苦练功的武者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乐。佛山地区的许多纨绔子弟得知叶问的强大之后,开始刻意接近他,希望能与他交往。为了取悦叶问,他们将自己平日里的玩乐方式全部分享给他。
久而久之,叶问不可避免地染上了不少不良嗜好,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吸大烟。这段时间里,经常可以看到叶问吞云吐雾,这令他的妻子张永成和家人非常担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叶家费尽心思,特意通过人际关系为他安排了一份差事——在花捐局工作,主要职责是收取妓女的税款。虽然这份工作并不光彩,但至少让叶问有了事情可做,不再整日游手好闲,与那些纨绔子弟混在一起。
三,家道中落
1938年,佛山沦陷,日寇的入侵使得佛山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曾经繁荣的家园瞬间变成了一片焦土,佛山的百姓们陷入了生存的困境。
随着日寇对整个佛山地区的工商业进行控制,对百姓的产业进行掠夺,叶家迅速衰败。昔日引以为傲的“桑园”宅邸被日寇霸占,叶家的产业也被掠夺一空。随着浩劫的到来,叶家曾经无忧无虑的生活瞬间崩塌,他们沦为三餐不继、流离失所的难民。
山河破碎之时,叶问虽然拥有过人的武技,但却无力改变现状,那是他一生中最无助的时刻。
叶问身怀绝技的事情不知何故被日寇所知,日寇认为武术能够增强军队的战斗力,便打算让叶问担任宪兵队武术教练。武术教练的头衔听起来不错,但实质上是要叶问成为汉奸,为他们协助行恶。
叶问虽然是武者,但他也是一个有学问的人,他将自己所学的力学和几何学融入到咏春拳中,因此具备与众不同的见识。尤其在这个关键时刻,他比任何人都清楚。面对日寇的邀请,叶问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豪迈地说:“一个人的民族气节比什么都重要,在这个问题上绝对不能妥协!”
受挫的日寇不甘心,最终采取了“以武会友”的方式,在日军中选出一名格斗高手向叶问发起挑战。如果叶问失败,就得服从他们的命令。虽然称之为“挑战”,但叶问知道这次挑战不能拒绝,否则日寇可能会对他的家人不利。无奈之下,叶问决定接受挑战。
当叶问看到他的对手时,才意识到日寇并不讲究武德,挑战他的日本高手个头高大,与瘦弱的叶问形成鲜明的对比,完全不在一个重量级上。然而,叶问并没有因此畏惧,当对手全力攻来时,叶问采取了巧妙的招式,巧妙地将对手的力道卸到一旁,使对手踉跄几步,险些摔倒。
叶问并不愿与日寇纠缠,一旦他取得胜利,他立即与对手拉开距离,客气地说了声“承让”,然后匆匆离开了比武场。这是叶问与日寇唯一一次的比武,从未与日寇正面交锋。
在叶问成为英雄的时候,他表现出豪迈的气概,但在面对现实时,他也曾陷入狼狈的境地。佛山沦陷后,叶家一直挣扎在生计的线上。即便是叶问这样习武的人,也无法保证家人的温饱问题,然而,叶问从未考虑过投靠日寇。
幸运的是,叶问的好友周清泉挺身而出,在最困难的时刻帮助了叶问,提供了经济援助,帮他渡过了艰难岁月。为了报答周清泉的恩情,叶问于1941年开始传授咏春拳给周清泉的儿子周光耀以及外甥伦佳,期间还收了郭富等几名徒弟。
抗日战争胜利后,叶问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武艺,受邀进入县政府刑事单位任职,主要负责追捕劫匪和盗贼。在职期间,叶问充分发挥自己精湛的咏春拳技巧,许多劫匪在作案后都被叶问制服。
从这些经历中,可以看出叶问一直将咏春拳视为谋生的工具,并未考虑将其发扬光大、成为一代宗师的想法。这样的人生历程,才是最真实、最令人钦佩的。
四,武学宗师
1956年,叶问在位于利达街的武馆里,迎来了一个年轻人的到访。这位年轻人身着时尚,头发抹了不少发油,发出微光,还佩戴着一副极具潮流感的墨镜。
大家都对他非常熟悉,他就是李小龙。作为一名小有名气的明星,他总是穿着时髦,但是他这番打扮进入武馆,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李小龙拜师学艺的初衷非常有趣,此前他与人比武时,遭到了惨败,因此学习咏春拳的目的就是为了报仇。叶问学习咏春拳并非为了成为一代宗师,而李小龙的初衷也并非如此。李小龙拜师后,叶问安排黄淳梁教他基本功,并坚持每天练习蹲马步。
黄淳梁第一次见到李小龙时,感觉这个人有些不靠谱,很可能练几天就会觉得太辛苦而离开。果然,过了一个多星期,李小龙离开武馆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然而,黄淳梁没想到的是,半个月后,李小龙又以全新的装扮再次踏入武馆,这一次他下定决心要学习咏春拳。
黄淳梁向他了解原因后才知道,李小龙曾去找仇家报仇,但却再次遭到失败。情急之下,他使出了咏春拳中的“日字连环冲拳”,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奇效,扭转了败局。通过这次经历,李小龙深刻认识到咏春拳的威力,从而下定决心要学习咏春拳。
李小龙这位武学奇才迅速领悟了咏春拳的精髓,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对咏春拳的理解。然而,他并未能学到叶问的全部真传,于是选择移居美国,并创建了独特的“截拳道”。期间,他希望叶问能够将完整的木人桩法演示一遍,并将录像邮寄给他。然而,叶问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因为他觉得这样做对其他徒弟不公平。李小龙提出以一座楼房作为交换,但叶问仍然未接受。
叶问的晚年过得非常幸福。除了传授徒弟武艺,他经常在空闲时间到茶楼品茶,有时也会和朋友们打几局麻将。夏天时,他最喜欢的活动就是斗蟋蟀。在我看来,叶问晚年的生活仿佛回到了他在佛山时那段安逸的时光。
1972年,叶问辞世,享年79岁。
一代宗师叶问虽然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但他的弟子们却继承了他的遗志,不断涌现出人才。他的儿子叶准、叶正也延续了他的遗志,致力于推广和发扬咏春拳。如今,咏春拳已成为中国武术的第二大拳种。咏春拳馆遍布世界各地,全球练习者超过200万人。
叶问的真实形象或许没有影视作品中那般完美,他身材矮小,但他是一个真实的人,有血有肉。他既怀揣着民族大义,又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和坎坷。在众多荣誉的背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不为人知的艰辛。而叶问也是如此。
我认为,叶问在推动咏春拳的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弟子中有许多名人,其中包括杰出的代表人物李小龙。叶问在面对日本侵略者时做出了令人钦佩的决定,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一代宗师的称号。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