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为什么会被称为谋圣?因为他的每一条计策都关系着大汉的命运,而且他不仅仅是为刘邦谋划了一个光明的前程,也为自己谋划了一条最好的人生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汉初三杰中,张良是唯一一个善终的。难道张良就是一个天生的奇才吗?当然不是了,他原本也是一个热血少年,为了给自己的国家报仇,居然找人在路上伏击秦始皇。行动失败后,他亡命天涯,跑到了下邳县,改名叫张良。

在下邳县,张良遇到了一个贵人黄石公,黄石公给了他一本《太公兵书》,就是这本书改变了张良的性格,也改变了他一生的命运。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张良在下邳县拉起了一支100人的队伍,这个人数显然是有点儿太少,还不够秦军塞牙缝的。于是张良就决定带着人马去投奔楚王景驹。有人可能会问了,当时的楚王不是陈胜吗?那个时候陈胜已经死了,他的手下秦嘉就把楚国贵族后代景驹给拉过来当了楚王。

在路上,张良遇到了另外一支起义队伍,一打听领头的叫刘邦,两人一番交流之后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干脆两支队伍合并到一起。这是张良和刘邦的第一次相遇,也是第一次合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良为刘邦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刘邦都一一采纳。从这个时候起,张良就隐隐地感觉刘邦是能成大事的人。两人最终也没有见到景驹,因为他被项梁给杀了。

项梁手下,刘邦和张良分别领到了不同的作战任务,张良带着1000多人回韩国旧地打游击,刘邦则跟着项梁一起参加了东阿之战。

项梁死后,刘邦奉楚怀王之命,向西进攻秦国的关中地区。在路过韩国旧地的时候,他再次遇到了张良,此时张良的身份是韩国司徒,他和韩王成一起在韩国旧地,迟迟打不开局面,是刘邦来了才帮他们打下了十几座城池。但是临走的时候,刘邦带走了张良。

在张良的辅佐下,刘邦一路攻破了武关、蓝田,把大军驻扎在灞上,秦王子婴开城投降。咸阳城里的花花世界让刘邦陶醉不已,他忙着住宫殿,抢女人,夺财宝,樊哙几次劝他,他都不听,后来还是张良出面,刘邦才冷静了下来。

此时项羽刚刚结束了巨鹿之战,正星夜向咸阳赶来,没想到在函谷关口居然碰到了一个钉子,刘邦派人把守关口,死活不让项羽进来。等到项羽好不容易进了咸阳,把大军驻扎在鸿门,刘邦的手下曹无伤又过来告密,说刘邦封锁关口就是为了当秦王。

对于秦王之位,项羽是志在必得,岂能让刘邦那个小子给拿走了?于是他打算火并刘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项羽有个叔叔叫项伯,是项羽身边的核心人物,和张良曾经有过过命的交情,他不愿意眼睁睁的看着张良送死,就趁夜去刘邦军中给张良送信。

在张良的介绍下,刘邦攀上了项伯的关系,项伯提议让刘邦到鸿门去一趟,当面给项羽赔礼道歉,他得从中调和,这事儿就算过去了。也就是说,鸿门宴其实是项伯一手组的局,他才是刘邦最大的保护神,如果没有项伯,樊哙就是闯进去100次,他也救不了刘邦的命。而项伯之所以这么做,完全是看张良的面子。

鸿门宴上,项羽没有杀刘邦,让范增非常的懊恼,在分封诸侯的时候,他再次提出把刘邦分到巴蜀,让他禁锢在大山之中,永远也不要再走出来。如果真的这样执行了,那么刘邦就成了蜀王,后世也不可能有大汉江山了。

关键时刻,仍然是项伯给张良通报了这个消息,张良在刘邦那里申请到了大量的经费,全部都送到了项伯的面前,让他想办法给通融一下,最起码也要拿到汉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项伯的一番运作之下,刘邦最终被封为汉王,领有巴蜀和汉中。千万别小看汉中这个地方,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有了它,就能反攻关中,进而争夺天下。

按照项羽的规定,大分封结束之后,所有的人都要回到自己的封地,张良的身份是韩国司徒,他也要回到韩国。

临走之前,张良再次送给刘邦一个锦囊妙计,路过子午道以后烧毁中间的栈道,可以让项羽放松对你的警惕。

彭城大战之后,刘邦被项羽追着屁股打,好不容易才跑到了安徽砀山,喘过气来以后,他问张良说,谁才能帮我打败项羽?张良给他推荐了三个人,分别是英布、彭越和韩信。

韩信好说,本来就是刘邦的手下,无非是升职加薪的事儿,彭越也没啥问题,都是友军,无非是下点血本多点赞助的事儿。但是英布那可是项羽手下的头号大将,他怎么肯跟着刘邦干呢?

因为张良早就看穿了,项羽和英布之间是面和心不和。项羽平定齐国,英布没有露面,只是派了几千人过去,彭城大战英布更是没有发一兵一主,他和项羽之间早就有了裂痕,而张良正是巧妙的利用了这个裂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良推荐的这三个人后来被称为灭楚三杰,没有他们三个刘邦根本就打不赢项羽。

大汉建立后,刘邦封赏功臣给了张良三万户,让他在齐国随便挑选封地,张良死活不愿意接受三万户,只是要了一个小小的留县作为封地,因此他被称为留侯。

张良为什么要这样做?其中有两层含义,第一,不争不抢,激流勇退,坚决不干功高震主的事儿,第二,留县是他和刘邦初次相遇的地方,把这个地方当作自己的封地,就像刘邦传达了一个信息,我张良是重感情的人,不会背叛朋友。

在大汉建立的前几年里,不断的有诸侯王叛乱,只有张良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但是突然有一天,吕后派人找上门来,哭着喊着要让他帮忙。张良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刘邦看不顺眼自己的大儿子刘盈,想废了他的太子之位,另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

吕后知道张良神机妙算,一定有办法帮他,可是张良苦笑了一下,说,皇上以前为什么会听我的?因为不听我的话,他就是死路一条。如今他当上了皇帝,一言九鼎,你觉得他还会听我的吗?吕后不管,非要让张良出主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良知道,就算自己亲自出面,也不可能让刘邦改变主意。因此他对吕后说,这个世界上有四个高人,都是秦朝时期的博士官,皇上非常敬重他们,但是他们死活不愿意出山。如果你能把他们四个人请来当太子的老师,皇上自然会对太子高看一眼。在吕后的运作下,这四个人果然被请动了。

有一次酒宴,刘邦看见这四个人跟在太子的身后,就对戚夫人说,太子之位恐怕是动不了了。这件事张良又是居功至伟,要知道,太子乃一国之本,自古以来,因为更换太子而引发朝廷动荡的比比皆是。如果刘邦真的让刘如意了太子,也许大汉也会像秦朝一样二世而亡。

张良无疑是有大智慧的人,但是他的智慧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形成的。

年轻的时候,他一门心思想找秦始皇报仇,后来他的理想是恢复韩国,再后来,他放弃了复国的念头,一门心思的辅佐刘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张良曾经说过,我凭三寸之舌为皇帝出出主意,就被封为万户侯,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淡泊名利,不争不抢,也许这就是张良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