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渐渐升高,繁盛夏日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令人赏心悦目、心情雀跃。

然而请假一天的小珞回来却满面愁容,询问得知是妈妈确诊了高血压。

恐惧源于未知,掌握科学健康知识,就会发现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但是患者和家属需要引起重视,谨遵医嘱,可怕的是不重视高血压,最终引发的并发症。

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只有血压高或者头晕才服用降压药

有患者对于降压药伤肝肾十分恐惧,然而,与高血压对患者身体健康带来的损害相比,药物的副作用是微不足道的,目前在我国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中,常见的五大类降压药副作用都较少、较轻且发生率低,在经医生指导下,长期使用是安全的,并且部分高血压药物对于人体心肾功能还能起到十分有效的保护作用。

高血压的危害不仅在于头晕、心慌等症状,而且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以及各种器官带来慢性损害,其中,脑卒中、冠心病、动脉夹层等是高血压最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高血压患者没有任何不舒服的症状也应该规律用药,有利于减少靶器官损害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

有的人一旦发现自己患上高血压或者入职体检测量血压不达标,急于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降压药剂量,结果造成意外发生。

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极易使得人体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例如心悸、头晕等症状,甚至导致人体内重要器官如脑、心、肾等出现血液灌注不足的现象,产生各种不良并发症。因此,在降压治疗方面,用药谨遵医嘱,平稳降压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服药后血压正常,便自行停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说:“我不能经常吃降压药,吃降压药会成瘾、有依赖性,经常吃就停不下来。”这种用药心理促使患者用药不能持之以恒,服药后血压正常,便自行停药,高了又再次服药,吃吃停停,非常有害。

高血压属于慢性疾病,并不可治愈,只能控制、好转,需要长期规律服药。吃吃停停,血压波动大,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危害更严重。正确的做法是血压降到正常范围之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降压药,以维持量长期坚持服下去。

4.服用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措施。

高血压患者服用降压药当然很重要,但只注重吃药是远远不够的,非药物治疗是防治高血压的基础。

高血压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造成的。不良的生活方式、容易激动的性格、缺乏运动、吸烟、酗酒、嗜盐和体重超重等都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控制体重,健康饮食,戒烟戒酒、适当运动、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和减轻精神压力等,否则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5.服药期间不用监测血压、不必复诊

检验降压药有没有效果、药量是否合适,不仅要观察症状是否减轻,更科学的方法就是经常测量血压。为了达到血压长时间、持续、稳定达标,推荐高血压易患人群及患者长期进行家庭血压监测,规律记录血压及脉率情况。在定期接受医生复查时,把记录的“血压日记”提供给医生,方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有出现新症状或血压剧烈波动等情况时,应及时去医院复诊。

以上五条就是高血压治疗的常见误区,恐惧源于未知,但知识带来力量,相信掌握高血压相关的健康知识对小珞照顾好妈妈大有帮助。也希望这些知识帮助家人们摆脱阴霾,正视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持健康的身心。

亮健集团,守护您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