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夏天了,很多人喜欢喝冷饮,吃雪糕,吹空调,一不小心肚子就不舒服,出现腹泻的现象。

这时候需要准备一个中成药,或是理中丸,或是附子理中丸,还有一个桂附理中丸。

因为贪凉,阳气受损,导致腹泻,三个理中丸都可以,都能起到温阳散寒止泻的作用,只是程度不一样而已。

先看桂附理中丸吧,今天它是主角。

桂附理中丸应该是最晚出现的,出自清代的《饲鹤亭集方》,和宋代的附子理中丸,东汉的理中丸,在时间上相距甚远。

但桂附理中丸又是功力最深厚的一个,它既能补脾阳又能补肾阳,肾阳也就是阳气之根。为什么这么厉害?因为桂附理中丸是在另外两个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而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桂附理中丸:肉桂、制附子、党参、白术、炮姜、炙甘草

我们说桂附理中丸脾肾并补,肉桂和附子归肾,二者都有一股辛热之气,属于中药里的大辛大热之品,尤其擅长补充阳气。附子药性峻烈,肉桂就比较日常了,除了药用还可以食用,当我们感到体内有寒气的时候,可以多吃肉桂,让肾阳充足,把寒气从体内排出来。

剩下的药材,党参白术、炮姜、炙甘草归脾,紧扣理中二字,理中的意思就是调理脾胃。

炮姜补脾阳,药力缓和持久,再配上炙甘草,姜是属火的,而甘草就像土,土和火之间似乎有一种很奇妙的缘分,土能把火的热量涵养住,不止是炮姜,也包括附子,这样从肾到脾,温热的力量都会变得持久。

党参和白术补脾气,给脾胃运转提供动力。白术还能祛中焦脾湿,可以把中焦脾胃里的湿邪化掉,寒和湿经常相伴而生,为什么这么说,我们看阳气有什么作用?除了使人感到温暖,阳气还负责蒸腾气化,把体内的水变成可以被吸收利用的津液。当阳气不够了,也就意味着气化功能减弱,这时候就会产生很多废水,既不能被利用,又排不掉,废水停留在体内变成了湿气。不过,虽然有祛湿的成分,但整体还是以温阳散寒为主,如果湿气比较重,就要换一种思路。

我们从脾、肾入手对几味药材进行了分工,实际上是既分工又合作,肾阳和脾阳之间也是有联系的,肾阳充足能温暖脾阳,这样脾胃功能又得到进一步提升。

生活中还有一种人本身就是虚寒体质,稍微受寒就腹泻拉肚子,平时一点凉的都不敢吃,严重的喝口凉水都不行,一般都可以用桂附理中丸,效果很好,因为它特别擅长止泻。

当然虚寒的表现还有很多,手脚不温、夜尿频多、小便清长等等,所以这个药能调理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这时候我们再来看理中丸和附子理中丸,理中丸补脾阳,加了附子以后就变成了附子理中丸,附子入肾,已经具备了脾肾并补的条件,已经有些厉害了,但是由于没有肉桂,温阳散寒的力度也就差了些,在桂附理中丸面前稍逊一筹。再有就是,附子理中丸用的是干姜,桂附理中丸用的是炮姜,炮姜可以止血,有大便下血的现象,用炮姜更好。

对于一般的阳气不足,寒湿腹泻,就像文章开头我们所说的,有理中丸、附子理中丸足矣。不过也确实有些时候,阳气亏虚的厉害,虚寒体质根深蒂固,用了附子理中丸效果也不太好,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还有桂附理中丸。

三个药由浅入深,依次是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桂附理中丸。

思路捋顺了,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大家就知道该怎么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