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作者 | 张贺

在中国的半导体制造业,上海、合肥乃至无锡常被聚光灯环绕,地处东北的沈阳却像个异类总被遗忘。但在半导体设备领域,沈阳的地位举足轻重。做涂胶显影设备的芯源微早在2019年就叩开A股大门,国内PECVD设备(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龙头拓荆科技、主营半导体零部件的富创精密也接踵而至。其中,最吸引投资者目光的无疑是拓荆科技。

截至5月17日收盘,拓荆科技总市值520亿元,比他高的同行只有北方华创和中微公司。但就像沈阳面临其他城市的竞争一样,拓荆科技也深陷两个“包围圈”。

人才“包围圈

拓荆科技的产品聚焦于薄膜沉积设备,这是三大半导体制造核心设备之一。2022年上市时,拓荆科技的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设备、原子层沉积(ALD)设备和次常压化学气相沉积(SACVD)设备三个产品系列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晶圆厂 14nm 及以上制程集成电路制造产线,并已展开 10nm 及以下制程产品验证测试。其客户覆盖中芯国际、华虹、长江存储、长鑫存储等国内主流晶圆厂

与中微公司、盛美上海等同行一样,以先后两任董事长姜谦和吕光泉为代表的外籍专家是拓荆科技打破封锁,成为国内龙头的关键。但虽然拥有沈阳盛腾、沈阳盛旺等11个员工持股平台,拓荆科技的人才流失却并不鲜见。

招股书显示,2018-2020年拓荆科技研发人员离职人数分别为19人、15人、22人,研发人员离职率分别为13.10%、10.95%和13.02% 。而在公司上市前一年,2021年1-9月仍有27名研发人员离职。这也是拓荆科技IPO时被自媒体广泛质疑的一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拓荆科技招股说明书

一般来说,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离职会涉及竞业协议,约定在离职后一定时间内不得在同业公司任职。但对于拓荆科技来说,却有一人比较特殊,那就是前任副总经理周仁。

根据招股书显示,拓荆科技外资股份主要为8名外籍人士持有,其中姜谦、吕光泉、张孝勇当前仍在拓荆科技或其子公司任职。其余5人中,刘忆军、凌复华、吴飚和周仁均曾担任副总经理,周仁和吴飚同在2020年离职。

不过周仁在2020年7月刚离职,8月就在后来登陆A股的微导纳米履职。根据微导纳米招股书,2020 年 8月至 2021 年 6 月,周仁历任公司半导体事业部副总经理、首席运营长。2021 年 7 月至今,担任公司总经理。资料显示,微导纳米以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为核心,主要从事先进微、纳米级薄膜沉积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该业务与拓荆科技有重叠,而周仁却可以在两家公司无缝衔接。

不仅如此,以上包括周仁在内的7人协同11个拓荆科技的员工持股平台,均为前任董事长、现任董事姜谦的一致行动人。这在A股并不多见。

好在2021年拓荆科技所认定的7个核心技术人员,到目前仍在公司或子公司任职。近两年国内的半导体投资也不再像此前那么不理性,“挖人”现象也没那么疯狂。不过,在南方城市步步紧逼之下,未来沈阳以及拓荆科技所面临的人才竞争依然不会小,人才“包围圈”短时间也很难解除,比如上文提到的周仁履职的微导纳米就地处无锡。

而且除了微导纳米,北方华创、盛美上海、屹唐股份也已推出自产ALD设备或有此计划,人才仍是竞争的关键抓手。

减持“包围圈”

减持“包围圈”

除了人才,减持也是拓荆科技的烦心事。

4月20日拓荆科技共有4111万股限售股解禁,占总股本的32.5%。这部分股份共涉及12家机构,有7家位列一季度末的前十股东席,而且所有持股全部解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拓荆科技公告

股份刚刚解禁,几家机构就按捺不住,纷纷公告要减持。持股8.4%的第三大股东、同为半导体设备龙头的中微公司打头阵,嘉兴君励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燕舞半导体产业基金(有限合伙)推波助澜。

值得一提的是,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也即拓荆科技的董事曾阐述中微公司的三维战略,对拓荆科技的投资属于第一维,也就是集成电路领域的发展。根据集微网消息,拓荆科技董事长吕光泉曾在2022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上表示,公司与中微公司在薄膜工艺加工上有多方面的协作,有共享的客户、共享的供应商、在一定的程度能够形成协同效应。

而当前中微公司正向平台型企业进军。在2022年报中,中微公司毫不掩饰在薄膜沉积设备领域的野心,直言“计划研发更多的先进CVD和ALD设备,增加薄膜设备的覆盖率,进一步拓展市场。”

中微公司曾与拓荆科技在2021 年 8 月 25 日共同签署了《关于防范利益冲突事项的声明与承诺函》。双方承诺将保持密切沟通、充分协商,以确保产品和业务的开发互补,而不竞争,确保相关业务变化不会对各自业务的拓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否则双方同意采取相应解决措施避免或消除该影响。

随着在薄膜设备领域的拓展,未来中微公司是否会与拓荆科技正面竞争?如果正面竞争,双方又会采用什么解决方案?清仓减持会不会成为现实?这都是投资者需要关注的。

除此之外,目前已公布减持的三家机构均是因为持股超5%(单独或有一致行动人)必须提前公告,而其他无需发布减持计划即可直接减持的股东,无疑也会对股价产生压力。

摘“U”之后

摘“U”之后

不过,今年以来拓荆科技股价涨幅约90%,明显跑赢大盘和行业指数。即使在4月20日限售股解禁之后,股价跌幅也比较有限,似乎市场并不担心减持的抛压。

那么是什么在支撑投资者的信心呢?答案是业绩。

4月17日晚,与2022年年报一同发布的还有《关于首次实现盈利暨取消股票简称标识U的公告》,曾伴随拓荆科技简称近一年的“U”因为2022年扣非归母净利润的扭亏为盈而去掉。

数据显示,2022年拓荆科技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25.0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更是同比大增438.09%,达到3.69亿元。其中,营收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7.06亿元,2018-2022年复合增速为121.67%。截至2022年底,拓荆科技在手销售订单金额为46.02亿元(不含Demo订单)。

分业务来看,PECVD设备营业收入同比大增131.44%,SACVD设备同比大增117.39%,ALD设备同比增长13.85%。PECVD设备仍占总营收的90%左右,且2022年毛利率同比提升近7个百分点。

吕光泉在业绩交流会上提到,截至今年3月底,设备产品在客户端产线生产产品的累计流片量已经超过1.1亿片,并进入国内60多条产线,有效支撑了国内晶圆厂的大规模生产,未来几年公司产品的需求量仍以国内晶圆厂的扩产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上证路演中心

对于未来发展,吕光泉表示,将重点扩大现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提高设备技术的先进性以配合客户技术的更新迭代。在此基础上,将进一步丰富设备的种类,拓展集成电路之外的技术应用领域,同时拓荆科技也将在今后几年进一步加大海外市场的投入。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产业化应用的集成电路 PECVD 设备、SACVD 设备、HDPCVD 设备厂商,拓荆科技在国内的薄膜沉积设备领域占据先发优势。2023Q1,拓荆科技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74.24%和552.25%,延续了高速增长的态势。

不过长期看,拓荆科技的挑战远没有结束。

无论是北方华创、中微公司还是盛美上海,平台化是国内半导体企业的普遍选择,而目前拓荆科技的业务仍比较单一。从吕光泉的发言可以看出,平台化也是拓荆科技的选项。但相比同行,拓荆科技已经慢了。

随着竞争对手不断把手伸向自己的领域,拓荆科技所面对的人才“包围圈”和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而摘“U”,只是新征程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