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为您奉上不一样的文章。感谢您的支持!
文、编辑丨张溥杰
1963 年12月,弥留之际的罗荣桓元帅,反复呢喃一句话:“我革命这么多年选定一条,就是要跟着毛主席走。”(《罗荣桓元帅》,解放军出版社,1987版)
纵观罗荣桓的一生,他总是全力领会贯彻毛主席的思想,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支持毛主席,拥护毛主席,被毛主席称为“一辈子共事的人”。
12月16日罗荣桓逝世当晚,毛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召集十年科学技术规划汇报会议时提议,大家起立为罗荣桓元帅默哀。默哀之后,他面色凝重地说:
罗荣桓同志是 1902 年生的,这个同志有一个优点,很有原则,对敌人狠,对同志有意见,背后少说,当面多说,不背地议论人,一生始终如一。一个人几十年如一日不容易,原则性强,对党忠诚。对党的团结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之后的几天里,毛主席十分悲痛,觉都睡不好,写下了七律《吊罗荣桓同志》,发出“国有疑难可问谁”的喟叹,并在三天后亲自前往医院进行遗体告别。
毛主席曾经多次说过,罗荣桓是个老实人,对他的评价一直很高。那么罗荣桓究竟是什么样一个人,做了哪些事情,让毛主席如此认可呢?
罗荣桓是个人才,我们发现晚了
罗荣桓,1902出生,湖南衡山人。他原名本叫慎镇,读小学时,国文老师根据《诗经》“桓桓于征”之意,为他改名荣桓。
在那年头,罗荣桓的学历不算低。他从长沙协均中学毕业后,进入青岛大学,后来又进入了中山大学,也就是上过两所大学,曾是三湾改编时学历最高的党代表。
1927年夏天,罗荣桓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加入共产党。入党后,被派往鄂南搞农运,不久便率领农军参加秋收起义。
在组织农民自卫军时,曾经发生一件趣事儿。
罗荣桓因为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质彬彬、为人忠厚的样子,任党代表的同时又被举荐担任管账。
但是万万没想到,在率领参加秋收起义的过程中,竟然被人骗了。
当时罗荣桓除了带行李外还提着一个箱子,箱子装着两三百块钱,这是全连的经费。
当时有两个农军士兵自告奋勇帮忙拿着箱子,罗荣桓见他们很热情,也没有提防之心,就把箱子交给了他们。
谁料那俩人竟然逃之夭夭。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找不见人了。
农军
自此以后,罗荣桓办事就非常谨慎,并以此为鉴,说“秀才造反,脱不了书呆子气,要成为革命者不经过磨练是不行的。”
多年以后,罗荣桓的夫人向毛主席说起此事,毛主席听罢哈哈大笑,语重心长地说:
你看,他非常老实,但他又是一个聪明人,从这么一件事上就悟出了一条重要的道理。
三湾改编后,罗荣桓被任命为特务连党代表,从此跟随毛泽东在部队中开展政治思想工作。
在开辟井冈山根据地时,毛主席发现罗荣桓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罗荣桓不一样,他爱士兵如亲人,凡事率先垂范,要求别人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
冲锋时,一马当先,冲锋在前。撤退时,在后面进行掩护。行军的时候,有人病了,为病号扛枪…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因而罗荣桓深受战士们爱戴,在担任三十一团三营党代表后,三营淬炼成了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红色“铁军”。
1928年湖南“八月失败”,罗荣桓率领三营南下接二十八团,奔走数百里。为了加快行军速度,罗荣桓想了一个让人大开眼界的方法:让士兵坐在山坡上顺势滑下。
只见数百名士兵从草丛中飞速而下,场面十分壮观,毛主席欣喜地说道:“我们都成了‘草上飞’啦!”
这也是为何三十多年后,在《吊罗荣桓》一诗中,毛主席开头便是“记得当年草上飞”。可见当年情景,让人印象深刻。
1929 年底古田会议上,毛主席说:“罗荣桓是个人才,是一位很好的领导干部,对这个同志我们发现晚了。”
经毛主席举荐,罗荣桓以基层政工身份,当选红四军前委委员。几年后,毛泽东感慨说:
荣桓是个老实人,而又有很强的原则性,能顾全大局,一向对己严,待人宽,做政治工作就需要这样的干部。
正是因为这样的品格,1930年毛主席推荐罗荣桓担任红四军政委。
当时年仅24岁的林彪,被提拔为红四军军长。但是谁来与林彪搭档、担任政委,让毛主席颇为伤脑筋。
林彪年轻气盛,在担任二十八团团长时,与历任党代表关系非常紧张。可以说与他做搭档非常难。
林彪
毛主席看中了罗荣桓的灵活性和原则性,因而就举荐了罗荣桓。
罗荣桓走马上任后,将政治工作搞得有声有色,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林彪对此因为无可挑剔,一时间,两人相处的比较好。
毛主席慧眼识才、知人善用,在罗荣桓老实、厚道的品格中,发现了他是一个非常坚守原则的人,而在非原则性问题上,他又有容人的雅量。
罗荣桓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期望,后来历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政委、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等职,是军队政治干部中唯一获得元帅军衔的人。
“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
罗荣桓身体一直不是很好,毛主席对此非常关心。
战争中,罗荣桓负过枪伤。不料1942年冬天,他在山东创建抗日根据地时,又患上了肾病,严重的时候,连续尿血一个多月。
但当时根据地的医疗条件实在太差了,罗荣桓只能靠着意志力强撑病体,坐在担架上坚持工作。
他对夫人林月琴说:“我要订一个五年计划,争取再活五年,打败日寇。到那时,死也瞑目了。”
远在延安的毛主席得知罗荣桓带兵工作后,当即拍了一封电报,安排他到新四军检查治疗。
尽管当时陈毅的新四军条件稍微好些,但仍然没有查出原因。只好请示中央,准备将罗荣桓秘密送至上海做个检查,中央答复同意。
不料毛主席却突然发来急电,提醒说,罗荣桓身上有枪疤,容易暴露,被敌人发现,所以不宜去上海。
毛主席对罗荣桓的关心细致可见一斑,这也让罗荣桓非常感动。
罗荣桓最终也没有去上海,而是用自己的意志力与病魔斗争,坚持带病工作。
后来毛主席又专门写信,关心罗荣桓的病况。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荣桓率军从山东转战东北。1946年1月,罗荣桓病情恶化。毛主席当即发电报,催促他去医院检查。
但当时大连的苏军医院只是个野战医院,只能治疗一般的战伤。
罗荣桓转到了朝鲜平壤苏军总医院,检查出是肾癌,设备简单,无法做手术,院长建议去莫斯科做手术。
罗荣桓并没有去莫斯科,而是回到了东北。他身在病榻,心在前方。时刻惦记着东北的局势。
但是身体一天一天坏了下去。到了7月份,在毛主席关怀下,东北局安排将罗荣桓送到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医院治疗。
医院给罗荣桓做了手术,切除了长肿瘤的左肾。谁知刀口缝合的不是很好,导致了大出血。只好再做一次缝合手术。
1947年6月,尚未痊愈的罗荣桓谢绝了医生继续疗养的建议,赶回了国内。
出院通知书上,除了肾功能情况外,又增加了心脏病、高血压两项病变。医生建议他休养三年,每天工作时长不要超过三小时。
此时时值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时期,罗荣桓自然闲不住,他回到哈尔滨后,全神贯注的投入到工作中。
罗荣桓先后任东北民主联军、东北军区副政委、东北野战军政委、第四野战军第一政委等职,参与指挥和领导东北解放战争。
平津战役结束后,罗荣桓摩拳擦掌,准备南下。但是多病在身的他,突然在与人谈话的时候晕倒了。
毛主席在西柏坡听说了后,当即派医生前往天津为罗荣桓治病,并写了一封亲笔信。
毛主席叮嘱罗荣桓暂不要南下,安心在天津养病。罗荣桓非常感动。
开国大典时,罗荣桓的身体已经有所好转,他登上了天安门城楼,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放后,毛主席越发忙碌了,但是他没有忘记罗荣桓。
1950年9月20日,毛主席在批阅罗荣桓上报的文件时,写道:
荣桓同志,你宜少开会,甚至不开会,只和若干干部谈话及批阅文件,对你身体是否好些,否则难于持久,请考虑。
毛泽东的批示让罗荣桓非常感动,同时深感责任重大,仍然坚持带病工作。
1963年9月28 日,病重的罗荣桓再次住院,毛主席等领导同志,非常关切他的健康,指示医院大力组织抢救。
可惜天不假年,12月16日,罗荣桓因病逝世,享年61岁。
结语
毛主席曾在回忆红军时期的峥嵘岁月时,不无感慨地说:“同我相处这么多年,就是一个罗荣桓,还有一个邓小平。”
1955年,授衔之前,罗荣桓得知拟定的元帅的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主动提出应改成大将。毛主席得知后拒绝了他的请求。
1961到1962年,毛主席两次谈到他和罗荣桓的关系,概括了十个方面。
其中第一条便是“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是跟我一起倒霉的”,第二条则是“罗荣桓是同我一辈子共事的人”。
这足以看出毛主席对罗荣桓元帅的深情厚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