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避讳更严氏,滩与州名总误称。

古代封建社会,皇帝高高在上,没有人敢对他们不敬,皇权还衍生了一整套极为繁琐复杂的皇家礼仪。在这些礼仪中,避讳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比如说在一些文化作品中,能够看见将老虎说成是大虫,这就是因为李渊的祖父叫做李虎,所以将老虎改为大虫,由此可见,避讳在历史上的种种规矩。每一个朝代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避讳,明朝也不另外,我们都知道的是明朝的国姓是“朱”,那老百姓想吃猪肉怎么办?朱元璋采取了一个非常机智的办法,避免了各种事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大量活不下去的农民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元朝暴政。经过一段时间的征战,南方一共出现了三个大的势力,分别是朱元璋、张士诚、陈友谅,最终经过多年的战争,朱元璋统一了南方,进而向北方进军,最终统一了天下,创建了大明王朝。朱元璋是从一个放牛娃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他所建立的大明王朝,一切的规矩都要从头开始建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是一个以儒治天下朝代,而儒家最为讲究的就是一个礼字,即便是皇帝,也要被各种各样的礼节束缚。比如说说话时该用怎样的语气;该用怎样的用语;吃饭时该用怎样的规格;要娶多少个妃嫔;住的房子该用怎样的规格;即便是在死了之后,皇帝也离不开礼节的约束,必须按照礼节来修建陵墓。绝大部分的皇家礼节和老百姓的关系不大,但有一个礼节是深入所有老百姓身边的,那就是避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古代的时候,皇帝至高无上,普通的平头百姓不能跟他们有任何相同,比如说皇袍是明黄色的,那所有的百姓都不能使用这个颜色的衣服,如果有哪个百姓敢贸然穿明黄色的衣服,那就是僭越,轻则抄家流放,重则牵连家人。老百姓不能穿和皇帝一样颜色的衣服,那自然和皇帝名字有所相关的东西也不能使用,基本都采取了废除原先的用法,再取一个新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的国姓是朱姓,而猪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牲畜,这两者天然就会发生冲突。比如说老百姓家里要杀猪,说着说着就有可能说成了“杀朱”,那这岂不是对皇家的大不敬。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也是不在意这一套的,毕竟他自己也是农民出身,非常能理解大家的想法。可随着他当皇帝久了,很多想法也发生了改变,开始觉得民间的“猪”的确有点问题,必须要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猪是极为重要的,是老百姓生活中重要的肉食来源,如果就这样禁止老百姓养猪,很有可能要出问题。所以这一次朱元璋采取了改名的做法,将猪原本的名字改为“豕”和“彘”,从此老百姓养的猪就不是猪了,而是养“豕”。当时这条规定执行的比较顺利,毕竟只是改一个名字称呼,并没有影响到百姓的切实的利益,不过后来情况又发生了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到了朱厚照时期,有一次他吃饭的时候,上了一道红烧猪蹄,他觉得很不爽,干脆就下令全国不准养猪也不准杀猪。这可把全国的老百姓给愁坏了,大家都觉得朱厚照实在是太不了解民间,就因为一道菜就让全国不准养猪。其实这样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是误解了朱厚照了,虽然他禁止养猪的确有这道菜的因素,但其实背后还有着非常深刻的经济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过猪的朋友都知道,猪是非常耗费粮食的,虽然猪也吃杂草,但吃杂草的猪是不长肉的,所以每一个养殖户,都会在猪的身上耗费大量粮食,但这样显然不符合当时的客观环境。在明初的时候,地少人多,拥有足够的粗粮来养猪,后来到了明朝中期,人口数量已经涨起来了,粮食问题已经成了最主要的问题,这个时候再消耗大量的粮食去养猪,就显得不值当了,所以那个时候才会禁止全天下养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厚照此次的决定,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显然是不符合客观情况的,当时这条规矩执行了没多久,就在全天下人的反对声中取消了。总的来说,避讳是封建时代特殊的产物,它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用处,反而极为折腾老百姓。所以避讳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参考资料:《题钓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