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23年5月,除哈尔滨、长春两市以外,全国常住人口数量超过900W+的城市均已对外公布了过去一年本市常住人口数量。人口被看作区域发展的压舱石,常住人口持续流入的城市,无论是政策支持、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多个方面都能迎来利好,反之则持续下滑。到2022年末,我国全国总人口达到14.12亿人,但相较2011年人口总数减少了85万人,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负增长阶段,那么过去一年人口变化具体在城市中是如何表现的呢?今天笔者这篇文章就给各位朋友提供一个观察视角和参考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沙合肥等中西部城市人口保持高增长

长沙合肥等中西部城市人口保持高增长

在进入人口负增长的新阶段,我国城市人口出现了高增长和高流入两个分化现象。其中人口增长的城市多集中在中西部和省会城市,而人口流出的城市则出现在东北地区和不同省份的地级市中,我们先来关注人口增量城市表现。

2022年全国人口保持高增量的城市主要来自中西部,其中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0W+的城市有五座,分别为:长沙(新增人口18.13万人)、杭州(17.2万人)、合肥(16.9万人)和西安(12.29万人),除杭州以外其他三座城市均位于我国中西部地区。

排名方面,长沙超越青岛暂列全国第16位,合肥超越宁波和南阳位列第20位,西安和杭州排名保持不变,但也进一步缩小了与天津和郑州的差距。值得肯定的是西安、杭州和长沙2021年的常住人口也达到了20万左右的增长(合肥也新增近10万人),足以可见这四座城市对于人口吸引的长期稳定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他常住人口也保持不小增长的城市还有:武汉(新增9.01万人)、郑州(8.6万人)、青岛(8.54万人)、济南(7.9万人)和成都(7.6万人),同样有多个中西部城市在列。

中西部地区省会作为主要承接沿海城市产业转移的城市,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GDP增速以及常住人口增量方面均保持稳定的高增长态势,中西部也正是需要这种率先发展省会城市、再逐步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模式来适应当下人口负增长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上广深人口负增长

北上广深人口负增长

在2021年以前,我国四个一线城市的人口变化呈现“北上下降”、“广深增长”的发展趋势。这背后是北京和上海执行严格的落户政策,广州和深圳不断优化工业体系招募产业工人。但这种人口趋势分化在2022年开始趋同。

过去的202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流出13.54万人、广州流出7.65万人、北京流出4.3万人、深圳流出1.98万人。其中上海和广州受年初疫情影响因素,深圳(包括佛山、东莞)则是受加工出口贸易影响,相信2023年人口数据会有所放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北广深并不是2022年全国人口大市中流出最多的城市,除上海外天津(人口负增长10万人)、东莞(-9.98万人)、邯郸(-8.59万人)和保定(-5.1万人)均出现了人口较大幅度下降。这其中天津、邯郸和保定已经是连续两年常住人口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而还未对外公布的哈尔滨和长春也不能排除人口负增长的可能性。

我们发现除产业和政策调整以外,全国常住人口大市中呈现负增长的城市多集中在北方地区,其中天津市更是连续两年(2021年流出13.6万人)常住人口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位列第一位,这一点也与天津市近年来的经济数据、地铁客流强度等数据表现趋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2021年各城市人口数据变化,2022年我国城市间人口流动的强度有所降低,头部城市的人口增量由20W+下降至10W+,尾部城市的人口流出量也有所放缓,可见全国城市人口流动正在趋于稳定性。在随着全国主要城市放开户籍后,一批国内的“移民潮”也进入冷静期,未来那些产业结构更为合理、营商环境更为优化、民营经济更为活跃、城市配套足够全面、区域辐射能力足够独大的城市还将持续吸引更多人口落户,至于其他城市的人口变化将持续下降或还将有什么新的变法应运而生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