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的抗日剧中,不少主角的高光时刻就是拿着大刀冲向敌人。

他们挥舞大刀把日军打得不堪一击。网友纷纷发言大刀是抗日“神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一个八路老兵站出来直言:当年我军一个排都被日军一个班挑翻了!

那么事实究竟是什么?大刀在抗日战争中有没有用呢?

抗日初期,大刀一战成名

抗日初期,大刀一战成名

可以确定的是,当年在抗日的战场上确实有大刀队伍,甚至出现了“大刀精神”和著名的歌曲《大刀进行曲》。

完全可以证明抗日剧某些程度的真实写照,大刀在战斗中确实有一定的优势。

1932年一天深夜,日本军队突然发起“一二八事变”。

驻守在上海的19军遭逢突变却临危不惧,在军长蔡廷锴的带领下奋力反抗,誓死守卫上海。

可是敌人早有预谋,敌众我寡,局势十分不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危机,19军向上级申请第5军的支援,友军会合之后19军士气大增,将士们高声大喊:击退敌人!

起初我方还有军火,弹药充足,人员齐全。可是到了后期,敌人接连不断的进攻让前线的战士很是疲惫,轮番上阵后掏空了后勤的储备物资。

为了保卫家园,19军的战士直接拿出大刀和对面的敌人贴身肉搏,就算在枪林弹雨中,只要砍死一个敌人就算有所收获。

就这样,我军浴血奋战了33天之久,沿街小巷尸体横生,血流满地,空中弥漫着血腥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贪生怕死的敌人被我军的大刀士兵吓退了,不敢上前,日本政府向东侵略的计划被打破了。

这是大刀第一次登场在抗日战场上。

实际上,对于大刀的使用,有一个人可以说是“开山鼻祖”。

他就是曾经的西北军阀——冯玉祥。

冯玉祥早年占据在西北地区,是当时的一方霸主。

然而霸主也有头疼的地方,那就是面对这辽阔的西北地区,想要一个人守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况且当时西北地区物资贫乏,武器空缺。

多次试验之后,冯玉祥决定选用大刀作为自己军队的标配,士兵们都需要学会运用大刀,熟练掌握近身搏击的技巧。

令人意外的是,大刀在战场上使用效果还不错,不过只限于以冷兵器抗战为主的战场。毕竟大刀可没有机关枪那么快,冯玉祥当然不会蠢到让自己手下的人白白送死。

1916年,冯玉祥专门成立了一个“手枪队”,对队里的士兵都标配了一把手枪和大刀,不过在此后的几场战役中,由于大刀的出色表现,不少人更乐意称这个队伍为“大刀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是大刀赋予了冯玉祥运气。在民国军阀时期,桃源之役、廊坊和天津战役都让冯玉祥大获全胜。

冯玉祥大喜,在军中颁布军令:凡是我西北军,都要设立大刀队。

对于大刀队士兵的选拔也颇为严格,要求进队的成员必须身材高大,强力有劲。

除了要会熟练使用枪支以外,还要成员学习相应的大刀课程,熟练掌握大刀的实战技巧、与敌人近身搏斗、夜间作战的方案等。

不得不说,冯玉祥确实有两把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刀队崭露头角,被我军模仿学习,运用到战场上效果颇佳。

甚至在之后的一场战役中彻底打破了日军几百年使用西洋式指挥刀的传统。

1933年3月4日,侵占东北地区的日本军队动作不断,企图从东北出发一路向西占领中华大地。

可是他们的阴谋并不会得逞。

当天晚上,日军召集了第6、8师以及第14、33等八万多人的军队,企图侵蚀我国的长城冷 口、喜峰口、古北口等地。

声势浩大的敌军势在必得,仿佛毫不在意我军的部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拦截到敌人的情报之后,我军立刻行动,派出第29军和37军前往喜峰口对日军进行侧面包围偷袭,砍断敌人前进的脚步。

3月9日,我军成功占领喜峰口,等到日军一踏入包围圈就立刻发动攻击。

毫无准备的敌军瞬间死伤一片。

可是,由于日军人数较多,武器精良,甚至有大炮的加持,第29军仅仅两天的时间就损失了两千多个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况不容乐观,但是接下来我军的举动瞬间扭转局面。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危机重重,大刀力挽狂澜

危机重重,大刀力挽狂澜

当天凌晨,第29军感觉事情不妙,当即决定派出大刀队冲上战场。

夜间的敌人很是疲惫,只根本没想到在热武器为主的战场上会有冷兵器的运用,借着月色不少日军的头颅纷纷掉落,死伤无数,局势瞬间扭转。

同一时间,第37师的旅长赵登禹也下出指令:拿起大刀,夜袭敌人!

大刀队瞬间出动,击杀日军三百多人,振奋士气。

3月10日,敌人再次发起猛烈的攻击,不断用机关枪和大炮朝我军发射,企图扰乱我军的队伍,却不想,我军男儿热血万丈。

即便没有枪支弹药,还有大刀在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旅长赵登禹以身作则,虽然腿受重伤依然拿起大刀冲向敌人。

大刀队的士兵们用余下的手榴弹作掩护,破坏日军的进攻方式,趁着炸弹的烟雾冲到敌人的身侧,将他们一一斩杀,保住了坚守的阵地。

经过几个小时的惨烈激战之后,敌人被迫撤退,回到营地休养生息。

令他们没想到的是,我军趁机行事,偷袭深夜熟睡的敌军,还没等日军反应过来,他们就已魂归故里,烟消云散了。

当天夜里,我军一共击杀了上千名敌军,缴获了十一辆坦克、三十六挺机关枪和一架飞机等等,大大的充盈了我军的物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剩下的日军部队军心大乱,随即撤离,不再向前行走。

喜峰口一战,彻底打响了大刀队的名头,不少日军士官在深夜都要摸一摸自己的脖子,生怕身首异处。

在那场战役中,甚至有士兵创造了一个人砍死16个敌人的记录。

大刀队的厮杀让日军心惊胆战,吓破了胆子,许多日本士兵在脖子上戴上铁圈,唯恐人头掉落,更是有人举手投降,声称自己是被送上战场的朝鲜人。

日军的行为无一不彰显着大刀队在战场上出色的表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峰口战役我军大获全胜,消息一经传出,国内外哗然一片。百姓议论纷纷,各种报刊开始宣传大刀队打破了日军百战百胜的“神话”,十分鼓舞人心。

日本也发表声明,声称名誉尽毁,遭遇60年没有过的侮辱。

此次一战,日本军队吃了教训,抛弃了原来使用的指挥刀改为日式军刀。

可以说,喜峰口大捷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希望,极大的鼓舞了百姓和士兵的抗日热情,推动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发展,大刀队功不可没。

在之后的抗日战场上,时常出现大刀队的身影,令日军闻风丧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彻底打响中日战争。

令日军没想到的是,驻守在此地的正是当年打破他们“神话”的第29军。

11日,大刀队英勇迎敌,士兵高举大刀,手起刀落将敌人的头颅一一收割。

200多名日军来犯,仅大刀队就砍下60多人的头颅,日军被吓得连连撤退,不敢上前。

37师有一个敢死队的成员,亲眼看到队友被日军残忍杀害,心中悲愤,面对敌人的来势汹汹,他竟然单手拿起身边的大刀冲进战场,将所有的敌人都砍死了。

此事一出,震惊全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当年《世界日报》的记载:日军头颅被斩三分之一,溃不成军,节节败退。

日本军队甚至有流言声称:不少日军士兵宁愿被枪弹打得千疮百孔也不愿意被割掉头颅。

在此后的各大战役中,都传播着大刀队的英勇事迹。

1938年3月,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也出现了大刀的使用。

24日当天,由于日军人数众多,装备精良,凶猛的火势之下我军落了下风。

为扭转局势,上级决定派出第91旅183团3营营长高鸿立组成一个大刀队攻破敌人的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刀队的成员每人只配备8个手榴弹和一把大刀就冲上战场,尽管日军有大炮不断地向战场发射,可是大刀队还是突破重围砍死了不少敌军的炮兵,收缴了不少日军的大炮。

27日,日军占据了台儿庄大部分区域,情况十分危急。我军当即下令,组成敢死队夺回阵地,仅有57人的大刀队就此成立。

我军战士不惧生死,奋力厮杀,一个小时砍死60多个日本士兵,如此英勇的行为让敌军弃枪而逃,我军顺利夺回了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统计,台儿庄战役一共击毙了一万多名敌人,有七百多名日军被俘,缴获了大量的物资,极大的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此后的战役中,大刀队一次次的被媒体争相报道,仿佛手握大刀就能让敌人吓得屁滚尿流,日军的刺刀就像是破铜烂铁。

甚至在如今的抗日作品中也会把大刀捧到“神话”的宝座。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我军大刀和日军刺刀到底谁更胜一筹?

孰对孰错,大刀不是神话

孰对孰错,大刀不是神话

1933年,喜峰口大捷之后,上海有一位叫麦新的作曲家创作了一首广为流传的歌曲——《大刀进行曲》,这首曲子朗朗上口,曲调宏伟雄厚,一经发出就获得无数的好评,在全国广为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各地相继发起了学习大刀的热潮,不少人认为大刀是抗敌“神器”,手拿此物敌人便可不战而逃。

然而也有“非主流”声音发出,时任北平军事委员会的黄绍竑明确表达:“媒体应该把重点放在军队的最新武器上,大刀队只是无可奈何的做法!”

实际上,黄绍竑的话确实有道理,舆论的高涨夸大了大刀的使用,却让人无视大刀也有缺点。

抗战时期,我军的大刀并不只是一个品种,而是分为单手刀和双手刀。

因为制作简单,常用在军队训练上,不少队伍都会配备大刀,装备率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是,出于抗敌的考虑,抗日战争的大刀会比普通大刀更加厚重。

一把抗日大刀都有4斤重,刀身长80厘米,十分厚实。游击战的队员经常背着一把大刀夜间偷袭敌人,效果颇佳。

这样的选择只能说是当时最合适的做法,毕竟国情的原因导致军队只能选择大刀。

抗日战争之前,我国正处于军阀混战,百姓名不聊生的局面,经济低迷导致生产力也随之下降,长期的战争让武器装备很是缺少,更不用提兵工厂之类的创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日本侵华的正式开启,我军不得不作出决策,选取合适的武器作为战场的标配。

经过多重的研究和传承工艺的影响,我军决定把“大刀”推广全军。

其实我军早期也考虑过刺刀,只不过因为原料不足,耗时较长的原因被舍弃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刺刀需要使用者会灵活变动,找准“刺”的时机。

当时我军的士兵大多都是为了守卫国家的普通百姓,长期的饥饿劳作让入队的士兵并没有强健的体魄,大刀会被士兵轻易的接受,但是刺刀却不好“拿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对来说,日本选用刺刀是他们经过战斗决策的。

当时日本不少发动战争,大肆招兵。

为了侵华目标,日本军队早已对士兵进行严格的训练,选用刺刀符合他们的作战风格以及当时的社会经济。

实际上,大刀队之所以在抗战时期出名还得益于当时战场的类型。

因为日本国小地少,缺乏自然资源,他们对枪支弹药的节约很是病态。这导致在抗日战场上,我军和日军经常出现大规模的“白刃战”。

大刀和刺刀针锋相对,屡屡碰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喜峰口大捷为大刀提高了声誉,可事实上,战场上大刀的使用情况却不容乐观。

曾有一个八路老兵透露,当年在自己所在的一个排被日军的一个班挑翻,只因为日军带了刺刀无法近身。

的确,根据相关材料记载,日军在训练官兵的手段令人发指,他们经常在自己占领的地区用刺刀刺杀平民百姓,锻炼新兵使用刺刀,可谓是抛弃了人性。

面对这样的“禽兽”,我军的大刀也会有几分微弱。

在1943年的石碑保卫战中,我军就遭到日军刺刀的攻击,死伤上万人,状况惨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历史,发现真相。大刀并不是“神话”。

日军的刺刀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是我军士兵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大刀精神”让抗日战争获得胜利。

结语

结语

或许大刀并不能拼过刺刀,它有一定的劣势。

但大刀立下的功绩是真的,那些拿着大刀的无数革命先辈无惧无畏、牺牲自我是历史事实。

所以,我们看待历史更应该从客观的角度出发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