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品 | 医言难尽

作者 | 南门二

今年三、四月份,北京经历了一波比较严重的甲流,据部分发热门诊一线医生描述,接诊人数最多的时候几乎要赶上了去年年底的那波新冠疫情。这波甲流的症状要弱于新冠,但也引发了不小的关注度,一度有不少人觉得是新冠二波来了。进入四月底五月初后,随着这波甲流疫情逐渐减弱,加上五一假期、淄博烧烤等话题的火热讨论。传染病的存在感变得比较低。

反超甲流 新冠重返北京法定传染病第一位

直到5月5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常规发布的2023年第17周疫情周报再次把人们的注意力拉了回来。在这一周(4月24日-4月30日)新冠反超流感,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并且在接下来的第18周(5月1日至5月7日)持续霸占传染病病种第一位,且在第18周,北京市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超过一万例,具体为10508例,而这一数字在第17周时是6438例。短短一周,近乎翻倍,可谓增长迅猛。有关“二阳”的讨论热度陡然增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统计数字反映到日常社会生活中,新冠的存在感也的确有抬头之势。有关“第二波”的预言其实一直没有停止过,大约在春节后、大约在三四月、大约在四五月……包括张文宏医生其实也曾做出过类似的研判。按照感染后身体内的抗体有效期是5-6个月推断,五六月份的确是病毒最有可能重来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阳”占比多少?多种呼吸道传染病同期并存

据北京日报报道,对于近期这波疫情重来,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流感季逐渐过去了,相对来说近两周新冠患者接诊人数确实要比之前多。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是“一阳”,“二阳”占比约为一成多一点。“一阳”患者大多为老年人,“二阳”患者大多是20岁至50岁之间的中青年人,这可能与他们社会活动较频繁有关。

另外,在五一假期结束时,两位知名博主江宁婆婆和拆台CT分别做了一个“阳/没阳”的投票,在江宁婆婆的投票中,正阳着的人占比约为8%;在拆台CT的投票中,正阳着的人占比9%;而一阳与二阳的比例基本五五开。不过因为老年人使用微博的比例相对较低,所以这个投票反映在老年群体上误差会比较大。再者,考虑到病毒存在潜伏期,五一假期的人群流动反映到疫情传播人数上存在滞后性,近期的阳性比例应该会略高于投票时的比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虽然近期甲流高峰期已过,不过并不代表不会感染。并且,近期除了流感和新冠第二波之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也处于高发期,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引起5岁以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毒病原,家有小孩子的一定要注意防护。

流感、RSV、新冠,几种病毒同期存在,并且感染后的症状也非常相似,普通人区分起来不太容易。所以一旦出现相关症状,还是要及时就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阳症状弱于一阳?但此番疫情有些新情况

随着近期一些“二阳”或“一阳”的人增多,医言难尽通过与一些患者的交流中发现,最近这一波疫情,不少人反映症状较轻,不过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

去年11月底阳康的唐女士,上周染病发烧。最初只是低烧,她自己以为是流感。但是接下来第二天第三天,唐女士逐渐开始有肌肉酸痛、腰胀的情况,喉咙也越来越干痛。到此时,唐女士开始怀疑会不会是新冠?于是其到医院就诊,核酸后得到确认,二阳了。“去年那次,我只是高烧,喉咙并不太疼。这次烧得没有上次厉害,但喉咙更疼,不过没有到刀片喉的程度”。唐女士表示,五一假期她曾经出京旅行,当时没有特意做过防护,加上节后上班比较劳累,可能抵抗力有所下降。五一与她同行的女儿目前并未出现症状。

还有一位杨先生也向医言难尽分享了自己的二阳经历。其5月11日下午开始发烧,晚上高烧39.4℃,吃了布洛芬后退烧,之后整夜没有再烧。5月12日,请假在家,早上七点多烧38.4,自测抗原一条杠;下午反复低烧,最低37.4,晚上7点多又烧到38.5。吃了布洛芬、蒲地兰、感冒清热颗粒,除了嗓子难以下咽的疼痛,味觉无异常。5月13日凌晨4点多,发烧到39.2℃,再测抗原深红两道杠,强阳。当天白天,杨先生有过几次腹泻,眼睛也有干涩感。不过杨先生并没有选择去医院,“药家里有,去不去也没啥区别,对二阳也有心理准备”。截止到5月16日,医言难尽询问杨先生时,其尚未转阴,不过症状已经不明显。“比上次弱多了”杨先生表示。

家住北京西郊的张先生最近也阳了,不过他与前面两位不同,他是“一阳”。据他自述,去年年底那一波他幸运躲过。但是5月10日左右他开始狂流鼻涕:“在单位上着上着班就开始流鼻涕,到快下班时已经非常严重,低个头时间长点儿都明显感觉要滴下来”,不过白天他并未发烧,以为着了寒。晚饭后喝了一包感冒冲剂,夜里睡觉咳醒,发现已经烧了起来,量表38.2℃,服下一粒布洛芬后睡下。次日醒来就感觉非常不适,头晕、心跳快、眼睛红痒、流眼泪。请了假后张先生到医院检查,确认是阳了,被病毒“查漏补缺”了。不过张先生表示,自己并不太担心,之前第一波时就做好了阳的准备,已经比别人晚得了几个月了,“还要啥自行车”。

综合上述几位患者的病情,以及其他公开的患者病例来看,不少二阳反映症状弱于一阳,至少不强于一阳。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就曾分析,“新冠病毒感染不论是初次感染还是二次感染,临床表现都是类似的,就是病毒感染。但是感染后,病情的轻重影响因素很多,包括病毒感染的量、基础的免疫状态、既往疫苗接种情况等,所以每个人感受可能不一样。从整体上看,再次感染或者二次感染的人群,不论是原来的奥密克戎毒株的BF.7还是BA.4.5,还是现在的XBB,症状都要轻。如病程更短、发热时间更短、发热度数更低。”不过大家也要注意到,专家说的是整体上看二阳症状较轻,具体到个例上,如果是本身身体情况差的人,老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症状不一定会更轻。

还有一点,就是反映出现眼睛干涩、红肿、看东西模糊等症状的比例似乎比上一波更高,在上一波中极少有人提到眼睛方面症状。相关的一些新闻中也有报道过相关情况,其中新变种XBB.1.16“大角星”毒株被频繁提及,因为国内外不少眼睛发炎的案例都与XBB.1.16相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XBB.1.16会引发眼部炎症?

在今年的4月21日,国家疾控局曾发文解释过有关眼病与XBB.1.16的问题,文中写道:印度和部分国际媒体报道,XBB.1.16可引起儿童眼睛发痒、发红(结膜炎),出现“粘眼”,非脓液。类似眼部症状在此前流行的新冠毒株感染病例中也有过报道。如果近期出现此类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其实,在《中国新型冠状病毒眼病防控专家共识(2022年)》中也曾指出,新冠感染患者出现眼部病变的比例为0~35.71%,其中结膜炎最为常见。因为冠状病毒是通过跨膜刺突蛋白感染宿主细胞,而跨膜刺突蛋白又以ACE2为受体感染人内皮细胞。因此,存在ACE2受体的组织容易受到冠状病毒的感染。而眼部许多组织都存在ACE2,且与鼻咽、肺部相通。

所以,眼部症状并非XBB.1.16毒株专属,在此前的毒株中其实也有相关案例,至于XBB1.16是不是更容易攻击眼部,比此前的奥密克戎、德尔塔等攻击眼部比例增加多少,还需要等待更权威的研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二阳,我们该怎么办?

5月15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会议中表示,“认为自己没有感染的,实际上相当多一部分都是抗体增高,抗体增高的话就说明他感染过”,估测全国有85%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约有11亿~12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近期疫情形势,钟南山表示,下一步应对新冠病毒感染,一方面还需要研发能覆盖XBB变异毒株的疫苗,包括MRNA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这些疫苗主要是要针对一些特殊人群,比如免疫低下或有其他严重基础病的老年人;另一方面,一旦感染了新冠,应给予及时药物治疗,能大大降低死亡率。

当前流行的XBB系变异株是新冠病毒奥密克戎的重组变异株。研究数据显示,与早期流行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其传播力和免疫逃逸能力都要强,但致病力没有明显变化。那么,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从个人角度该怎么应对呢?

知名医疗博主@协和医生Do先生 日前在微博上谈到二阳问题时表示,“部分医院发热门诊标本近期的阳性率大概在1/4-1/5左右”,此外他也对二阳的预防与治疗提出了建议:

“有发烧症状的,常用退烧药无外乎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一般二选一即可,不要混着用,使用退热药尽量多喝水,补充水分,避免大量出汗后脱水;有嗓子疼的,可以通过盐水漱口、含薄荷糖、含冰块、多喝水保持咽喉湿润等方法缓解。”

“如果症状比较重,对症处理效果差,还有加重趋势,或者本身就属于高危人群(年龄大,孕妇,免疫缺陷等),或者家里有其他高危人群,怕传染给家人等,那么出现疑似症状后,最好及时就医,明确病因,防止往重症方向发展或者传染给家人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丁海波主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总的来说,这波新冠症状较轻,无论是‘一阳’,还是‘二阳’,症状与流感差不多,以发热、咳嗽、咽痛、肌肉酸痛为主,一般进行对症处理、多休息就可以。”

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曾表示,进入“乙类乙管”后,我国防控的目标是保健康、防重症,所以对于有重症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严重基础性疾病人,要做好个人的防护,避免去人多聚集的场所,平时注意手卫生,去人多封闭的环境,注意戴好口罩等。

而对于大多数非高风险普通人来说,只需平常心面对,适当注意防护即可。家里可以备些退烧药、感冒药,也可以备点抗原,有类似症状就自测一下;症状严重的及时就医。科学看待疫情,坚持已经养成的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