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在竞争力的增强,就业市场各色的歧视现象也开始出现,除了常规的性别、年龄、颜值、学校等方面的歧视,海外学历也成为了莫名的歧视点。

尽管留学归国可以增强国际视野与专业技能,但仍面临着就业歧视与障碍。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着种种偏见与歧视,导致海归学生的人才与潜力无法充分发挥,个人发展受到影响。这些就业障碍与歧视需要社会各界加以重视与改善。

特别是招聘会现场,就业歧视更是屡见不鲜。

尽管社会舆论和社会规定都对就业歧视嗤之以鼻,但隐形的就业歧视仍旧存在,毕业生的求职之路仍旧艰难。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数据显示有75.7%的受访者曾在找工作时遭受到不公平的对待

企业对留学生缺乏了解

歧视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缺乏了解和信任。

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海归数量急剧增加,在人才质量方面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导致大众对海归群体的印象和期待下降。但实际上,大部分的留学生都具有良好的中英文水平,开阔的国际视野,竞争力很强;

另一方面是因为企业对留学生缺乏了解。中外教育制度存在差异,一些企业因为不了解,会对学生大学的经历产生质疑(比如会质疑学生将大量时间用在社会活动上,是不是没有好好学习?)。而其实,实践是很多国际名校的重要教学方式。

当然企业在招生过程中也需要打破常规,为留学生准备入口,类似四六级成绩的划分要求实在很滑稽。

此外,一些名字很“野鸡”的名牌大学也往往会对不了解的面试官产生误导...

海归留学生在国内的就业歧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

文化差异

用人单位担心海归学生无法适应本土企业文化,两个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会影响工作表现,这也是一种偏见。

02

薪资要求偏高

部分用人单位认为海归留学生的薪资要求会较高,难以聘用。但事实上,海归学生的薪资要求并不高于本土应届毕业生

03专业技能贬低

尽管海归留学生接受国际化教育,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但用人单位不认可海外教育质量,对其专业能力存在疑虑与偏见。

供大于求的就业市场

目前,国内的就业竞争力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对于海外留学生来说,需要保持自信,放低身段,切合实际的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才是最好的办法。

而对于企业来说,仅仅通过学历等硬性招聘标准是无法获得与企业契合的优秀人才的。

很多招聘条件无法反映应聘者的实际能力和学识,一些应聘者表面迎合其喜好,并没有在学识能力上与招聘单位深度契合,这对招聘单位的长远发展不利。

所以,面对这样的就业局势,留学生和企业都应该冷静下来仔细审视对方,充分了解再做判断。

如有其他留学生回国落户等福利政策疑问

欢迎添加微信号haigui_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