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课堂 #青少年情绪
王金现
坐在我对面的少年,两年来一直在发生着重复性自伤行为。他白皙的手腕上有一对隆起的红包。当他感到难受的时候,就用圆规的尖刺自己的手臂。他说,根本感觉不到疼,反而有时候会有一点兴奋。
两年前他曾经买过安眠药,被家人发现了,没有服下去。有很多次他站在高处想要跳下去,但他最终没有跳下去。他苦笑地解释说是因为害怕太高。从那个时候开始,他感觉痛苦的时候就用尖锐的物体刺伤自己的胳膊。
他曾经向老师说过自己的情况。但是老师在背后窃窃私语的议论,让他背部发凉。他多次向自己的妈妈讲述自己的痛苦,妈妈给他灌输很多正能量的话语。告诉他不要太矫情。告诉他很多正能量的话语。说他千万不要怎么样怎么样,如果那样,妈妈的一生也就完蛋了。所以,每当他痛苦的时候,他还会觉得内疚,认为自己给妈妈带来了很大的失望。
他说睡眠非常不好,失眠或者多梦,白天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不好,也无法给他带来什么快乐。他说跟老师的关系有些疏远,因为老师也只是说他的问题。同学之间还好吧,相互之间可以开一点玩笑。
他说自己总是陷入到胡思乱想里,搞得自己说话都有气无力的。我注意到他说话的时候,气息真的很短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明显,这个少年遇到了情绪处理上的麻烦。他所谓的胡思乱想是想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一筹莫展。他采用刺伤自己身体的方法来安抚自己内心的痛苦。
听完他的说说,我问他希望得到什么帮助。
他说,就想通过一个权威告诉他得了抑郁症。如果得到了这个标签,自己的一切行为就可以得到一种解释了,也可以得到别人的理解或者接纳了。
我解释说:你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接纳,而且以抑郁的方式来满足这个渴望
我说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接纳,肯定欣赏,这是正常的。但是用抑郁症的方式,无法达到满意的效果,而且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痛苦。我说你值得追求属于你的欢乐和幸福。
少年说,我不想要变好,眼角闪出了泪花。
我问他的眼泪在表达什么?
他说是委屈。他说自己努力过很多次。但是根本不行,根本找不到方法,自己也改变不了了。他之所以来寻求心理咨询,是不想让自己的母亲太过难受。他抬起头来看着我问:他不愿继续咨询治疗,会不会让我感到难过?
我沉思片刻,摇摇头,说:我会感到遗憾,但我终究会尊重你的意愿。我还说我不是神,无法拯救别人,也无法改变别人,只能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我不知道这些话语是不是恰当,因为我内心有很大的情绪波动。但我不想让少年再为我感到内疚了。
因为在少年的潜意识当中,他所遭遇的麻烦和痛苦,是得不到帮助的,是会给别人带来负担的。所以他拒绝我可能给予的帮助,这个孩子内心的善良,又不希望给我带来失望。我已经被他“投射”成为自己的妈妈了。
跟他父母进行了短暂的交流,也恰恰印证了一个事实:有很多父母亲,可能自己的情绪都没有完成分离,根本无法成为孩子情绪的稳定器。当看到孩子遇到一些困难的时候,根本无法处理内心的担心和焦虑,于是自动化地回应出一些所谓正能量的话语,例如,“你应该知道,”“你需要,”等之类;还有一些全职的妈妈,学习了一些标签心理学,就给孩子贴上了“意志薄弱”,“不够坚强”,“内在脆弱“,“自卑”,“低自尊”等等标签。
这些高大上或者正能量的话,其实表达的潜台词是这样的:孩子你是有问题的,而且你给我带来了麻烦。只能带给孩子歉疚感,而不是理解支持和鼓励。
所以,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无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因为每当他遇到困惑的时候,根本得不到理解安慰和支持,反而要承担来自于父母亲的焦虑。久而久之他们就用重复性自伤行为,甚至自杀行为,来安抚内心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小时的咨询之后,我内心情绪波动真的很大。
我感到愤怒的是,很多家长不知道自己在用什么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孩子遇到内心痛苦的时候,需要的是理解,安抚和支持,而不是所谓的正能量的话语,或者心理学的标签。
让我感到压抑的是,很多父母真的是对自己没有情绪觉知,没有情绪分离。虽然有好的愿望去支持自己的孩子,但实际上是无能为力,反而是帮倒忙的。他们不能扮演孩子的安全基地。
让我感到难过的是,我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那个孩子沉沦到更深层的抑郁之中……现在有27%左右的孩子都承受的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
我能够为此做些什么呢?一定要我说的话,我只想说:父母亲们,从情绪分离开始,心理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