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把文学类专业定义为“天坑”的年代,无数向往诗与远方的年轻人被现实的重担压垮。

而这位54岁,已然过了知天命之年的外卖员却在5年艰苦养家的生活中,写下了4000多首诗。而这些诗可谓是字字泣血,感人至深。

为什么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需要送外卖才能生活?他又经历了怎样痛苦的过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人不解,怒而焚书

火苗烘烤着王计兵的脸,但他却感觉身处冰窖,父亲那本就凹陷干瘪的眼眶在愤怒的加持下更加令人窒息。

王计兵第一次对父亲感觉到陌生,但令他心痛的绝不仅仅是亲情的破裂。

无数个日夜凝结的心血,整整60万字的手稿在铁桶中燃烧,火焰噼里啪啦地作响,那是王计兵梦碎的声音。

“你写这种东西能顶吃喝吗?能赚钱养家吗?”父亲流露出恨铁不成钢的神色,大声怒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父亲那张扭曲的脸,王计兵意识到原来在生活面前,“扶摇直上九万里”的梦想简直不值一提。

可长久以来,诗词歌赋已经成为了他身体的一部分,难以割舍。

王计兵犹豫不决的样子气的父亲涨红了脸,巴掌重重落下,王计兵恍然间惊醒。

铁桶中的火势有了衰减迹象,纸屑如萤火虫般飞舞环绕。

王计兵清楚自己需要冷静一下,于是他让父亲先回家,行尸走肉一般的在村子里漫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不合时宜的从耳边溜走,瘦削的月光把王计兵的脸色衬得煞白。

世事大梦一场,人生几度秋凉。经过一番思索,他终于下定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写诗了。

等他回到铁桶旁,那厚厚的纸张已经燃烧殆尽了,他不顾烧伤的风险,直接用手抓住把手,一把提起。

王计兵似乎闻到了烤肉的味道,一缕白烟在手掌中缓缓升起,他的思绪也随之飘到了九霄云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视书如命,小试牛刀

视书如命,小试牛刀

1969年王计兵出生于徐州邳州农村的一户穷苦家庭,不同于其他村民迎接新生儿时那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的庆祝,王家早已在艰难的生活中变得麻木。

没有愉悦,王计兵的父亲在接过这幼小的生命时只是在嘴角渗出了一丝苦笑。

他明白,以现在的家庭情况,王计兵的未来将充斥着迷茫与暗淡。

深感压力倍增的的父亲开始没日没夜地干起了农活,可无论他把那些农作物养育的多么饱满,出售价也是固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儿子一天天长大,父亲头一次体会到无力甚至是绝望。

一转眼,王计兵到了要上学的年纪了,学费、生活费等费用更是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王计兵对于各种理科并不感兴趣,他更喜欢文科。

在他看来,文字具有神奇的魔力,在文章中可以对他人的遭遇感同身受,甚至收获些许惊醒,各类古典小说中那些充满诗词歌赋的世界令王计兵心驰神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小年纪的王计兵就展现出了视书如命的模样,同学们的休闲娱乐在他看来是浪费生命,而他自己也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只知道看书的怪胎”

但俗话说得好: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王计兵日复一日养成的仿照书中格式写诗词的习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在初中的一次诗词创作比赛中,王计兵的诗脱颖而出,这次成功的经历让他心中想要成为诗人的欲望激增,似乎也为他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

可天不随人愿,把读书写诗作为志向的王计兵很快走到了人生的岔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中毕业后,家里的条件根本不足以供养王计兵上高中,于是父亲执意让王计兵外出打工。

父亲的决定让王计兵顿感前途昏暗,而他的母亲看出了王计兵的失落,想着跟丈夫再商量一下,筹一些钱,先把报名费交了。

可谁知王计兵的父亲听到妻子的言论后大发雷霆,让她从此以后再也不要提及上学的事情。

明白辍学打工已成定局,王计兵独自一人跑到了城里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对于年仅16岁的他而言,找工作哪有这么简单,无论是各类餐厅饭馆还是工地都以不要童工为由拒绝了他

闭门羹吃到饱的王计兵品尝到了生活的苦涩,用纸笔记录下当时的心情后便匆匆赶回了家。

但出乎王计兵意料的是,了解了具体情况的父亲并没有过分责怪他,但摆在王计兵眼前的路就只有务农这一条了

但好在务农生活没有让王计兵更加颓丧,反而为他的诗词创作提供了素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乐此不疲的沉浸在乡村田园中,一花一草一世界,笔墨在指尖跳跃,王计兵文思如泉涌。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三年的农村时光不仅健壮了王计兵体魄,更丰富了他的精神世界,但坏消息还是如约而至,已经成年的他得进城打工了

为了好找工作,王计兵刻意挑选了沈阳这座工业城市作为目的地。

路程遥远,一连几天的长途跋涉让他身心俱疲,但好在进城后没过多久,他便在一处工地上找到工作,成为了一名农民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在的王计兵承包了很多工友不愿意干的脏活累活,可真心有时换来的不是真心,而是狼心狗肺。

在工友眼里,王计兵成了冤大头,指使王计兵干活成了他们的爱好。

起初王计兵并不在意这些,毕竟他还有写作能充当心理安慰。

但时间一长,一些不知趣的工人竟然偷偷找出王计兵写的诗,在大庭广众前,用讽刺的语气读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下子就碰到了王计兵的红线,他顿时火冒三丈,一把夺回诗稿,跟那些工人大吵一架,第二天便去结算工资,离了职。

这之后,王计兵像个无头苍蝇般乱窜,迷茫与孤独在夜里不停地侵扰他的内心。

他给父亲打去电话,父亲终究是不忍心看着儿子露宿街头,便让王计兵回家再说。

几经辗转,王计兵回了家,在家闲了两天的他已经在父亲紧皱的眉头中感受到了危机感,可他既没有学历,也没有手艺,就只能去做苦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家不比沈阳,工地少不说,最重要的是压根不缺人。

王计兵找了一圈,也没有找到跟在沈阳类似的工作,但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在与人闲聊中,王计兵了解到了“捞沙”的工作。

那人向王计兵展示着自己捞沙捞出来的伤口,小腿上的皮肤按压下去后便会出现大片血红色的痕迹,脚底的血泡不停的向外渗血,手肿胀得像个馒头。

可走投无路的王计兵根本顾不上这种伤痛,在向那人索要了工作地址后他便急匆匆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此痛苦折磨的工作自然是缺人的,王计兵就这样成了一名捞沙工人。

血淋淋的现实给了本来还心存侥幸的王计兵当头棒喝,随着捞沙时间的增长,王计兵的身体被沙砾磨损得千疮百孔。

这段的时光被王计兵铭记于心,在现在的他看来也是痛苦万分。

不过与其他捞沙工人不同,王计兵有自己的心灵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王计兵家附近的公园里,不知何时开了一个旧书摊,小说、散文、诗词等等书籍一应俱全。

虽然其中很大一部分都缺边少角,但对于王计兵而言,这无疑是天大的好消息。

每天工作结束后,王计兵都会到旧书摊看书,起初怕老板赶他走,还装成要买的样子,笨拙的从口袋中掏钱。

但老板一眼就看穿了这个生活窘迫的青年,他微笑着,摆摆手说道:“年轻人,你看吧,别带走就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计兵对老板的善意心领神会,此后便不再装模作样,彻底沉浸在了书的海洋之中。

钟爱诗词的他也第一次接触到了武侠、科幻、悬疑等类型的小说,而这些书也彷佛为王计兵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开拓了思路的王计兵越发技痒,心动不如行动,他先是进行一些仿写和续写巩固基础,待时机成熟,他便开始着手于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穷苦出身的王计兵看透了小人物在时代洪流中的沉浮,他擅长以小见大,在细节中体现生活的酸甜苦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他的第一篇小说《小车进村》就在《百花园》上成功发表,赢得了满堂彩。

王计兵的笔法在懂行的人眼中是淳朴真实的力量,可人是无法接受太多真实的。

渐渐地,开始出现了说王计兵文笔稀烂的声音,就连王计兵的父亲都被这些声音所影响,按捺不住好奇心看了儿子的文章。

所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王计兵对这些否定表现得不屑一顾,处女作成功发表更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工作上的事情也被他抛到脑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亲看着在自己的世界中如痴如醉的儿子,不禁心生不满。

但上一篇小说的成功仍历历在目,他也不好说什么,就只能忍耐着期盼王计兵能有一天回心转意,脚踏实地过日子。

可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成为了压垮王计兵父亲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他再也无法压制住满腔的怒火。

创作欲望的膨胀让王计兵不再满足于撰写中小型小说,他踌躇满志,决定写一部长篇小说,在笔墨中创造一片独属于他的新天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灵感这种东西是很玄学的,它就像海市蜃楼,出现时令人瞠目结舌,消失后便再难寻到丝毫痕迹。

而灵感枯竭几乎是每个作家都会遇到的情况,王计兵也不例外。

为了找寻灵感,王计兵采取了最极端的方式,他效仿自己书中主人公的境遇,穿上丧服,在屋内又哭又笑。

王计兵的家人看他这般疯癫的模样,还以为他精神出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王计兵的行为,在他父亲眼中,简直能称得上是不忠不孝

盛怒之下,父亲趁着王计兵不在家,一把火点燃了书稿,于是便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梦想破碎后的王计兵回归了现实生活,可在他的脸上再也没有了笑容。

他娶妻生子,为了逃离父亲,甚至带着妻儿跑到了新疆的一处工地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疆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了节约住宿费,王计兵用木头、破布支撑起了一个帐篷作为临时的家。

恶劣的环境招来了很多蚊虫,嗡嗡的声音此起彼伏,长久以来的苦恼烦闷无法排解,痛苦之际,王计兵再次拿起了纸笔。

但与以往不同,写作成为了单纯的发泄,写完看看就扔掉了。

随着工地完工的礼炮响起,王计兵的新疆之旅也结束了,他又带着妻儿来到了昆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多年来,他仍旧保持着看书的习惯,而此时手中3万元的积蓄,也让他萌生了摆摊卖书的想法。

王计兵一直是个行动派,说干就干,他在书店以低价购置了很多旧书,又买了个书架,便在人流涌动的道路旁摆起了摊。

出人意料的是这个简陋的书摊吸引了很多同好,王计兵身边经常围着一群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书中的情节。

可好景不长,王计兵初来乍到并不知道摆摊会占用公共地方,一番交涉无果,旧书被全数没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夜回到解放前的王计兵没有放弃希望,他先是靠着捡垃圾勉强度日

而这段经历也是他的笔名“拾荒”的由来,后来又接触到了外卖行业,送起了外卖

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王计兵接触到了互联网,他放弃了纸笔,开始在网络上写诗来表达内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徐州市作协的杨华看到了王计兵的诗,当时便被这真实感人的文笔所打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方打听后,杨华得到了王计兵联系方式,在电话中提议出版王计兵的诗歌。

但此时的王计兵并不想再折腾,就拒绝了。

谁承想第二天杨华便驱车来到了王计兵的家,此般诚意打动了王计兵,他终于同意了出版

于是《赶时间的人》应运而生,让王计兵名声大燥。

此后,王计兵又先后出版《新寺庙》《起落杆》等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3月,更是获得了第五届徐州诗人节年度诗人奖,坐实了诗人的身份。

而从他开始以一个外卖员的身份踏上诗途至今,已过去了5年。

在累计行驶的15万公里的路程上,写了4000余首诗。

身处黑暗,心向光明,这便是王计兵的真实写照。

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片待开发的光明之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