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蓝字
原创首发|蓝字计划

全文字数|约6000字

5月20日上午,2023年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在武汉光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

在这种会议中心,每年都有超过数十场各式会议召开,规模盛大的各式活动比比皆是,公益峰会看起来只是轻描淡写的其中之一,和很多峰会一样:开幕,又闭幕。

但今年是这场行业峰会的第八个年头。

命运会馈赠不愿放弃的人,峰会当年寥寥几个发起单位,未必想过会在七年后见证一个全新的中国互联网公益巨变。

这对于中国而言,都不能轻易快进。

一场公益峰会背后的万亿风口

一场公益峰会背后的万亿风口

这一届互联网公益峰会,充满了黑科技的味道。

峰会开幕之前,一个名为“技术公益云展馆”的小程序已经在15日上线。在其中展览的超过200个项目中,有由公益机构牵头的云养大熊猫、无障碍数据库,也有企业开发的公益应用——AI导盲系统、城市垃圾地图。更直接的变化是,其中包括了不少企业的商业化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少技术项目也可以在线下体验

譬如一家来自无锡的光电科技公司,开发了一款“海洋捕鱼专用高光效LED集鱼灯”。集鱼灯的原理是利用鱼类的趋光特征快速聚集鱼群,是海洋捕捞行业最常见的消耗品之一,过去渔民常用的是1000W金属卤化物灯。但由于灯内填充物中有汞,生产过程中可能有微量的汞蒸气排入大气,会损害环境。且灯泡在使用过程中一旦破损,同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LED集鱼灯则使用了针对海洋鱼类定制开发的特殊光谱LED芯片,能以180W的低功耗达到200lm/W高光效,可以减少80%以上的油耗,帮助渔民减支增效的同时不污染环境,这是现代海洋捕捞业可持续发展趋势催生的产品。

一家看似与公益毫不相干的公司,也来参与这次的互联网公益峰会,背后是互联网公益行业已经悄然改变的底层逻辑——不再仅仅是互联网公司们将技术基因注入传统公益行业,而是数字化成为互联网公益的基本共识之后,更多的社会力量开始主动参与到互联网公益的浪潮之中。

峰会第一年,39家机构的共同宣言中,略显仓促地叫出“勇于变革,拥抱技术力量”。峰会第二年的主题则是“互联网改变公益”。那几年,无论是北京的支教老师通过直播为甘肃山村小学的学生上课,还是戴上VR眼镜观察云南丛林里的滇金丝猴,都是“互联网+公益”的产物。

到了今年,技术公益的足迹已经遍布中国。它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红外相机、AI技术、云计算追踪雪豹的身影;它在长江,电子芯片记录着长江鲟的生活轨迹、水下机器人监控着鱼苗的各项指标;它在社区里,失语AI筛查工具检查着老人的健康状况;它在病房里,AI智能看护系统陪伴渐冻症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踪雪豹的数据识别系统

改造公益项目的任务总算完成,对公益行业的内部改造成了峰会要面对的下一块硬骨头。

极具代表性的是2018年和2019年的主题,分别是“科技向善、理性公益”与“理性公益、科技向善”,相当于只是调换了顺序。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消除当时业界盛行的“唯筹款论”风气,包括99公益日等衍生出来的“套捐”行为,以及“同一天生日”这样的筹款伦理争议;一个则是透过数字化能力的提升,让更多公益机构加入到互联网公益的生态之中。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支付宝公益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捐赠溯源,从善款流入基金会,再进入执行机构,最后进入受助人的账户,实现了捐赠链条上的全透明。腾讯公益在“冷静器”、透明公益组件、财务披露组件等功能的基础之上,则是推出了千百计划——拿出2亿元用于一千家机构、一百个公益项目的数字化能力。

从峰会上到行业内,由平台们推动,这场公益行业的转型升级直到今天,才算是艰难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峰会上,公益人拥抱数字化已经成为常态

这个过程里,公益组织和相关方,利用数字化技术和工具,创新公益服务模式,提升公益组织的运营效率,推动庞大的公益项目达到几何倍数的效果。这里面包含了至少两重含义:一方面数字化可以助力传统公益服务的模式创新和体验升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传统公益组织自身的运营效能和信任度,过往十几年围绕在公益行业身上的透明度争议与服务效率低的两大主要矛盾,在数字化渠道里才有了被解决的可能。

数字化给互联网公益带来的另一个变化,是这块蛋糕已经变得足够大,传统产业的力量也主动地成为这股浪潮的一份子。

业内有人早早做过预言。第一届互联网公益峰会发起方之一,南都公益基金会的理事长徐永光曾在2016年表示,未来互联网公益发展趋势之一,就是“用商业的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他列举了可能会被技术参与的一些产业:养老产业8万亿人民币;医疗健康产业8万亿;民办教育3万亿;环保产业5万亿;普惠金融数万亿;扶贫产业数万亿;有机农业数万亿;残疾人就业数千亿;家庭服务业数万亿。

去年的互联网公益峰会上,第一次出现“技术云展馆”,展出项目大概在100个左右,其中大多数来自平台与公益团队;到了今年,云展馆里的项目数量已经翻了一番。最关键的是,不只是互联网公司和公益机构,政府机构和传统产业力量的投入与产出也已有展现,依托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公益创新项目不断涌现。数字科技和产业力量将使公益行业创造更大的可持续的社会价值。

正如开头提到的那家无锡光电科技公司,更多造“LED集鱼灯”的产业力量加入,才可能将互联网公益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大厂唯一没有走向混战的领域

大厂唯一没有走向混战的领域

今年的峰会,国内现有的30家互联网公益平台全员到场,无一缺席。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技术公益探索”圆桌讨论上,主持人是中国互联网基金会秘书长杨春艳,嘉宾有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葛燄、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秘书长姚瑶、抖音集团企业社会责任部产品总经理唐垲鑫、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宋婷婷——几家互联网公益“巨头”都来了。

同样的,在“技术云展馆”上,也可以看到不同互联网公益平台和互联网公司的产品。譬如浙江蚂蚁公益基金会旗下的“支付宝心理健康公益服务平台”,快手的“关爱耳朵,快乐生活”公益活动,百度的“大国智匠”人才培养计划等等。

与八年前首届峰会的单调相比,如今的场面称得上声势浩大。

毕竟在2016年,首届峰会的发起方,腾讯公益刚刚搞了99公益日成为互联网公益的代表,南都公益则是业内知名的平台型基金会,陈一丹基金会由腾讯主要创始人陈一丹创办。此外的39家公益机构中,有21家是深圳慈善会、中国扶贫基金会这样的大型公募基金会,其它18家则是绿色潇湘环保公益、关爱抗战老兵公益基金、爱的分贝这种非公募机构。

好听点叫“公益圈的半壁江山”,不好听点就是公益界一群愣头青搭起来的“草台班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届互联网公益峰会的参与人员合照

甚至有业内人士撰文发问,“鹅厂举义旗,阿里怎么办?”,预测“不出数月,阿里必有动作”。

果然在当年7月,阿里巴巴也在杭州搞了一场“全球XIN公益大会”,请来了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壹基金发起人李连杰等一众名人,全程在新浪与优酷两家平台高清直播,远比首届峰会的声量还要大,互联网公益则是其中的部分主题。

短时间内,两家顶尖互联网企业各自唱戏,在公益界是头一遭。这种各自争先的努力,既给了彼此压力,也让公益的真正议题被社会广泛讨论。当时《公益时报》评论道,“腾讯的会议更像是公益机构关起门来探讨自身发展方向和问题”,阿里的大会则是“更希望让圈外的公众了解中国公益圈儿在做什么、做得怎么样、谁需要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球XIN公益大会

峰会之外,互联网公司也开始纷纷“造节”。继腾讯公益在2015年发起“99公益日”之后,阿里巴巴公益在2017年发起了“95公益周”,新浪公益在2019年发起了“人人公益节”。最晚入局的字节跳动,也在去年发起了首个 9·5“DOU 爱公益日”。

这些在商业战场上多有竞争的企业,在公益舞台上展开了一次次的交锋,但这并非一场分个胜负高低的混战,充其量是在各自领域的不同发力。正如一位业内人士的看法:体育界有一句话,有伟大的对手才有伟大的比赛,同理,有伟大的竞争才有伟大的公益。

支付宝2017年推出的“蚂蚁森林”,后来成为互联网公益领域最出名的明星产品之一;在技术公益的潮流中,阿里云的一群工程师在2017年推出了码上公益平台,同样是致力于提升公益机构的数字化水平;京东公益则是在自己最熟悉的物流上下功夫,旗下的“公益物资募捐平台”,为超过800个项目的250万件物资提供了免费配送;新入局的抖音公益则借助于短视频与直播的力量助力公益传播。

行业的整体热度在上升,但就峰会而言,腾讯似乎还是只能自己玩。第二届互联网公益峰会,参会机构有所上升,也只有60家公益机构。到了2018年,峰会首次成立组委会,15家组委会轮值机构中,也仅有腾讯公益一家互联网公益平台。另一边,第二届“全球XIN公益大会”继续在杭州举办,主办方是阿里巴巴公益、蚂蚁金服公益和马云公益基金会。

情况的变化出现在2020年,这一年的疫情让峰会走到线上,也是全行业的一场大考。峰会的主题是“同舟共济,向阳而生”,3000余家公益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的“云端对话”中,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平台公益项目总监双玺成为了峰会的8名特邀嘉宾之一,他在峰会上分享了阿里巴巴公益在区块链应用上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0年峰会上,来自阿里、丁香园、拼多多、极飞科技等嘉宾在分享

到今年,峰会的主题“共益未来”,还算是名副其实。15场主题论坛之中,阿里巴巴、字节跳动、滴滴参与其中。《慈善法》修订之年,30家互联网公益平台也都齐聚一堂,共同讨论修订对行业与平台可能造成的影响。

“共益未来”也不只是平台,从最开始的39家、60家传统公益机构,到如今的25家共建单位、102家联席单位、3000多家会员单位,涵盖公益机构、公益平台、企业、高校、媒体。

汶川地震之后十五年,峰会走到第八年,互联网公益总算告别各自为战的时代。

正如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中国互联网公益峰会组委会主席郭凯天在峰会开幕式上给出的定义: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发展互联网公益的最好时期。无论是官方、学界,还是民间,无论是政策立法还是研究总结,这项事业都正被前所未有地关注。

中国互联网公益仍在寻找共识

中国互联网公益仍在寻找共识

本届峰会,绕不开《慈善法》。

开幕式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提到——近几年在慈善事业整体发展滞后的情形下,借助互联网平台的网络慈善公益活动成为最有活力、最具影响、最快发展的新型慈善形态。然而,当网络慈善公益发展成为大众参与、规模日大、影响深远的时候,在一些负面个案导致其公信力受损的情形下,要继续促使其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通过完善立法来进行规制与引领。

此次修订,也将明确网络慈善的边界,同时为参与主体提供清晰、稳定的预期,以此确保以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慈善公益活动继续发展,进而带动整个慈善事业获得大发展。

这成为2016年《慈善法》颁布以来,互联网公益行业的又一个变革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在峰会现场发表观点

今年,新一届全国人大再次审议了《慈善法》修订草案。从目前公布的草案来看,修改了3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定位,明确为“互联网公开募捐服务平台”。从信息平台到服务平台,含义不言自明,除了为公募机构以及公益项目提供展示,平台需要更主动地介入到互联网公益之中。

另一处大动作,是明确了互联网公益平台们的退出机制,这成为部分尸位素餐的平台身上的紧箍咒。

个人求助纳入《慈善法》、应急救援成专章……《慈善法》即将到来的种种新变化,理应在峰会这种百家争鸣的场合展开讨论。

根据峰会的日程显示,除了开场的嘉宾分享,还将举办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闭门交流会,其中就包括“《慈善法(修订)》主题分享”,各平台代表也将就“《慈善法》修订与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发展”、“如何建立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交流和共创机制”等议题进行研讨交流。

峰会上诞生的共识,很可能会影响互联网公益行业的下一个八年。

这很像是峰会诞生时,那个潮流变革的瞬间。

在《慈善法》尚未出台之际,关于互联网公益立法的呼声就已经一直存在。罗尔事件引发个人救助信任危机,99公益日的出现让网络募捐突破了地域限制……如何填补互联网公益领域的法律空白,成为了整个公益行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2014年起草《慈善法(草案)》时,当时立法机构对网络慈善这一新现象看不准,是完全放任不管任其自生自灭,还是纳入法律进行较为严格的规制,在讨论法律草案时是有分歧的。最后选择的是一个妥协的方案,即纳入法律但只做简单规制。

之后,《慈善法》的立法五易其稿,关于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的设立程序、网络募捐的分级与地域限制,都一度引起争议。直到2016年3月,《慈善法》正式公布,其中明确鼓励互联网公益发展,为互联网公益的“慈善法治”奠定根基。但关于互联网公益可以在《慈善法》的背景下能做什么?公益机构可以如何拥抱互联网公益?一切都尚未清晰。

公益行业迫切地需要对关于互联网公益发展可行之路的探索。

仅仅两个月后,陈一丹与腾讯公益找到了南都公益基金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家公益机构在深圳召开了一场闭门会议,主题为“新环境下,社会组织的新机遇与新挑战”的第一届互联网公益峰会就此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内对《慈善法》修订的讨论接连不断

当时参会的春晖博爱负责人薛一心在参加完闭门会后就表示,“我们小组的讨论者感到新慈善法为公募与非公募间的协同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可能。公募组织和非公募组织之间如何展开有效合作,是我们亟待去关注和拿出方案的。”

果不其然,《慈善法》颁布与首届峰会之后的八年间,非公募机构与公募机构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合作,实现项目的筹款、落地,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公益最常见的模式。

直观的事实是,互联网公益在《慈善法》保障下,实现的高质量发展。

从量上来说,30家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募集善款超过350亿元,注册社会组织总数激增20万个,机构会员单位数量扩充75倍,捐赠人累计超过510亿人次。从质来说,互联网公益峰会提倡的理性公益、透明公益概念成为行业共识,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公益股东人大会与公益真探等创新机制的出现,也引导了互联网公益行业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互联网公益的实践也为《慈善法》的修订提供了充足参考。武汉疫情期间,互联网公益体现了高效调动社会力量的能力,凸显了应急救援工作中,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平台、志愿者等不同力量之间协作的重要性;30家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之中,有像腾讯、阿里、新浪等一批推动互联网公益行业发展的平台,也有不少平台则选择“躺平”,随波逐流。

这些经验与事实造成的影响,最终都在目前公布的《慈善法》修订草案中有所体现。而互联网公益的法治思维也将真正确立,互联网公益的发展也具有了更充分与更完善的法律依据。

曾几何时,是《慈善法》催生了峰会,现在则是峰会与互联网公益的实践,成为了推动《慈善法》修订的重要力量。

如今,《慈善法》修订尚未落地,2023年互联网公益峰会之中,200多位跨界嘉宾、1000多家公益机构代表的思想碰撞,或许能为此次修订查漏补缺,也必将在《慈善法》修订落地之后,得到实践与反馈。

这是峰会八年间,互联网公益行业的既有经验。互联网公益峰会的下一个八年,数字化会如何继续重构公益,又有多少社会力量会被撬动,《慈善法》的修订如何影响互联网公益的未来?

这是本届互联网公益将要给出的答案,也是互联网公益峰会需要继续回答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