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3日至24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次会议我来讲讲,就是表明党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鲜明态度,发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落实好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总书记讲话精神,是各级党委政府,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最大的讲政治。

--党政重视是抓好农业的前提。“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一抓就不难”。本质是一把手重不重视的问题,任何事情只要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了,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把农业农村发展、乡村振兴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党政同责,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亲自抓,五级行政首长具体抓的良好态势;二是科学制定专项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工作考核细则,实行最严格的考核,通过考核倒逼各级把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工作落在实处;三是据实调整一二三产业结构,使农业始终处于一种优先发展的地位。

--耕地保护是抓好农业的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农业的基础在耕地,只有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才能从根本上兑现总书记讲的“藏粮于地”。一是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层层足额带位置下达耕地保护任务、全面推行田长制、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制度、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在耕地保护红线面前,任何人不能越雷池半步,越步即违规,违规必担责;二是充实乡镇农业技术力量,在经济待遇、职级晋升、工作环境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让他们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适时、具体指导农业生产,确保耕地的科学、可持续利用和保护;三是探索新的耕地开发空间,在快速恢复流出耕地,遏制非农化,限制非粮化基础上,结合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情况,生态环境保护情况,荒地、盐碱地、滩涂等具体情况,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展耕地面积。

--农业投入是抓好农业的根本。农业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在有限的耕地前提下,要实现农业快速发展,只有加大农业本身的投入,特别是农业科研的投入,才能把总书记讲的“藏粮于技”落在实处。一是加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所需经费无条件保障,充分调动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农业研发的积极性,保证农业科研成果快速转换为生产力;二是加强对农户的投入,这里的农户不是指只要有农村户口的农户,而是指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把粮食直补、地力补贴等相关政策补助真正发放到农业生产经营户手中,保证耕者真正得实惠,且补贴比应当充分激发种粮积极性,使广大农村青壮年能够留在农村,能够让他们看到在农村也有出路,也有奔头;三是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紧紧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因地制宜加强工厂化、产业化农业生产,培育新型农业产业工人、农村致富带头人,增设文化体育设施,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村委为农联农带农,加大农用道路、水利设施、机械化耕作等投入,使农村这块沃土不仅能留住农村人,也能吸引城里人。

综上所述,只要同向发力抓农业,就能尽快把总书记擘画的“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美好画卷书写在神州大地,就能如期实现到203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的既定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