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75站跑进台山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75站暨台山都斛东滘口胜利大营救文化之旅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0-21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75站暨台山都斛东滘口胜利大营救文化之旅活动在台山市都斛镇大纲村、东滘口以及端芬镇海口埠举行,实现定向运动与南粤古驿道各路段的联动呼应。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许瑞生,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副主任吉伟东,广东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崔剑,广东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吴伟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总工程师朱国鸣,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文物局局长龙家有,江门市委常委、台山市委书记李惠文,江门市委常委、副市长措旺拉姆,以及奥运会柔道冠军冼东妹、奥运会跳水冠军张雁全、台山籍中国足球名宿容志行等人出席活动。“胜利大营救”重要功臣陈秋帆之子陈京元为赛事鸣锣开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灼均 摄

本站赛事由国家体育总局文化发展中心指导,广东省体育局、自然资源厅、文旅厅主办,广东省社会体育和训练竞赛中心、广东省户外运动协会、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台山市人民政府承办,广东省体育彩票中心、台山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台山市都斛镇人民政府、台山市端芬镇人民政府协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

古驿道+全民健身

近500名粤港澳定向选手跑进“全国第一侨乡”

今年是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及其品牌赛事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进入第8个年头,本站赛事是继2017年之后再次跑进江门台山。台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和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素有“全国第一侨乡”“内外两个台山”之美誉。本站赛事吸引了近500名粤港澳三地选手报名参赛。赛事首日进行少儿组、专业组、成年组团队定向赛,次日少儿组、专业组、成年组、体验组短距离定向赛。值得一提的是,体验组中除村民组、大众组、亲子组外,赛事组委会还专门设置了银信后人组,实现侨乡文化、银信文化与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有机联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台山是著名的“排球之乡”,是目前世界九人排球运动开展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在我国排球运动史上贡献最大的地区之一,被称誉“中国排球半台山”。台山人对九人排球运动情有独钟,将九人排球作为全民健身的群众性体育运动进行传承,并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九人排球成为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和家乡人民联络感情的载体。台山九人排球还传入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为中国体育外交与排球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成为极具岭南特色的侨乡文化品牌。赛事期间,为推动全民健身与侨乡文化深度融合发展,赛事组委会在海口埠“广府人出洋第一港”主题公园排球场组织了2022年南粤古驿道·台山海口埠男子九人排球精英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苑青 摄

恰逢5月17-23日为世界定向日暨中国定向周,为推进定向运动在国内普及开展,提升定向运动影响力,赛事组委会还在海口埠举行了自行车骑行定向赛。该赛道途经银信博物馆、古码头、银信墙柱阵、银行一条街及海口埠至梅家大院古驿道示范段,力促南粤古驿道建设成果与群众共享、全民健身与侨乡文化深度融合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台山市自行车运动协会车友供图

古驿道+文旅融合

“火出圈”文旅资源打造台山乡村振兴示范带

历史上的台山古驿道以县城为中心,外延至江门开平、恩平和新会及阳江,并通过南部广海、川岛等地区出海,开启了五邑先人移民的出洋大门,广府文化和华侨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萃。2017年,台山古驿道“海口埠—梅家大院”段被列入全省首批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8个示范段之一,进行保护修复及活化利用。该示范段主要为6.3公里河堤观光道和陆上7.5公里古驿道,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分布着海口埠遗址、电视剧《狂飙》拍摄取景地梅家大院、台山市五邑名村“东宁村”、中国传统村落“浮月村”、台山最古老的墟镇之一“上泽墟”等节点。

端芬镇海口埠是“南粤古驿道出海口纪念地”“世界记忆名录银信纪念地”,有着重要的海丝文化遗存,承载着极其丰富的侨乡记忆和厚重的文化底蕴,经过活化利用,融合了文化体验、乡村旅游、户外运动和休闲度假,现已成为充分展现台山海外华侨银信缘起、递送、历史作用与现实文化价值的平台,获评“2016-2020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最佳推广站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省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2022年3月,海口埠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端芬镇的银信文化品牌持续擦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浩年 摄

为进一步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按照“多彩台山,魅力侨乡”乡村振兴示范带的规划,端芬镇还围绕“海口埠、梅家大院”两个核心连片规划,将海口埠和梅家大院两个景区进行紧密的联系,通过陆路风貌带、水路风貌带将资源串联,打造“侨乡圆梦·侨乡风情”段。

此外,台山旅游资源丰富,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省内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胜地,有3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8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川山群岛旅游景区、那琴半岛、五丰村、康桥温泉等景区景点远近闻名,还有台山鳗鱼、生蚝、青蟹、麻黄鸡等让人回味无穷的海陆特色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川岛王府洲度假区(杨兴乐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琴半岛地质海洋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斗山镇浮月村洋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桥温泉旅游度假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古驿道+红色记忆

粤港澳三地齐活化“胜利大营救”登陆点旧址

1941年底,日军攻占香港,并对在香港避难的大批中国文化名人展开疯狂搜捕。党领导下的东江纵队历时半年,从香港秘密转移了800多名文化名人到后方,如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胡绳、夏衍等。这次营救,无一人被敌人截获,无一人死伤,为我国革命事业和文化发展保留了极其宝贵的“星火”。此举赢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赞誉,被认为是“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胜利大营救”(又称“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事组委会在东滘口举行“胜利大营救”情景演出。陈天海 摄

都斛镇东滘口是营救行动中粤西海上交通线的登陆点,是我党的重要红色足迹。当时的大营救临时指挥部和秘密汇聚点设在了中共地下工作者、台山人陈秋帆担任总管的大中华酒店中。大营救期间,陈秋帆利用其大中华酒店及斗山陈氏的社会关系,帮助大量文化名人成功撤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赛事组委会在东滘口举行“胜利大营救”情景演出。陈天海 摄

按照省政府的南粤古驿道工作部署,都斛镇以东滘渔村为抓手,实施台山都斛“胜利大营救”粤西海上交通线及东滘口登陆旧址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项目,充分发挥“古驿道+”综合效益,深度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全面提升东滘渔村风貌,提升场地价值,促进“农渔文旅体”多业态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此外,在都斛镇大纲村内,参赛选手们“跑进”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林基路原名林为梁,1937年回国后在上海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2月,林基路受党组织派遣到新疆工作。1942年9月被新疆反动军阀盛世才逮捕入狱,与陈潭秋、毛泽民等共产党员英勇就义,年仅27岁。林基路红色教育基地由林基路故居、林基路纪念公园、林基路事迹展览馆以及初心大讲堂共同组成,是集瞻仰纪念、爱国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基地。当天,赛事组委会在大纲村党史馆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文广旅体局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杰滨 摄

活动现场,赛事组委会在东滘口举行“胜利大营救”情景演出及图片展,揭幕“潮涌东滘口 星火传九州”中国文化名人胜利大营救展览馆,以此宣传东滘口在粤西海上交通线中的重要作用,弘扬东滘口红色文化精神,展示保护修复与活化利用成果。粤港澳参赛选手与游客重温三地共同记忆,传承红色革命精神。此外,大纲村还举行国家级非遗“飘色”巡游、美食特产与非遗产品展示,东滘口则进行龙舟巡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灼均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