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说《建军大业》拍得很欠缺,因为电影从头到尾都是打打杀杀,没有体现出“建军”两字的核心精魂之所在。把这部电影的标题挡住了,把所有历史人物的真名隐去了,单看剧情,说它是《古惑仔之兄弟复仇南昌城》丝毫没有违和感。
所谓“建军”,不仅仅有建立军队的意思,更有建设军队的内涵。毛泽东委员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进行三湾改编,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党指挥枪”“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又提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治军纪律。
随后的古田会议上会议选举产生了新的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书记,把毛委员的一系列治军方针确立为红军部队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不但在井冈山朱毛红军内部推行,随后也在各地红军中逐步推广,是整个红军队伍脱胎换骨的关键转折。
其实同样是红军的“牌子”,独立发展的红四方面军,跟被毛主席在井冈山亲手带出来的红一方面军,作战勇敢方面不分伯仲,但是军纪、思想面貌、干部素养方面确实有差距的。
比如李云龙的原型,四方面军悍将王近山,作战勇猛敢打敢拼,但是他创下了一个纪录:我军历史上有且仅有一次武装抢夺友军物资,并酿出人员伤亡的案例。《亮剑》里虽然还原了,但给大家的印象是这似乎是司空见惯的事情,其实不是,有且仅有他李云龙这一次。
刘伯承元帅那么仁厚、好脾气的领导,那次都被王近山气坏了,责令他公开道歉、归还物资、作出检讨、并全军通报批评。
比如四方面军上将许世友,侠肝义胆敢作敢为,被毛主席屡次用汉大将军周勃作比喻。许将军对老百姓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但是对下属和家人,也有一些放纵的因素于其中。他这种性格,好一点来说叫江湖习气,坏一点就叫军阀作风了。
比如四方面军将领陈再道,犯了捅破天的大错误,被菩萨心肠的毛主席保下来了。结果晚年还是陷入了腐败的争议,被人写了一首《将军,不能这样做》。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创建了一支史无前例的“人民军队”。
我们看中国近现代史,最先觉醒的是知识分子——就是新文化运动;然后这些知识分子成立了党,并与孙中山先生的国民党合作,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大革命失败后,先行者们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在毛泽东和朱德的领导下开辟了井冈山根据地。
而这一支人民军队,是党改造旧中国的第一个实践成果,把人民军队称作“党的长子”毫不为过。
而从历史上看,军队、士兵,往往会站在人民的对立面。唐朝藩镇割据,士兵是将领的“私兵”;宋朝士兵的地位非常低,罪犯往往会“刺配充军”;明朝的部队杀良冒功是一把好手,所以有“贼过如梳,兵过如篦”的说法;至于近代以来,军阀混战一塌糊涂,具体士兵的形象可以看一看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和《茶馆》,简直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从这两个维度上来看,就更能看出“人民军队”这四个大字的伟大意义。那首歌唱得多好啊——
雄伟的井岗山
八一军旗红
开天辟地第一回
人民有了子弟兵
在伟大的延安整风之后,全党全军上下都接受了毛泽东思想的洗礼与改造,彻底变成了一支史无前例的军队。从此军队就成为了一个大熔炉,不仅仅所有的士兵、将领都“熔”入其中,就连国军党军队的解放战士、俘虏们,也都彻底变换了面貌。
1944年,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一片大好,纷纷进入了反攻阶段,结果国民党政权打出了一个“豫湘桂大溃败”,失地三千余里,直接导致英美在分割二战遗产的时候不带我们玩了,去跟苏联py交易了。
然而仅仅六年过后,我们在朝鲜战场上一举击溃了“世界最强”的美军,这时候的美军可是经历过二战的全盛阶段,如此巨大的对比,就是人民军队体系的威力。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思想对我们人民军队脱胎换骨的改变,共产党人跟历朝历代的“造反者”有什么不同?根源就在这里。同时也必须看到,毛泽东思想也必须依托于载体从而实践于现实世界,党和军队就是曾经最坚实最忠诚的载体。
经典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大家都看过吧?高官的子弟、工农的子弟,能够进入同一个部队,一同训练一同上战场,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建军理念的体现。
虽然《高山下的花环》总是黑运动,但是高官子弟与工农子弟在同一个连队,这其实是运动遗泽,也是军队“打破圈层”最好的体现。
毛主席的长子,伟大的毛岸英烈士,也就是这样践行毛泽东思想的。
毛主席对于这一支百炼成钢的人民军队是寄予厚望的,原因就是人民军队被赋予了“打破圈层”这一思想内涵。
不管你爸爸是什么职位,不管你家里有多少钱,来了部队都得从大头兵做起。当然,完全意义上打破圈层是不现实,因为部队内部的上下级制度就非常鲜明,这是战争的客观需要。但是毛泽东思想下的“三大民主”,很好地冲淡了上下级之间不可逾越的隔阂。
“三大民主”是毛泽东思想在部队践行的基本原则,分别是——军事民主、政治民主、经济民主。《古田会议决议》规定:官兵之间只有职务的分别,没有阶级的分别;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生活,坚决废除肉刑,禁止辱骂,让士兵有说话的权利,反对打击报复;克服极端民主化,保证民主生活的正常开展。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基层士兵可以参与军队的管理;禁止打骂、体罚士兵,共同维持军队的纪律;监督军队的经济,监督部队经费使用情况,监督伙食质量;做群众工作,做士兵政治教育。士兵委员会既是民主组织,又是监督机关。遇有重要事情,士兵委员会就召集大家讨论,上至各级首长,下至伙夫马夫,都可以自由发表意见。这就是人民军队战斗力的根源。
也正因为此,毛主席把人民军队看作是共和国的压舱石。
建国后,我们的政府机构、科教文卫组织、工厂商社、农村基层,都保留了大量的国民党时期的干部,用毛主席的话来讲:
“那么多小学,我们没有小学教员,只好用国民党留下来的小学教员;我们也没有自己的中学教员、大学教授、工程师、演员、画家,也没有搞出版社和开书店的人员。”
“过去我们的大学生大多数是资产阶级、地主阶级的儿女。工人、贫农、下中农都进不起学校,小学都进不上,进上小学进不上中学,何况进大学?旧的知识分子至少有几百万人。群众的文化教育掌握在他们手里,我们没有掌握。”
所以毛主席认为,要对这些旧知识分子、旧干部进行“继续改造”,要自下而上地让人民参与新旧干部的监督与改造工作。而在毛主席的制度设计中,人民军队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人民的监督与改造保驾护航。
伟大的“三结合”制度设计就是这样的:革委会组成三分之一为老干部,三分之一为革命青年,三分之一为军队。军队就是新青年和老干部们“压舱”的,有了解放军在场,新老两派就算有什么深仇大恨,也不敢矛盾“弄出圈”了,老老实实坐下来关起门来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