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近年来我国各种形式上线的数字展馆已超2000场,科技带来的“体验革命”正将束以“高阁”的博物馆带入大众视野,走进“文创繁荣”!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该纪念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于1977年发起并创立,旨在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2022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中指出,应努力推动让文物活起来,合理利用文物资源,努力提升中小博物馆展示服务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是一个地域性文化展示的空间,承载着人类文化的记忆,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更是一个城市乃至一个国家文化底蕴的代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万物的互联,大家对博物馆的参展、观展体验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博物馆也顺应时代发展,结合智慧云、新零售等新兴科技推出一系列数字化互动体验。

数字化文物采集

利用现代技术如三维激光扫描、结构光、摄影测量、3D建模等,对文物进行二维影像数据采集和三维激光扫描。这种方法可以获取文物的空间、影像、纹理等详细信息。通过数字化信息采集,可以构建精细的模型和资源库,这些模型可用于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公众展示。此外,数字化信息也为文创产品开发和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基础。

图:文物三维数字化扫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文物三维数字化扫描

数字化管理平台

博物馆的收藏、保管、研究、陈列、教育等活动,都产生了大量的文物数字资源。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资源,博物馆开始将数字化管理平台纳入博物馆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平台可以汇集融合藏品资源、数字资源、观众资源、业务管理等多源数据,实现各种资源在馆内、馆际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传播共享。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化能力,博物馆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展示文物资源,提供更好的服务。

图:上海博物馆数字典藏页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上海博物馆数字典藏页面

数字化文物互动

通过数字化采集文物,博物馆探索了“科技+文化”的发展思路。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博物馆采取了线上传播与线下创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投影沙盘、多点触摸、全息成像、虚拟现实、AR文物识别小程序、创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将深藏于数据库中的文物信息实体化。这些技术手段使文物更加立体和综合,观众可以零接触地欣赏到文物的真实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佛山市博物馆馆藏古字画《吴荣光《授经图卷》及活化影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佛山市博物馆馆藏古字画《吴荣光《授经图卷》及活化影片

从数字化采集到数字化管理平台的搭建,再到对数字资源的活化应用,在技术不断发展创新的大背景下,科技与文化在博物馆里实现深度融合成为了可能,不仅如此,数字化技术也正在各行各业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工具和能力,帮助其有效地提高效率,整合资源。

线上线下的互动体验,打破时空的阻隔,同时延展了体验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是博物馆可借鉴的“新体验场景”,也是茶馆、酒铺、餐饮、书店等线下门店可拓展的另一营销领域。无论是扫码互动(详见《借势节日赢销量,新零售营销码赋能》一文中介绍)还是防伪溯源查询或芯片感应鉴真(详见《为商品保真护航,新零售“码”上赋能》一文中介绍),都链接了线上线下消费场景,为用户提供更多样、多元、多保障的选择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一站式S2B2C新零售科技赋能技术服务商,麒龙科技以新零售科技全面支撑、包装全链条一站服务和新媒体全网运营驱动的赋能模式,助力企业联动生产、流通、销售环节,降本增效、智慧管理,转型指数型发展。

麒龙科技拥有自主开源的SaaS平台,不断完善、升级、迭代系统和功能,以此服务企业不同阶段发展的技术需求,致力成为企业家最长久的科技赋能助跑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