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月初,伊拉克发动对科威特的武力侵占,震惊全世界。

同日,美国派出百余架战机和10余艘舰艇前往海湾地区。同月,美军开启“沙漠盾牌”行动。他们对外宣称,此举目的非常简单,就是为了保护沙特,阻止萨达姆吞并整个阿拉伯半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美国的介入,萨达姆反应十分迅速,他也“效仿”美国,准备了一个专门针对美国的“盾牌”,即“人质盾牌”。入侵科威特后,萨达姆扣押科威特境内数千名美国人,并持续带走西方国家公民,其中美英两国占大多数。

萨达姆把那些人关押在3座旅馆内,试图以他们为“人质”,要挟西方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之所以这么做,和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拉克的禁运、封锁及制裁有关,因为这些行为,导致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和食品出口渠道几乎全部断绝,海外资产同样遭到冻结,整个国度皆陷入孤立绝境,所以萨达姆不得不想办法阻止美国等国对伊拉克的制裁。

他示意伊拉克外长公开向全世界发表声明,申明伊拉克的立场:只要伊拉克继续受到战争威胁,那么伊拉克将继续拒绝释放那些外国公民。

同时,伊拉克政府在萨达姆的安排下,停止向伊拉克境内外国使馆提供任何食物,他的态度十分明确:美国不是想断绝伊拉克的生存来源吗?

那他也要让美国公民尝尝食物短缺的痛苦,尤其是那群襁褓里的外国婴儿,伊拉克的婴儿们所面临的困境,必须亦要发生在那些外国婴儿身上,如此一来,美国怎能不受到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萨达姆明显低估了西方国家及美国的“心狠”程度。时任英国首相的撒切尔不仅断然拒绝萨达姆的条件,而且不断向海湾地区增兵,试图以武力迫使萨达姆低头。

萨达姆无奈之下,只能把所有人质转移到西方军队可能进行空袭的电厂、炼油厂等地,打算用西方人质破坏英美等国计划。对此,撒切尔无比愤怒,斥责“萨达姆胆小,只会躲在西方妇女和儿童的身后。”

同一个月,萨达姆一边强迫外交人员转移巴格达,一边再度对美国表示:“伊拉克扣押西方人质的根本原由即是英美等西方国家对伊拉克和整个阿拉伯世界的侵略;只要伊拉克和英美等国发生武装冲突,那么就将产生一场巨大的灾难。”

而事实,确实如萨达姆所言,战争对于伊拉克就是一场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震惊世界的入侵:在伊拉克人看来,科威特就是伊拉克的“领土”,他们只是想“夺回”自己的土地

论及战争原因,则如前文所言,来自于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入侵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在伊拉克人的心中,科威特本就是属于伊拉克的领土,他们发动战争,只为“夺回”自己的“土地”罢了。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历史渊源能追溯至公元8世纪。

那时,强大的阿拉伯帝国开启版图扩张行动,科威特正处于其管辖范围内。公元17世纪,奥斯曼帝国建立,科威特成为其治下所属县城。

1899年,英国人同科威特签署相关协定,令科威特变成他们的“保护国”。伊拉克独立后,在英国主导下,他们与科威特、沙特阿拉伯三个国家划分边界线,并和科威特相连的地区留下一片很难判定所属权的飞地——鲁迈拉油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伊拉克非常不满,多次要求拆除界碑,且拒绝承认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边界线。他们这么做的理由是因为他们想得到一个独属于伊拉克的出海口,改变本国石油出口的被动局面。

特别是两伊战争结束后,没能实现目的的伊拉克更加“重视”科威特的“归属权”,企图用“科威特偷盗伊拉克石油”的借口索要赔偿,并有计划地、以此当作借口,对科威特实施军事入侵打算。

其二和伊拉克当时国内经济恶化有一定关系。8年的两伊战争让伊拉克的经济受到严重打击,陷入巨大经济危机中。

伊拉克想要重建经济,他们唯一的依靠就是石油出口。但石油价格逐年疲软,令伊拉克难以补充资金,外债更是犹如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看将要无力负担之际,伊拉克把目光投向海湾地区各个国家。

伊拉克觉得,是因为他们主导两伊战争,才挡住了伊朗向外输出革命,维护了阿拉伯的利益,既然如此,海湾地区国家自然有“义务”免除伊拉克的债务,且提供资金帮助伊拉克重建经济。

而在此其中,同伊拉克“渊源甚深”的科威特首当其冲。

当然,对于伊拉克的要求,科威特的态度相当坚决,就是两个字“拒绝”。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谈判失败,美国介入此事,斥责伊拉克对美国等国造成“利益威胁”,宣布冻结伊科两国在美所有资产。

伊拉克彻底被美国触怒,次日便突然发动对科威特的进攻,完全占据科威特首都。

之后的发展就像前文讲述那般,海湾危机愈加严重,战争一触即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中方关于和平的努力:中方主张和平解决,反对一切军事手段入侵

在如此紧张之时,约旦领导人突然向中国提出“希望中方访问伊拉克和海湾地区”的建议。中共中央经一番慎重考虑,决定由外长钱其琛担任中国政府特使,至埃及、沙特和约旦、伊拉克四国进行访问。

同年11月,中国代表团的专机降落在开罗机场,钱其琛按照计划,又先后和美国国务卿、埃及总统、沙特外长、科威特副首相埃米尔等人会面。

在此其中,中国对待海湾危机的态度无比明确:中国只想听取各方意见,不提供解决方案,也不充当调解人;争取成功劝说伊拉克撤兵,和平解决海湾危机。

同月11日,中国代表团来到伊拉克。当日13点,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和钱其琛正式展开会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齐兹是伊拉克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常令西方媒体感到头疼,但他并未向钱其琛展示厉害口舌,而是礼貌地请钱其琛先讲。

钱其琛重申中国立场,向阿齐兹袒露:“我问过美国国务卿贝克先生,贝克说,战争局限在某一处极其困难。我认为,如想和平解决,伊方应在撤军问题上表现出更灵活的行动,扩大国际影响力,这样才能获得更多发言权。”

阿齐兹表示:“8·2”事件并非海湾地区唯一主要问题;美国的直接参与将对海湾地区产生重要影响,伊拉克不可能投降;假如美国把战争强加于伊拉克,那么伊拉克将别无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强调:科威特本就是伊拉克的一部分,英国与美国合谋夺走科威特,如果想要解决海湾地区的问题,必须销毁全部毁灭性武器,且由地区外的国家做出保证,绝对不会向海湾地区使用核武器。

钱其琛同意阿齐兹有关美国介入海湾危机的看法,可战争对伊拉克、海湾地区,甚至阿拉伯没有任何好处,因而他希望伊拉克慎重考虑此问题,尽量避免战争爆发。

阿齐兹沉默片刻,无声起身,转移话题道:“晚宴要开始了。”

接下来,钱其琛与巴解主席阿拉法特进行短暂会面后,坐上前往萨达姆办公室的专车,在某个类似军营的地方见到了萨达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钱其琛直入主题,坦言说道:“昨天,我和阿齐兹外长见了两面,现在,我想向您说明几点,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好,同伊拉克建交30余年,相互关系一直良好;中国支持阿拉伯的正义事业,关心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紧张局势,希望和平解决;当下,战争危机越来越大,几乎所有国家都对‘8·2’事件表示震惊和难以接受,我想听听总统阁下对如何和平解决海湾危机的看法。”

萨达姆的语速十分缓慢,可态度无比强硬。他告诉钱其琛,他认同双方交换意见的谈话,只是科威特本来就属于伊拉克,就像香港乃中国领土一部分一样;伊拉克历代领导人全部不曾以任何法律形式承认过科威特和伊拉克的边界;

现在,科威特却想利用美国向伊拉克施压。伊拉克一直呼吁以色列必须撤出他们所占领的巴勒斯坦及其他领土,而美国则绝对具有全面控制中东石油的企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萨达姆看来,伊拉克未曾忘记和平的重要性;倘若对方与伊拉克平等对话,伊拉克将大方接受;而如果对方采用武力威胁,伊拉克将坚决拒绝接受。

对于“8·12”倡议,伊拉克不强制朋友全盘接受,也允许公开讨论,甚至修正;伊拉克解决问题的态度一贯积极,且会在时机成熟时,用开放和大方的态度去对待需要解决的问题。

钱其琛并未被萨达姆的气势压倒,他从容不迫地反驳了萨达姆把中国香港和科威特及伊拉克两者关系混为一谈的话语。他严肃指出:香港问题不同于伊拉克和科威特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