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盲人老者和一少年跪在堂前,双方都说对方见财起意,要讹走自己的两匹布,县令元好问捏着胡须,不动声色地说:“看来,本官今日要好好审审这些布了。”
围观群众哄堂大笑,布匹又不会说话,元大人怎么审布呢?怕不是糊涂了!
少年名叫杜金,今日去庙会卖柴顺带捎了布用包袱包着,把它卖掉,路上遇到这个盲人老者也要去庙会。
杜金心善,便让他上了车捎他一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下车后,老者死死抱住包袱不撒手,非要说这是他的布。
老者人称刘瞎子,除了眼神不好,其他都好。
一听小伙子这么说,不乐意了,他声泪俱下地哭诉:“青天大老爷,我本来就是去庙会卖布的,原以为这小子好意捎我,哪成想,下车后就要讹我的布,非说是他的,小小年纪就这么贪心,真是世风日下。”
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元好问沉思片刻,看着这一老一少捏着胡须说道:“既如此,只有这布能做证了,那我今天就好好审审这些布吧。”
说完,他不顾众人哄笑,把两匹布一一翻看,反复审视着布匹成色,并用双手卡算着布匹的长短尺寸。
接着,元好问认真地把布匹合拢在一起放在嘴边,好像是对着布匹说话,然后又把布匹放在耳边,似乎在听布匹对自己说话。
最后,元好问笑着对两人说:“刚才我听布匹说有记号,你俩谁能说出布匹上记号是啥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金一脸茫然,什么记号?我妈没说啊!
这时,刘瞎子缓缓说道:“我在布匹梢头那打了个结,大人明察。”
元好问点点头,又问杜金:“那你总该知道这布尺寸吧?”
没想到,杜金还是摇头:“我妈没说啊,交易时候再用尺子量。”
这下,刘瞎子更得意了,他摇头晃脑的接道:“我家的布宽1尺3寸,长2丈4尺,两匹布尺寸一样。”
元好问一听,仍然点点头,围观群众开始对杜金指指点点,议论他欺负老人,杜金在一旁急得满脸通红。
元好问不慌不忙地坐在堂上,看着杜金,继续问道:“你这少年,啥也答不上来,你让本官如何为你做主?那你说说你家的织布机在哪?”
杜金一脸激动:“这个我知道,在我家的羊圈里,织布机旁边是两只老山羊。”
话刚说完,大家都笑了 ,刘瞎子也嘲笑杜金,瞎说,谁能在羊圈里织出这么好的布?
听了刘瞎子的话,元好问也说,确实是上好的布,这蓝色漂亮啊!
刘瞎子忙接道:“我侄子开染房的,染出来的布都是精品啊!”
不料,人群中传出爆笑声,刘瞎子也跟着傻笑。
突然,只听惊堂木“啪”地一声,众人的笑声戛然而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元好问对刘瞎子喝道:“你这老翁,人家好心捎你一程,你却见财起意,这是两匹白布,哪来染过的痕迹?分明是你讹人家的布,真是岂有此理!”
刘瞎子顿时目瞪口呆,但他仍在极力狡辩:“大人哪,我眼神不好,可是我说的布匹的记号、长短,可是清楚的很,您凭啥就断定这两匹布是他的?”
元好问缓缓走下堂,问道:“你既然眼睛看不见,你是怎么发现布匹的边没有锁好?是你用手‘摸’出来的吧,
至于尺寸也是你摸出来的,只可惜,你摸得不够准确,每匹布是1尺4寸宽,2丈5尺长,比通常每匹布宽一寸、长一尺,可见织布的是厚道人家,绝不会像你精明耍滑!”元好问说着让衙役拿尺子来量,果然分毫不差。
元好问一席话,说得刘瞎子头上直冒虚汗,但他还在狡辩。
元好问不理会他,让衙役把布匹拿给刘瞎子让他闻,看看上面散发着什么样的味道。
他吞吞吐吐地说:“羊膻味。”
元好问大怒说:“本官刚才在‘审’布匹时,就闻到羊膻味了。正因为长期在羊圈织布,才会有这味道,可见杜金句句属实!”
这时,刘瞎子再也无话可说,只好磕头认罪。
原来刘瞎子坐上车之后,车一颠,一个包袱掉在他脚边,他捡起一摸,摸出包袱里是两匹布,就想据为己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先把布梢头的线打了个结作为记号,再用手卡量了布的尺寸,本想着万无一失,谁料想元好问慧眼如炬,三两下就让他露出了马脚。
元好问随即把布匹断给了杜金,惩戒了刘瞎子。一时间,元好问智审布匹的公案传遍了四里八乡。
刘瞎子人心不足蛇吞象,最终因为贪心害了自己。
不义之财不可取,量力而行赚钱,知足常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