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

宁波石浦沿岸海面上,就在一艘500吨级的大船即将冲撞向大桥之际,数个橡胶气囊迅速膨开、浮起,瞬间形成百余米长的“防护链”,将大桥保护得严严实实!失控的船只撞上“防护链”时,“防护链”上的绳索像拉链一样缓缓断开。这艘船,完好无损地被阻拦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宁波大学官网

这是宁波大学(简称宁大)王永刚团队所进行的十次桥梁柔性防船撞技术阻拦实验之一。

2023年5月,宁波大学在重大科技成果发布会上展示了这一“大型桥梁柔性防船撞技术与装备”。摒弃传统的“刚性防护”,以太极为灵感,以柔克刚,刚柔并济,借力打力,实现了桥梁、船舶和环境三重保护的目标。

三十年磨一剑,宁大人终在大桥防护领域,为服务“大国重器”贡献出宁大力量,立于潮头,向世界宣告:宁波大学,征途向大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向“海”进军

2023年一季度,宁波的GDP排名超过了直辖市天津,升至全国第11位,成为十强城市的有力挑战者。“宁波,宁波,海定而波宁。”正如其得名来源,宁波的起步与腾飞,离不开海洋。而宁波大学,背靠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立足本地、面向海洋,特色鲜明地发展其优势学科。其中,力学水产,成为宁大当之无愧的“C位担当”。

力学是宁波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学科,而前文所提的大桥防撞重要技术,便是宁大力学“面向海洋”的杰出成果。

“当国内其他知名高校力学学科忙着向‘天’发展时,我们要选择向‘海’进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宁波大学校长蔡荣根曾这么介绍宁大的力学与工程学部。2023年4月,力学与工程学部正式成立。以“海洋工程、海洋装备”为主要领域,宁大力学,聚焦海洋安全,构建出一个以港口为中心,覆盖跨海大桥、船舶、岛礁、滨海、深海等要素的科学创新与技术服务体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校长蔡荣根院士

宁大力学为“海洋强国”服务的赤诚之心跳动不歇,它的成就,远不止这由三代宁大人接力深耕的大桥防船撞技术。海域混凝土结构工程防腐蚀技术,为南海岛礁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隧道施工成套关键技术助力滨海建设安全,解决了滨海地区建筑密集地铁隧道建设问题;极端条件下海缆安全防护技术保障深海装备安全,为海缆企业提供协同助力。

不仅支持“海洋强国”,宁大力学的交叉学科研究,也在“体育强国”的征程中迸发光彩。人体运动力学,正是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宁波大学的研究成果,助力宁波大学研究生石智勇在东京奥运会上,勇猛夺金,打破世界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智勇挺举动作阶段的生物力学划分

力学之外,宁波大学深耕海洋的另一学科——水产,是宁大第二张“蓝色名片”。在2020~2022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宁波大学水产学科连续三年稳居全国前三

东海“蓝色粮仓”中,有宁大身影。蒋霞敏教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乌贼妈妈”,虽年过花甲,但仍奋斗在乌贼养殖第一线。她将论文写在大海里,让濒危的曼氏无针乌贼游上百姓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霞敏教授

黄河流域盐碱地,也有宁大身影。耕耘五载,宁大海洋学院团队,先后为河南新乡延津县引入东海青蟹等8种海鲜。“海蟹安家黄河边,盐碱瘠土变良田”,他们为海水青蟹在内陆盐碱地养殖首开先河,为当地村民蹚出了一条家门口的致富路,也为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更强大的科研力量。

海浪奔腾,澎湃轰鸣,宁波大学,正在奏响追求卓越的交响乐章!

依“海”而生

“海洋”二字,深深镌刻在宁波大学的基因中。向海而兴的它,其实也是依“海”而生的。

“宁波人海外侨胞人数不多,但质量较高。要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1984年,小平同志在谈话中表达了对宁波改革开放建设的期望。世界八大船王之一、宁波籍商人包玉刚于是从香港出发,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捐款2000万美元,帮助兴办宁波大学。国家对此鼎力支持。1986年,原国家教委安排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5所高校抽调骨干教师至宁大。至此,宁大迈开高起点办学的第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玉刚(左)出席宁波大学奠基典礼

然而,就在包玉刚开始积极为宁大的建设奔波之际,1991年,他在香港寓所溘然长逝。生前,包玉刚在许多场合提到:“办好宁波大学要靠大家,我只是带了个头。”在包玉刚好友赵安中的积极呼吁下,邵逸夫、曹光彪、李达三、王宽诚基金会等“宁波帮”人士,纷纷慷慨解囊相助。

“宁波帮”,帮宁波!口号嘹亮,乡情绵长。30余年来,“宁波帮”人士累计为宁大捐款近7亿元。无怪乎前任校长沈满洪曾说:“从创立的那天起,宁波大学就是吃着‘百家饭’长大的。”如今,宁波大学校园中,几乎每一栋大楼都以人名命名——包氏教学楼群、包玉书科学楼、邵逸夫图书馆、林杏琴会堂、黄陈月莉楼、周亦卿综合体育馆……它们见证了海内外“宁波帮”的鼎力相助,也目睹了这所年轻的大学发展、腾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宁波大学周亦卿综合体育馆

勇立潮头

宁波大学,受“宁波帮”乡贤滋养而成长;长成之后,自然心怀感恩、反哺地方——以人才培养为剑,以创新创业为戟,宁波大学,劈波斩浪,勇立潮头!

据相关报道,学校“十四五”规划中,创新创业教育占据重要地位,从机制、队伍、场地、经费等各方面,为“双创”教育保驾护航。宁大的“双创”体系,从课程设置、教育方法到师资队伍,都和宁波当地的产业紧密相关,地方产业尤其是产业龙头企业,更是以“企业家高管进校园”等形式,深入参与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国爱校、创新创业”的文化内核,奔腾在宁大学子的血脉中。回应学校与地方的期望,继承“宁波帮”的“闯”的精神,每年,宁波大学都会涌现出600多支学生团队,参加“互联网+”大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等50多项赛事,参与人数占在校生的40%以上。根据《宁波日报》报道,宁波大学本科生毕业一年后,创业率高达5%。“双创”训练,练有所成!

硕博研究生同样在创新创业的征程上,大步迈进。硕士研究生张涵依托自己在高效纳米纤维技术的空气过滤膜方面的研究成果,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为汽车滤清器、专业口罩、工业车间提供产品与服务;在读博士生陆嘉祺研发出水产养殖病害针对性病原菌技术,随后成立一家生物科技公司,将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场,为养殖户有效降低病害发生率。

卅余载前,“宁波帮”以资金与热情浇灌宁波大学;卅余载后,宁波大学以培养创新人才来为地方发展点燃加速引擎。相信宁大学子,必将为这部“敢为天下先”的宏伟巨篇,续写新故事、新传奇。

“希望宁波大学努力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为浙江建设创新型省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如今,宁波大学不负所望,立足宁波,面向海洋,以“宁大速度”,拼搏出瞩目成绩,开拓出创新未来。明天,他们将以奋进者的姿态,弦歌不辍,砥砺前行,在风雨中雕琢成玉,在烈火中百炼成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宁波大学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