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辽阔,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洪涝、干旱等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提升灾害防御应对能力,既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举措,又是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具体体现,更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实践。

抓宣传,树立安全理念。精心制定宣传方案,部署开展经常性、系统性宣传贯彻和主题宣讲活动。只有让更多人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整体防灾减灾工作才能形成“技防+群防”的闭环,才有利于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要结合“防灾减灾周”、防灾知识培训、坝坝会、应急演练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开展,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针对性进行相关科普培训,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灾害风险识别和自救互救能力。

强举措,落实责任担当。实现应急救援设施设备按国家标准达标配备,应急物资储备库标准化建设,建立健全相关物资管理相关制度、台账,根据各地实际,制定好灾害应急预案,编制通俗易懂的应急指南,鼓励各单位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逃生避险的设备,推广使用家庭应急包,建成一批避难场所,提升应急保障能力。基本建成符合国家标准、满足当地需要、全面可靠有效的现代化应急救援体系。

凝聚力,增强担当意识。灾情就是命令,在灾害来临的救援中,从上到下,社会各级各阶层都要及时响应,启动相关应急机制,广泛动员,做到有召必应、使命必达,救援队伍要第一时间赶赴灾情现场。大家各尽其能,不遗余力,正是这样,有你有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凝心聚力,我们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取得战胜重大灾害的胜利,人人都是担当者,团结就是力量。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做实做细做好,防灾胜于救灾,我们要未雨而绸缪,携起手来,倾尽心力,做到全社会同心协力防范灾害风险,全面提升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水平,让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共同去创造美好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