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应村的古民居建筑群。

近一段时间,一个有关井陉县太行深山区藏有众多美丽的“老北京四合院”的网帖引起了网友们关注。其实,这些所谓的“老北京四合院”,与老北京没有任何关联,与老北京四合院也有着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甚至可以说,这些四合院,有着更为独特的韵味和风情。网帖说的村落,位于井陉县河应村。5月23日,记者探访了井陉县河应村石头村古建筑群,听村支书讲述了有着889年历史的河应村的美丽传说。同时,也听到了当地百姓对于开发古村落、发展民宿经济的心声。

石头村建筑群保存完整

石屋、石路、石文化……石家庄市井陉县是一座千年古县,井陉县境内的“太行天路”沿线,有许多闻名遐迩的“石头村”。这些石头村,如同一颗颗明珠,镶嵌在太行山上。

5月23日上午,沿石家庄南二环西行45公里,驶离井陉太行天路东线不远处,便来到了中国传统古村落——井陉县南王庄乡河应村。

河应村干净整洁,村落西依八亩垴,北靠鞍子岭,东有东垴做屏障,南出割髭河。河应村南北狭长,特别是涧泉沟,有天然的泉水,可以做矿泉水。当地村民说,乡亲们普遍长寿,平均寿命在80岁左右,有4位老人年过百岁。

进入河应村,成片的古民居映入眼帘,建设于明清时期的古民居有40余处,共有100余间石头房屋。保存较完整的有25处,就连围墙、街巷都是用河卵石等石头铺砌而成,这些石头房屋形成了规模较大的石头村建筑群。

河应村的四街、四垴(注:小山为垴,大山为岭)、十巷子依山势而建,众多的石头民居建筑排列其中。五龙圣母庙、毕庆华院、毕增亮院、毕博文院、老母院、毕科小院、张守信院、毕雨兵院、毕贵生院、毕忠喜院等以村民的名字命名的院落保存完好,并逐一登记在册。

脚踩青石板路,从门楼进入毕瑞保家,跟大多数古村落民居一样,影壁墙在入户门内侧,毕瑞保家是地道的四合院式的石头民居,院子地面全部由青石板铺就。看着光滑的地面,就可以断定这座建筑建造年代久远。毕瑞保家的石头民居保存完整,房屋坐北朝南,东西南厢房都是用石头建成,柴房水房一应俱全,正屋是一层青石砖瓦木混合建筑,石头台阶上的顶梁柱依然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屋内厨房火炕一应俱全,雕花窗户还保持着明清时期的风格。毕瑞保今年76岁,他说这栋老宅是他们家祖上传下来的,是明朝末年建造的,他们已经搬到新家居住,目前这栋老宅处于闲置状态。

河应村石屋的建筑材料以石材为主,多采用石木砖混结构,这种建筑有着厚重质朴感。房屋不着粉饰,巧妙排列,自成风景。

穿过整个村庄,处处皆是与石头相关的元素:石屋、石巷、石墙、石院、石子路、石板桥、石磨盘、古石碾……该村是井陉县现有建筑群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石屋古村,也是石屋建筑村落的典范。具有原生态特点的建筑、文化、村巷等,成为原始山村民居的活化石。这些独特的建筑带着历史印迹,是不可复制的。

河应村历史悠久,村内以石头材料为主建造的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石头村建筑群以明清老院为主,村内随处可见石碾、石磨以及用石头铺就的小路等。但是,由于年头久远,不少宅院建筑出现裂缝,甚至有部分处于坍塌状态,急需修缮。

河应村党支部书记毕海明说,虽然他们村距离“井陉太行天路”很近,旅游资源丰富,但是他们村还属于旅游发展的处女地,平时有一些游客来到他们村里游玩,但是形成不了规模,亟待旅游开发。当地希望在传统石屋文化的基础上发展乡村旅游,带领村民探索出一条文化旅游富民的发展之路。

河应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河应村的石头民居建筑群保存完整,仿佛有诉说不尽的历史故事。作为古村落,河应村有丰富的历史典故。据《井陉县志》记载,宋代有一姓贺的将军在此安营扎寨,故得名贺营村,清咸丰年间因谐音演变为河应村,并沿用至今,建村至今已有889年历史。

河应村党支部书记毕海明介绍说,据他们村里的毕氏家谱记载,并考证张氏先祖现存碑记,证实毕氏先祖毕光显从本县南障城镇七狮村迁居河应村,张氏先祖于明正统年间(1436年)从南峪镇南峪村张氏蔡庄社九甲迁居贺营村落户。现全村共有215户,725口人,村内人口姓氏有毕、张、李、高、胡、齐、冀等。这里的村民世代过着农耕生活,这里民风淳朴,村民乐善好施,勤劳善良。

河应村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除继承传统的晋剧演出外,2013年,村里成立了农民艺术团,多次参加县乡汇演并获奖。

“跑龙灯”是河应村的一大特色民间艺术。“跑龙灯”是在民间社火跑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场地灯会艺术。是以旗灯、宫灯、坛灯、猴灯、狗灯、公鸡灯、岳云锤灯、关公刀灯等各种造型灯串在一起,夜晚,灯里点上蜡烛跟随着旗灯在山村广场间来回挥舞,甚是好看。“跑龙灯”形象逼真,阵法多变,造型优美,气势磅礴,再加上茫茫夜色,隆隆战鼓,俨然一个壮观的古战场展现在观众眼前,给人以美的享受。每年的正月,外出工作的年轻人都回来了,“跑龙灯”活动自然成了村里过节时重要的活动之一,场面热闹得很。

传统古村落可发展旅游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河应村的千年古槐。

在河应村中心位置原有三棵千年古槐树,由于历史原因,至今只剩下一棵。这棵古槐需要由三人才能合抱,树高六丈有余,枝繁叶茂,浓荫蔽日,树冠直径达三十余米。大槐树垂枝举手可攀。一直以来,村里有个习俗,每遇婚丧嫁娶,毕氏宗族均备四杠八杈,撑枝开道,向此树祈福,以求平安健康。

河应村还有一个出文人的传说,村后东倚狼牙寨,山上有石塔一座,形似笔尖;村内有常年不干涸的水源,形似墨台。村里的老人们都说,河应村多出文人。河应村经过考证,在这个小山村,仅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就出了40余位人民教师。

河应村为尚未开发利用的古村落,村内现常住人口有196人,60岁以下闲置劳动力57人,大部分为妇女。当前,该村正在招贤纳士,积极号召村里的年轻劳动力回乡发展。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河应村党支部书记毕海明说,现在井陉县旅游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一片欣欣向荣,尤其是“井陉天路”沿线的大梁江村、吕家村、于家石头村、陶瓷水镇等依靠古村落发展起来的旅游景点,正逐步走向乡村旅游振兴。河应村全体村民也有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借开发古村落旅游发展的东风,让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河应村的石屋建筑群孕育了辉煌,也成了明清民间古建筑的活化石。目前,河应村正面向社会招才招商,寻求合作开发,发展当地的旅游产业。村民大部分已在新村建了房屋,村内闲置出来的石头房屋均可以开发利用,可以发展特色民宿经济,让广大的游客来河应村休闲度假,感受北方“石头村”古村落独特的魅力。

来源:石家庄日报客户端

记者:柳安臣

编辑:安雷刚

审核:王玉龙

01

02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