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电池充电,跟电池厂生产电池充电,是有区别的,电池厂除了保证精度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节省时间。因此,用电池厂给出的充电参数来设计充电器,是电池寿命短的根本原因。单只电池跟整组电池充电,是要区别对待的,整组电池充电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这样就要求我们保留一定的空间,使得整组电池更加耐用。

归根到底,所有电池寿命缩短的原因只有一个--过充,导致单只落后甚至整组报废。而大多数工程师本身是不参与一线维修,所以很难把握全局,而从事一线修理的,往往知识水平各方面稍低。比较幸运地,初哥在一线电动车修理专职了三年之久,而研究电池寿命已经有六个年头了,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没有数年如一日的积累,是很难突破的。现在我们半公开这个决定充电器参数的关键秘密吧,你看初哥优化的三阶段充电曲线图,已经能明白的了。设这个付费阅读文章,是希望大家重视知识,再厉害的科学家,再高深的科技如果不能走出实验室,是没有出路的,研究者和用户是鱼和水的关系。

以下是付费内容,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当然很多人并不认同我们的观点,甚至持反对意见,说什么不能充满呀,如此这般云云,我们也不去作过多解释,你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也没有关系,你应该谦虚了解一下不同的声音。再者,谁对谁错不是停留在口头辩论上的,你可以不理解,你也可以去实证一下,正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电池厂在生产检测电池的过程中,因为要节省时间,所以电池充电在经历过恒流恒压段之后就结束了,没有浮充段,因为要节省时间嘛,电池厂难道会花几个小时等电池浮充吗,不可能的,所以电池厂必须在恒压段就过充,把浮充段的电量提前给充了,其实浮充段也充不了多少电的,在恒压段不过充也是可以的,但电池厂为了精度,而且为了检验电池的过充能力,必须这样做,如果电池没有一定的过充能力,更加不耐用。而电池到了用户手上,装车使用,情况就不一样了,一来单只充电变成整组串联充电了,二来,用户有足够的时间来浮充。如果充电器厂按照电池厂给出的参数来设计充电器,那么每一次充电,都是对电池的一次伤害。

这就是为什么整组电池300个循环都达不到就坏了,很多人片面的以为是电池一致性太差了,其实一致性太差只是表象,深层次的原因是电池抗不住过充,导致一致性太差了。

所以我们在设计充电器时不能照搬电池厂的参数,因为按照它的参数,电池是百分之百过充的,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电池不是抛物线式的容量衰减,而是断崖式报废。电池不是日积月累地老化的,而是经过持续过充,突然牺牲了。

解决电池寿命的关键,在于绕开这个致命的过充参数,我们不但不能过充,而且要设计一定冗余,让电池接近充满前就转绿灯进入浮充了,简单来说就是提前结束充电,这是保证电池寿命的唯一保障。

根据我们测试的数据,新电池提前结束充电,跟按照厂家给出的过充数据进行充电,放出的电量相差极小,对于实际装车测试里程来说,并无明显变化,可以说没有丝毫变化,但却造成了电池提前报废,巨大的资源浪费。如果同样情况下,电池放电量增大,里程增加,例如32AH的电池,能放出35AH以上的电量,这时你不要高兴,是电池老化的表现,导致这个问题的根源,一是充电器转灯电流过低,导致电池无法及时结束充电,二是电池失水老化,充电时发热,导致电池无法正常下降到转灯电流,持续发热,持续过充,这不是电池性能好的表现,恰恰相反,电池离报废已经不远了。这种情况简单来说就是猛灌,猛灌当然充得更多,跑得更远,但过不了多久,就死翘翘了。

最后,我们公布一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将常规充电器的转灯电流提高一倍,让电池提前结束充电,剩余没充满的电量,在浮充阶段补充,这是保证电池既充满,又不会提前报废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办法。

当然你可以不信,你也可以选择通过实践来检验一下我们的结论。

需要具体参数的可以联系我们提供技术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