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有所学校因为“横幅”备受质疑,校园贴着“不会吧,真的有人考不上本科”的句子。虽然学校认为这是一种激励,可很多人感受到的是歧视。

考上大专还是本科,是学习能力的差异,这样嘲讽的语气未免太不对劲。这种优越感不该成为教育行业的主旨。现实里更加无奈,在一些人眼里习以为常的本科,是另一些考生无法奢望的。

班里竟没人能达到本科,村镇高中老师晒月考成绩

心理学有个规律,人很难理解自己见识以外的东西。幸福的人以为自己所接受的一切,都很合理而寻常。殊不知另一个“世界”的同学,正在仰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很多城市的重点高中,对于只是处在二本层次的同学,没什么感觉。因为在这里,二本也就是中等而已。像那些全国知名的牛校,没考上双一流都可能被视为差生。

可是在一些村镇高中里,能读个本科,已经“光宗耀祖”。有些村子为鼓励教育,会给高考生奖金,根据考上的批次奖励不同数目。

无奈的是尽管如此,能考上本科的孩子寥寥无几。一位来自河南某村镇高中的老师,晒出了他们班5月的月考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高三生的理科联考中,这个班级竟然没有一个同学可以达到本科(以上届分数线为参考)。班里第一名总分391.8分,而之前的分数线是408分。

就算考试内容有差别,总体上也可以推测出高考水平。何况,408分只是名义上的分数线。在实际招生过程中,会根据志愿和竞争人数,对最后录取分数产生影响。

即使成绩超过本科线,也有大量学生滑档,想保证考上公办本科,一般要高于这个线。这就更足以印证,老师口中的“无一人能考上本科”,并不夸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师表示有心无力,却被部分家长“炮轰”

这位教师看完班里的月考成绩,忍不住感慨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和生源水平差距。别人考二本觉得给家里丢人了,可在这个村镇学校,哪怕能考最次的本科,已经是尖子。

老师表示有心无力,就算再怎么“拉学生”,基本上也难以改变结果。其他很多教师也是这种想法,离高考剩下的时间不多,已经“佛系”了。

学生们本身效率高、有拼搏精神的人也跟那种很好的学校没法相比。认真学习的考生里,通常也只是抱着“尽量”的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不是每个班都这样,根据往年经验,全校每年能到本科线的人数约五百。他们班属于“垫底班级”。老师替学生们发愁,这样的成绩以后还有啥指望呢?

而且,毕业后最悲哀的往往就是这种介于本科和专业之间的考生。人家200分读大专,至少曾经疯玩、没因为学习挨累。你将近400分也读大专,坐这么多年冷板凳没混上本科学历。

以后找工作时,人家不问你高考成绩,只看是专科还是本科。比差生多考将近两百分,最后求职没任何差别,玩也没玩尽兴,亏不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老师的感慨遭到部分家长的“炮轰”。家长认为,学生们的成绩跟教师能力有绝对的关系。村镇学校的生源是差一点,可别的班又不是没有考本科的同学。

月考成绩这个水平,老师不该反省自己怎么带班吗,反而觉得学生没希望。遇到起点差的学生就抱怨、没了努力提升的心思,跟摆烂的考生没有多少区别。

还有家长说出了另一个无奈原因,现在高中不让跨区域招生。理论上是避免各地进入“好的更好、差的更差”这种循环。但是对村镇子弟来说,可能是束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好的城区,学生怎么都有学可上,老师和学习氛围有保证。村镇学生就不同了,自己即便努力,整体教学水平摆在那,没有机会跟更优秀的生源对比和学习。

他们之中读专科的学生,也已经付出努力了。而且河南省本身内卷严重,这个成绩换成压力小的省份和城市,可能就是本科水平。

【编者寄语】高中老师对成绩单的担忧,还只是学生们高考的第一个门槛。村镇子弟因为信息差和家长意识等原因,在填志愿时又是另一道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来成绩就不高,还容易因为对填报规则不熟悉,或者对未来就业没什么规划,随便选个大学和专业。要么浪费分数,要么学个不喜欢或者就业差的专业。考生结束笔试,一定要自己学会留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