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拥有115年历史的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下称“紫光辰济”)被日本津村药业控股的平安津村出资49亿日元(约2.5亿元人民币)收购。

消息一经发布,便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反响。对于中医药的未来发展,国人不免担忧:中医药界“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的说法是否会成为现实?外资的介入对于国内中药企业的发展,又有何新的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百年中医老字号几易其主

据紫光辰济官网资料显示,紫光辰济最早可追溯到1918年的“达兴堂”药房,已有百年历史。后由于生产的药品均品质上乘,一时名声大噪,市政府便直接将其命名为“宝鸡制药厂”。

梳理紫光辰济历史不难发现,其“主人”经历了多轮变换。1997 年,宝鸡制药厂改制为陕西晨鸡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后宝鸡商业集团以增资扩股方式收购其 66%股权,改名陕西辰济药业有限公司。而后,海航集团入主辰济药业。

然而,与大部分改制后的国企一样,面对逐渐激烈的市场化竞争,辰济药业逐渐从潮头没落。公司自2010年后步入经营发展的困境。

面对困局,北京紫光制药有限公司在2013年携“清华”技术入场,以2378 万元接手并将辰济药业更名为“陕西紫光辰济药业有限公司”,而后公司再次焕发活力。

然而清华的入局,并没有根本上解决紫光辰济的发展困境,其“造血”能力迟迟得不到改善。

紫光辰济前控股方华控康泰在转让公告中表示,此次交易的原因是传统中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严重影响目标集团的盈利能力;目标集团的终端市场受到疫情不利影响,恢复缓慢;目标集团所处地理位置并非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这对产品运输、人才吸纳以及市场拓展等方面均带来一定障碍。

饱经沧桑、几经风雨,紫光辰济成为日本津村药业旗下子公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中药企业被跨国药企收购并非新事

事实上,以津村为代表的日企收购中药企业,紫光辰济并不是第一家。日本久光制药、日本太田胃散、日本津村药业等日本汉方药企早已把触角触达中国。

2013年,日本久光制药收购北京同仁堂健康制品有限公司,花费约6.5亿人民币。2015年,日本太田胃散收购河南省郑州市华润堂制药有限公司,花费约3.6亿人民币。2021年4月,津村药业收购天津盛实百草中药科技有限公司,花费12亿元。

除了日本汉方药企,跨国药企阿斯利康在中医药方面也动作不断。2022年4月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成都高新区与参会企业阿斯利康举行阿斯利康中医药创新产业基地线上签约仪式。据介绍,该创新产业基地将从阿斯利康自身擅长的治疗领域入手,聚焦中医药现代化产业,依托院士专家引领科研转化与产业发展,打造一站式的中医药孵化产业赋能平台。目前,已与多位院士和中药专家启动对接成果转化和项目落户。

此外,近年来赛诺菲、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国药企也都曾涉足中药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强中医药产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如此多的中医药企业为何在国内没有发展起来,而是被外资收购?

中国中药协会科技交流与合作专业委员会中药策划顾问申勇在此前的媒体采访中表示,中医药企业面临发展困境,有其自身的原因。部分中医药原料成分存在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现象。同时,在西医循证医学主导下,中医理论不被一部分人所接受。在申勇看来,如果通过这一收购,能够引起国内中医药产学研各方面对中医药产业的保护,对于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也曾在媒体采访中表达了对中医药企业发展的担忧。邓之东表示,中医药界“中国原产,韩国开花,日本结果”的产业隐忧确实存在。这折射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被低估和未得到合理保护,同时也反映了中医药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战略谋划,需要加强中医药产业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推动中药产业向品牌化、创新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当下,中医药已经进入黄金发展期。政策上,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3年以来,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也在持续发布。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伟曾公开表示,中医药要想搭上时代快车,必须加快中医药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推动中药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才能更好推动中医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中医药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