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温暖中医

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眼睛不够明亮,是因为耗得太厉害,过度用眼本身就是一种消耗。而肝开窍于目,于是我们习惯了从肝入手,以补肝血为主,有时候效果很好,有时候效果不明显,这时候如果能把重点放在脾和肾,也许就能峰回路转。

那么,有没有这样一个中成药呢?有的,补益蒺藜丸。

补益蒺藜丸:炙黄芪、陈皮、炒白术、山药、当归、沙苑子、菟丝子、茯苓、白扁豆、芡实

这个药脾肾并补,兼能补益肝血。我们说目受血而能视,眼睛要看得清是以消耗肝血为前提,就像灯泡要发出光亮需要一套完整的供电设施,才有了夜幕之下万家灯火的壮观景象。肝血就充当这种功能,于是用到了当归,当归主入肝经,补肝血,最具代表性的方子四物汤,四物汤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血虚的常用方也是基础方,补血养血的效果不言而喻,其中当归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众多的补血药中,当归还有妙处,它能兼顾气和血,当归补肝血的同时,还能升达肝气,气血上升,这样就能更好地滋养眼睛,眼睛得到肝血的滋养,就能明亮起来。

肝血对眼睛固然重要,但肝血也要受脾胃影响,肝血实际上是禀受于脾胃的,脾胃把气血运化出来,除了供给身体需要,其余的储存在肝脏。可见,肝血是否充足归根结底取决于脾胃好不好。换个角度,中医还有一种说法,脾胃虚则九窍不通。

于是又用了黄芪白术、山药健脾益气,黄芪和白术的名气可以同当归比肩,只不过所处的领域不同,当归补血,补肝血,黄芪、白术补气,主要补脾气,山药气阴同补。三个药齐心协力,让脾胃不虚,脾胃运化有力,肝血就有了保障,同时还能保障身体的各个孔窍是通畅的,包括我们的眼睛,这样就能接收来自各方面的营养支持。

茯苓、白扁豆、芡实主要祛湿,有时候眼睛看不清,像蒙了一层雾气,其实是因为湿气上泛到头部。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有序的引导,让上面的湿气往下走,这里头茯苓最能引导湿气下行,而且它还很平和。白扁豆、芡实除脾胃里的湿,脾胃虚弱的情况下,对水谷精微失于运化,一方面生成的气血少了,另一方面湿气出现了。

稍微黏稠一点的湿气用陈皮来化,陈皮还能行气,可以辅佐黄芪、白术、山药,促使气机运行起来,气行又能化湿,这样一环扣着一环,没有一个环节是多余的。

沙苑子也叫潼蒺藜,中药里头还有一种以蒺藜命名的叫刺蒺藜,以果实入药,果实呈多边形,上面长有小刺,故而得名,若是不小心被它扎一下,痛得很。刺蒺藜颇有几分个性,而潼蒺藜则和大多数的种子一样,相比之下,就显得平平无奇了。

再说功效,刺蒺藜平肝熄风,潼蒺藜也就是沙苑子滋补肝肾,《本草汇言》直言沙苑子“能养肝明目。”

菟丝子这种植物很常见,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野外遇到过,它的藤蔓很长,虽然看上去柔弱,但其实缠绕能力很强,菟丝子开白色小花,种子可以入药,既补肾阴又补肾阳,也可以说它补肾精。

肝和眼睛密切相关,和肾又是一体的,肾精和肝血可以相互滋养,所以肾对眼睛来讲同样重要。

用眼过度,视物模糊的人,别忘了准备补益蒺藜丸。它不但补肝血,重点是还能补脾肾,表现出来常有腰膝酸软、气短乏力的感觉,这一类型的人是比较合适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