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沈小滨(中国企业领导力发展中心首席领导力顾问)

任正非的10大领导力艺术之七:

华为的变革方法论

好公司都是折腾出来的,是不断变革出来的,只有这样的公司身体才能健康,才能真正拥有一种免疫的能力,拥有一种抗脆弱性。华为一路也正是这样走出来的。

但变革是有风险的,回顾华为几十年的变革实践,有哪些变革原则可以学习,如何领导变革,下面是一些宝贵的经验。

文化变革先于业务变革。华为的第一场变革可以说起始于《华为基本法》。在1996年,当时华为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1992年华为只有一百多人,销售额一个亿,到了《华为基本法》起草完毕的1998年,华为已经发展到了8000多人的规模,近百亿的销售额。在这样一个野蛮生长的阶段,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突出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何让公司不失控,妥善解决众多的矛盾,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包括公司的战略定位、业务策略、人员激励、运营管控等等,都迫切需要原则的指导,于是《华为基本法》应运而生。变革首先需要统一大家的思想,不可能要求所有的人,都拥有同样的认知,但是,如何确保高管团队统一思想,如何赢得尽可能多的中坚力量支持变革,是所有成功变革的基础。

《华为基本法》的起草与推出,正是为华为的后续变革服务的。华为不仅要求高管团队全程参与过程的研讨与辩论,而且在《华为基本法》起草完成以后,还要求全体干部学习与考试,写个人心得与分享,这为紧随其后的华为IPD业务流程变革,立下了汗马功劳。事实上,学习华为基本法,其实就是一个团队宣贯的过程,一个理解华为变革思想、原则和路径的过程,这些东西说清楚了,核心管理层和高管团队在面对真正的业务变革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大的阻力了,当然不是说没有阻力,而是不会产生大的阻力。总之,用变革的专业术语,华为变革的前期准备度,是比较高的。而《华为基本法》正好扮演了这样的一个变革的先锋作用。

变革的阻力如何克服?在本质上,变革一定是对人的权力和利益的再调整,一定会“动别人的奶酪”,因此,变革一定有人支持,也一定有人反对,这是不可回避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个时候,就特别需要企业的创始人、企业的一把手亲自参与,要有足够大的决心和勇气,消除变革的阻力。华为在变革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的阻力,任正非的做法直接明了,把不配合变革的人,一是从变革项目团队里请出去,不让他们参与变革领导小组;二是调配一些对变革拥有热情和支持变革的人参与进来。总之,变革就是要动别人的奶酪,一旦要动别人的奶酪,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任正非在处理这个问题上,采用了刚柔并济的手段,对变革有阻力的人,给一段时间让人继续待在原有的岗位上,但如果在短期内不能改变,就会逐步将这些人进行边缘化。

变革的方向如何掌控,如何确保变革不跑偏?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挑战。比如,华为在引用IPD管理体系的时候,穿上一双美国鞋,一定会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于是就会有人强调自己的特点,强调“中国化”的特色。一般情况下,把一个国外的新东西搬进来,使其适应自己的管理实践,总是需要一段时间吸收和消化的,这个周期一般需要大约三到五年,只有经过这样一段的时间沉淀,才能充分消化别人的东西,最后把它变成属于自己的最佳实践。所以要先把它搬过来,用起来,然后再慢慢地去消化和优化。于是任正非在变革创新方面,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变革三原则,即“先僵化、后固化、再优化”,通过这样的一个旗帜鲜明的原则主张,最终统一大家的思想、共识团队的行为。

如何管控变革的风险?变革不是没有风险的。事实上,变革失败的概率,要远远大于成功的概率,变革领导力大师约翰.科特有一个统计数据,指出70%的变革都以失败告终。为什么变革这么难呢?约翰.科特指出了变革失败存在的八大常见原因。如何做好变革的领导?任正非也提出了“七个反对”,这是华为交了昂贵的学费才得来的变革实践的宝贵经验总结:

坚持反对完美主义。在变革中,要避免画蛇添足、使流程繁琐化。变革、转型和创新是一项长期的、无止境的事业,是一项无限游戏,不是一锤子买卖,因此,变革一定要懂得抓住主要矛盾,和抓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胡子眉毛一把抓。

坚决反对繁琐哲学。华为在管理上,崇尚简单就是美。任正非认为简化、有序的管理,才是实现超越的关键,一直坚持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要把业务流程设计得很复杂、不要把变革解决方案做得特别超前,强调的是适用和实用主义。

坚决反对盲目创新。华为一直反对盲目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在管理体系上强调的是先僵化,先当学生,反对动不动就想“指点江山”的行为。华为主张的变革,一直是温和式变革,本质是改良,而不是革命。

坚决反对没有全局效益提升的局部优化。对于变革需求的把控,是变革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总之,局部管理的创新是否合理,要看它是否有利于改善全局的效用。在变革过程中,由于提出需求的人缺乏全局观,其出发点可能是部门或个人的局部利益,最终很可能影响上、下游或者全局的利益,这其实是伪需求,伪变革,是特别需要加以警惕的和防止的。

坚决反对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导变革。变革是培养干部的摇篮,企业要利用好变革,在变革中发现干部,在变革中提拔干部。对于变革而言,干部的全局观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在选拔参与变革项目的成员时,尤其是主导变革的干部时,必须要选拔那些有丰富业务经验和良好绩效、且具有全局视野的干部,最好还要具有自我批判和奉献精神。任正非曾说:没有全局观而主导变革的干部,是乱指挥的人,是没有实践经验的人,是在拿公司生命开玩笑。

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与变革。任正非在变革实践中,一直强调一个观点:坚决反对没有业务实践经验的人参加变革。如果不懂得业务,怎么会有变革经验?一定要有实践经验。流程变革必须以有成功业务实践经验的干部为主,以流程专家为辅,聚焦主业务流程,从业务一线展开……现在我们可能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华为公司内部员工的变革亢奋症。因为这种亢奋症,什么都没有准备好,就推动飞机起飞了,我担心飞机到了天上就没油了。

坚决反对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流程就投入试用。在变革管理中,往往会出现两个极端:一是变革拖延症;二是变革亢奋症。前者是抗拒变革,不敢变革,和不想变革,这个容易识别;后者则是反过来,会让变革太过激进,造成变革失控,企业像一辆急速的战车,冲向深渊而不能自主,最终导致机毁人亡。所以企业变革一定要掌握好节奏,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保变革成果落地,避免制造不必要的混乱。

华为变革的“七个反对”原则,是对任正非“开放、妥协、灰度”管理哲学的最佳诠释,也是华为打造强大的变革领导力的纲领性原则。掌握华为的“变革三原则”与“七个反对”不一定能让变革成功,但至少可以帮助我们减少一些错误,少走一些弯路,少踩一些泥坑,少付出一点代价,提高变革的成功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正非的10大领导力艺术之八:

华为的批判文化,不仅自我批评,还要自我批判

“将军如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永远不会成为将军”,这大概是任正非军事思想在华为企业应用的又一个范例。

任正非高度重视华为的自我批判,在任正非的讲话和电子邮件中,其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叫做自我批判。华为高级副总裁胡彦平先生曾经做过一个统计,从1996年至2017年,任正非在正式的讲话中,曾经把自我批判当作主题的就有十几次,差不多每一年都会重复这个主题,宣讲自我批判。下面是胡彦平先生统计的一个讲话清单,这样的老板、这样重视自我批判,大概找不到第二人。

1996年《反骄反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再论反骄反满,在思想上艰苦奋斗》

1998年《在自我批判中进步》《一个人要有自我批判能力》

1999年《自我批判和反幼稚是公司持之以恒的方针》《自我批判触及灵魂才能顺应潮流》

2000年《为什么要自我批判》

2006年《在自我批判指导委员会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7年《将军如果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就永远不会成为将军》

2008年《从泥坑里爬起来的人就是圣人》

2010年《开放、合作、自我批判,做容千万家的天下英难》

2014年《自我批判,不断超越》《一杯咖啡吸收宇宙的能量》

2015年《华为公司改进作风的八条要求(重申)》

2016年《前进的路上不会铺满了鲜花》《华为,可以炮轰,但勿捧杀》《不分国籍、不分人种、万众一心,用宽阔的胸怀拥抱世界、拥抱未来》

2017年《要坚持真实,华为才能更充实》

对于华为的自我批判,任正非是站在这样的高度进行总结的:

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会认真听清客户的需求,就不会密切关注并学习同行的优点,就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必将被快速多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所淘汰;

没有自我批判,我们面对一次次的生存危机,就不能深刻自我反省,自我激励,用生命的微光点燃团队的士气,照亮前进的方向;

没有自我批判,就会故步自封,不能虚心吸收外来的先进东西,就不能打破游击队、土八路的局限和习性,把自己提升到全球化大公司的管理境界;

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能保持内敛务实的文化作风,就会因为取得的一些成绩而少年得志、忘乎所以,掉入前进道路上遍布的泥坑陷阱中;

没有自我批判,就不能剔除组织、流程中的无效成分,建立起一个优质的管理体系,降低运作成本;

没有自我批判,各级干部不讲真话,听不进批评意见,不学习不进步,就无法保证做出正确决策和切实执行。

自我批判是这样的重要,但是如何确保自我批判不走过场?华为制定了自我批判的原则,通过机制与流程进行牵引和约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为设计的自我批判机制,手段有三个:

1)民主生活会。参与者主要是中高层,每三个月或半年召开一次,不管任何人,包括任正非都必须参加民主生活会;

2)华为心声社区,是华为的内部网站,在心声社区上有一个版块叫“自我批判区”,并分为“组织自我批判”与“干部与员工自我批判”两个部分。心声社区被任正非叫做华为的“罗马广场”。在互联网时代,如果还是靠过去传统的那种高度集权的方式去管理十几万知识分子,对于任正非和华为的管理层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适应变化,领导好“新新一代”,打造一个有活力的创新组织,是华为面临的现实挑战。华为选择了开放,选择了“心声社区”,任何员工都可以就公司的任何一项政策、决定,在网上指点江山,指手画脚,指出问题,有时批评很尖锐,也很刺耳,但是任正非勇敢地选择了倾听,无论批评与意见正确与否,都不允许查是谁说的,也不允许删帖,这在中国的企业中,是不多见的,很少有像华为“心声社区”这样开放的气氛,为自我批判创建了一个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灵魂的平台。

3)蓝军参谋部。华为2006年成立蓝军参谋部,最早隶属于战略Marketing体系,目的是要构筑组织的自我批判能力,蓝军的使命,就是想尽一切办法否定红军,成为一种组织批判的力量,也是自我批判的力量。

“蓝军”这个概念本来是军事中常用的,所谓“蓝军”原指在军事模拟对抗演习中专门扮演假想敌的部队,通过模仿对手的作战特征与红军(正面部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华为的“蓝军”也有类似的功能,甚至任正非还强调:“要升官,先到蓝军去,不把红军打败,不能升司令。红军的司令如果没有蓝军的经历,也不要再提拔了。”

华为对自我批判,还有方法论,制定了一个三步流程:

反思,自己向内反思自己,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我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足?

总结,反思的目的是总结,要总结出自己的经验与教训,如果事情重新再来一次,如何做得更好?

改进,把当下的反思与总结落实到行为上,制定明确的行动计划,可跟踪、可检查、可落地。

最值得强调的是,华为还有一个关于自我批判的“三原则”,指导团队如何更好地开展自我批判的活动:

讲主观,不讲客观,遵循的是凡事反求诸己的原则。

讲内因,不讲外因,这是哲学家海德的归因理论的最好企业应用。

讲自己,不讲别人,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克己复礼,对自己苛刻,对别人宽容,让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火药味少一些,让团队也更容易接受一些。

华为把自我批判当作组织建设的一个法宝,期望通过自我批判,达成三大目标:

1)不断增强组织的活力,保持熵减,保持耗散,促进组织机体的成长,激发组织的活力;

2、构建一支铁军。构建一支高素质、高境界、高度团结、能够一起真正长期奋斗的战斗集体。

3、干部与员工的成长。让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我修炼,成为每一个华为人成长的内在动力。

因此,向华为学习,怎能不学习华为的自我批判。在此过程中,必须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