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通安镇同心村、北窑村与相城区望亭镇华阳村、项路村毗邻接壤。地处两区交界处,给双方执法部门制造了不少“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烦恼”。

今年,通安镇望亭镇签订了毗邻综合行政执法合作协议,用“毗邻协议”解锁“治理密码”,通过深化毗邻区域合作,以联动化、协作化、共享化的跨区治理实践,标志着两地开启了互商协作、联手管理的城市治理新路,也意味着打通了监管“盲区”最后一公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区协议 搭建执法共治平台

沿街商铺和无证摊占道经营给过往行人制造了出行“麻烦”;小广告乱张贴,使得门面卷闸门、公共自行车都是“牛皮癣”,绿化带和待建空地被随意偷倒垃圾等问题都影响着毗邻区域的市容环境。

长期从事贸易运输的货车司机李师傅介绍,在通安镇与望亭镇交界的地方,会看到无证摊贩的乱摆、非机动车乱停等乱象,因为这里有“位置优势”,只要跨过界,这边的执法人员就没有权利继续管理和追踪。

面对毗邻区域出现的问题,在签约仪式之前,通安镇、望亭镇双方相关负责人先后来到巨华路、张市桥毗邻区域,进行了现场调研。双方对沿线的车辆停放、渣土运输等情况进行了查看,对照市容管理标准,双方就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行了积极探讨。

随后,通安镇与望亭镇签订了毗邻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双方的合作宗旨、合作原则、合作内容和合作机制,确定了日常专项执法等具体内容,同时,深化和拓展了毗邻区域共治理念。签订之后,双方破除了“各自作战”壁垒,形成“共管共治”的执法平台,促进毗邻区域合作共赢,进一步助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跨区执法 盘活毗邻区域发展

“毗邻区域是镇域发展的前沿,是融合发展的交汇点,是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更是全面实现两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通安镇综合执法局负责人表示,跨区治理受限于沟通不畅、责任不明等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区域治理难点,制约了两地的发展与市容环境提升。

正因为毗邻区域的特点,“滋生”了城市乱象。然而,毗邻区域的市容环境,不仅关系着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更是城市发展的助推器。

今年开始,在毗邻合作协议框架下,通安镇、望亭镇凝聚着两地的综合执法力量,由曾经的“各自作战”变成了“协同作战”。日常由双方的执法队员,配备相应数量的协管人员,在毗邻区域的主次干道、绿化带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巡查工作,不断织密织实城市治理的“一张网”。

敬礼、出示执法证件,“您好,这里是禁止摆摊区域,我们现在是联合执法,你去对面摆摊,也同样是禁止的。”一名摊贩正想前往对方区域,就被告知了执法范围,随即打消了与执法部门进行“游击战”的想法。

这是近期的一次联合整治,双方共出动执法人员20名,协管人员5名,执法车辆5辆,以定人定岗和机动巡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纠处渣土车抛洒滴露、无固定位置设摊、非机动车乱停等行为。截至目前,双方共同检查100余辆运输车辆,规范无证摊占道、非机动车乱停等问题200余次。

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好的市容环境,更离不开毗邻区域精细化管理。通安镇与望亭镇仅用一天时间,就从签署纸质协议过渡到了实践跨区执法。经过多轮的联合整治行动,两地用实际行动持续不断解决毗邻区域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稳步提升了双方区域的市容环境品质,进一步助推经济发展。

“通过与望亭镇深化合作,两地综合执法部门的执法行动越发紧密,对双方的毗邻市容乱象形成了高压态势,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安镇综合行政执法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双方就行动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实践基础上,持续优化新形势下城市治理新举措、新机制,持续做好毗邻区域治理一体化工作,将毗邻区域治理的“痛点”变“靓点”,不断给城市“里子”开“美颜”,助力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张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