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都认为,拜师是孙悟空学艺的起点,其实不然,登岸就已经是起点。在菩提祖师那里,孙悟空学的是法术,但在南赡部洲的十年,孙悟空学的是为人处事。原文有两段描述了这个经历,他学人穿衣在身,摇摇摆摆,穿州过府,在城市中学人礼学人话,朝餐夜宿;猴王参访仙道,无缘得遇,在于南赡部洲,穿长城、游小县,不觉得八九年余。
那个时期,孙悟空还是个不会法术的普通猴子,在茫茫人海之中无亲无故,他过的得是什么样的日子呢?虽然原文没有交代,这其中的艰难不言而喻,没准他就曾经被耍猴的抓去耍了几年,这是怕有损后来斗战胜佛的威名,才严禁提起。
但也正是这八九年的生活,重塑了孙悟空的性格,让猴子对人这个物种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完成了孙悟空从猴性到人性的初级转变。原文道,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正是那: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从第一回开始,孙悟空对“人”这个物种,就是没有好感的,甚至是蔑视的。孙悟空,从骨子里看不起人,自然在取经路上对人,也就不会有什么慈悲之心了。他见过了为名为利之徒,自然也就学到了这其中的手段,所以孙悟空的坏都是人教的。南赡部洲的凡人们,才是他的第一任老师。
那么为什么说,人人都是名利之徒呢?为什么孙悟空能够占到更高的视野去审视人呢?你想想,孙悟空都活了多大了,此时的他至少300岁了,您再想想孙悟空是什么身份呢?他从一开始就是众猴之王,啥都有了,一个300岁正青春的王,他不着急,他要做的就是保住现有,所以才要长生。
而凡人呢,五十知天命,奋斗一辈子可能就会买套房。凡人的寿命太短,起点太低,所以他着急呀,所以才会痴迷于名利呀,而当人满足了富裕之后,自然而然的会滋生淫欲,再之后就和所有的皇帝一样,也要妄图长生不老,正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就是无情又无理取闹的生活。
在孙悟空的眼里,人就是蝼蚁。而现实中,他作为一只猴子,在南赡部洲被疯狂打脸,孙猴子也必然生出一个种族概念。猴王再高,也是低于人的;皇帝再高,也是低于神的。愤怒滋生仇恨,仇恨产生信念,所以尽管经历八年多的无数苦难,孙悟空不但没有放弃学艺,反而更加执着。因为他知道,改变命运就要改变阶级,改变阶级就要有力量,而知识就是力量。
热门跟贴